03.03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去年第一次寒流涌来的时候,我却走在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路上。不断加深的寒冷,让人承受不了这种步步紧逼的冷的侵袭,一直比较怕冷,但身体不舒服情况下的对冷的感受,显得尤为怪异尖锐。

已经定好了呼吸科的病房,当时的自己不断地发着低热,身上总是瑟缩着,畏寒怕冷。当时住院的时候,还问过医生,要住多久?一个星期够了没有?

医生不脸不屑,说,一个星期不够,至少要两个星期。

突然从正常的生活状态,进入入院状态,自己的心理上实在难以承受。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在工作与生活的状态中,一切都是平淡的,可以把控的,但同时也是不珍惜的,好像这样的时间,像一大把一大把的空白,可以任意挥霍,可以随心所欲地乱扔,但是,现在这一切都中止了,自己的日子,要被送到病房里去了,还不知道何时终结,这样的突变,让自己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我保持着沉默,不知前路在等待着我的是什么。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车子在六号门那儿下来,然后,向右边走了没多久,便看到了门诊部的标示牌,然后跟着电梯,上了二层,进入了医院外面的一个巨大的平台,从其中的一个中间的门,进到了医院。

因为昨晚电话里通知,今天早上到门诊处随便挂一个号,然后直接到三病区办入院手续,所以直接选了一个窗口,挂了一个号。此时的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

匆匆地赶往病区,这时候,才知道江苏人医的内部复杂。从外面看,它的整个布局,就成一个不规则的弧形,一幢幢犬牙交错的楼层,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是不同的年代的建筑,挤破了这块原来地面板块的完整性,造成了它们之间的对立与龃龉。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三号楼在哪里?只好问导医台。工作人员告诉我,到那边有一个美食街,沿着美食街向内去就找到了。

于是,在二层大厅里向右首走去,没有多远,就看到了一个挂着美食城的标志的廊道,沿着这个长廊,向前走,两边是一溜萎缩着的出售食品的店铺,它们发出的强烈的成熟食品的气息,冲淡了医院里的冰冷的药水味道,让这个廊道上挥发着世俗生活的温情脉脉。初次走在这个廊道里,对两边夹道欢迎奉送来的各种味道,充满了发自心里的好感的奉迎,也在刹那间逗起了馋涎欲滴的渴望,但是,这种感觉,仅仅是因为没有吃过它们一顿味道的初次接触,后来因为吃过了这里的东西,每一次走到这里的时候,便对那种扑鼻而来的稔熟的味道,产生了条件反射的厌倦,在这里,除了吃了两顿救急的餐点之外,之后从来没有在这里再吃过一餐。这里奔涌出的肥硕的、华贵的、妖娆的味道,直接是对受到创伤的身心的再一次变本加厉的摧残。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尽管对这个美食城在日后住院期间每天都要掠过数次,一直保持着对这里的味道的严重抗拒,但是还是觉得这一擦过味觉的廊道,是整个住院期间最熟识的一个地段。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一旦在医院里迷失了方向,欲找到回去的路,首先就是找这个美食城,一旦闻到它的庸庸碌碌的气味,便不再成为迷途的羔羊。尽管它的气味一如既往地让人饱受肥沃的凌辱,但是毕竟可以加快步伐,逃脱它的气息的追杀,可以捷快地回到自己的病室。

这个美食长廊里,最独特的一个场面,就是推着病人的担架车,来来回回地出入,那是从病区来的病人要通过这个廊道到前面的门诊部做身体检查。躺在车上不能动弹的病人,大同小异,如出一辙,他们形容枯槁,面容憔悴,神态相同,旁边的医生脚步匆匆,面无表情,而家属则陪伴在身边,亦步亦趋,这构成了这个长廊里大同小异的场面。担架车走过的时候,横扫六合,所向披靡,令人感到畏惧,想到的是,自己幸亏与它们无关。

穿过这个美食城,然后出来之后,转了好几个弯,经过一个悬挂在空中的十字路口,沿着同样令人窒息的楼道,已经踏上了三号楼的二楼内层。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可以看到,在医院的空中,架起了互通的廊道,沟通了各个大楼之间的联系,三维空间的相互交错,构成了迷宫一样的存在。

后来我曾经在这个迷宫里转悠了半天,还是摸迷了方向。现在我初来乍到,只能前往自己定下的那个方向——三号楼。

在三号楼的电梯口,乘上电梯,到了五层,这里的空间非常的狭小,高度非常低矮,压迫着人,好像是在大楼里掏出的洞。电梯两边均有病室,我不知道选择哪一个。于是,去了对面的那一个,进去之后,问了医生,孔博士在这里吗?

护士告诉说,他在对面,到对面去找。他今天不在,你去找吴医生。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于是,从那里出来,到了对面的一个病区,找到了吴医生。她正是昨天晚上,通知我来入院的那个女医生,她问怎么不早一点来?现在就要下班了,只有下午办入院手续了。我说,今天早上连赶是赶,都没有赶上。她看了我带来的一堆化验结果,出具了证明,让我到下面去办入院手续。走的时候,我想把行李箱放在办公室,她表示不能保证安全,于是只好把行李箱继续带着,原路而返回到门诊部,等待下午上班的时间。

中午吃饭就在美食城里点了几样东西,由此对这里的食物大倒其味。当然这也与我自己一直处于发热中吃东西没有味觉有关。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然后坐在门诊室里等待下午上班,仰在生硬的椅座上,我竟然自己能够浑浑噩噩地在公共场所里不知廉耻地睡了一会,大厅里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暖气,但已经足够让你感到温暖。从这一刻之后,住院期间,一直处于不间断的暖气的包围中,从门诊部到后边的病区再到前面的体检室,它们之间是用一种迷宫的方式连系着与沟通着的,而暖气则成为这种联系的一个最为核心的贯穿的中心脉络,像神经一样,一条温暖的虚伪的神经。自此以后,在住院期间,我再也没有觉着外面的寒冷是什么滋味。这种虚拟的温暖,让住院的感受完全脱离了社会的真实存在,截断了正常状态下感到的自然与社会的真正的给身心的体验。

医院由此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把自己投入到一个嗡嗡营营的陌生天地中,昨天的我,还是一个自己能够照料的虽然身上充满着不舒服感觉的人,但从这一刻进入这个蜂巢之后,我就被剥去了之前的那种无人问津的正常,以一种病人的方式,被按压在这个蜂巢的一个格子里,成为一个古怪的存在。

病人亲历:医院就像巨大的蜂巢,住进去就像投进一个吵杂的世界

很快就等到了二点多钟,来到了一楼的交费处,办理了入院手续,重新回到三号楼五病区。刚刚进来的时候,护士说安排我住在走廊上的一个病床上,+4号,我望着人来人往走廊上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小床,思忖着如何承受着临时蜂巢吵嚷的气息,应对着可能出现的环境不适的痛苦排斥效应,这时候,护士又走了过来,说刚刚有一个病人出院了,你搬到56床去,自此,56成为我在蜂巢里的一个代号。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近半个月的住院日子。

(是为《病院杂记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