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面朝鏡子》C006——QQ背後的鬥智鬥勇

《面朝鏡子》C006——QQ背後的鬥智鬥勇

1

“老爸,今天得不得來綿陽啊?”1月17日,是期五。二診考試還剩下午最後一堂。考完就放天週末。

“今天老爸老媽就不來了,你自己安排。”

“那我給生活老師說一下留校喲。”按照慣例,兒子放假老爸會去,但是由於1月19日凌晨6點,兒子就要出發到成都子藝博少年啟智訓練營,參加喚醒心中的巨人100期嘉年華活動,三天兩夜後老爸老媽會去成都那縣接收成果,於是決定這個周來不去綿陽。

“老爸,我出去一下,回校的時候,校訊通會給您短信我就不打電話了哈。”下午,兒子最後一科考完後,準備出校門。

這個電話,看似和平常一樣,但在此後看來,似乎有些埋下伏筆的意味。

出校門的時間,是17: 39:32。

時間過去了半小時、小時.......爸手機還沒收到短信。

“難道是進門時沒有刷卡?”終於,2小時20分鐘後,也就是差不多晚上8點,準確的是19:58: 14,老爸手機有了反應。

“兒子,你在哪裡哇?”正在往教室裡趕的兒子接到電話。“我在寢室裡。”

“寢室有哪些同學在呢?”

“莫忙,我看一下.....怎麼個都沒得呀?”

“那生活老師哪個在哇?”老爸又問。

“我已經走出來往教室去了,沒注意看。老爸,你不相信我哇?那個門禁卡估計是出了問題,上次不是程老師把我們一群根本就沒出校門的人叫去,說是電腦上有出校門的記錄,那是系統有問題啊。我老早就回到學校的。老爸你不相信我的話,那我就從教室走回寢室看看有哪個生活老師在。”

“不用了,去上自習吧。”令兒子沒想到的是,老爸居然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

《面朝鏡子》C006——QQ背後的鬥智鬥勇

2

同樣令老爸也沒有想到的是,10多分鐘後,他的手機響了,居然是兒子打來的。

“老爸,還在生氣沒?”兒子關心地問,聲音比較小。

“你在哪裡打電話,不上晚自習嗎?”

“今天考完二診,同學們都在教室裡看電視呢,沒人學習。我在教室外面給價您打電話過來,我決定坦白。

“坦白什麼啊?”

“就是剛才我的確不是在寢室,那會才進校門。我的確是在網吧上網去了,主要是經不住幾個同學的鼓動,他們說考完期末可以好好耍下,我開始還是打算不去,後來還是沒有擋住誘惑。”

“那剛才怎麼聯想到系統故障,老爸收到進校時間是錯的呢?”老爸想一探究竟。

“其實開始我就還是準備實話實說的,卻不知怎麼的,一開口就想狡辯狡辯。又加上以前發生過這麼一件事,程老師錯怪很多同學,我就把它拿來作為理由。”

“此前老爸不是讓你去上自習嗎?”

“是啊,老爸。其實後來我想,我還是如實告訴您比較好,我知道老爸知道真相,只是沒有揭穿我而已,但我覺得我不能這樣。

“好兒子。老爸不但不怪你,還表揚你。考完試去耍一下老爸也能理解,特別是這個電話,說明你真正在懂事了。

《面朝鏡子》C006——QQ背後的鬥智鬥勇

3

這是5年前發生的故事。在此前出版的那本書裡,原汁原味地記錄著。

今天之所以想起來,是因為最近老爸從才思敏捷,變成了才思愚鈍,已經有十來天沒有寫文章了。

除了年末的確有點忙以外,關於兒子中學時光裡,值得老爸反思的寫作素材,好像很難搜尋到什麼了。

難道說這是傳說中的江郎才盡?

好在關鍵時刻,兒子“慷慨解囊”,給老爸提供了一點素材,讓老爸聯想到了前面的那個故事。

“可以寫寫QQ背後的鬥智鬥勇。”兒子給老爸溫馨提示。

“嗯,QQ背後的鬥智鬥勇?”老爸有些不明白了。

“對啊,以前我的QQ密碼不是你也知道嗎?”兒子提醒。

“是啊。”老爸想起來了。

“有一次你給我打來電話,問我是不是在上網吧,把我嚇了一跳。”兒子開始回憶當時的場景。

“嚇了一跳?”

是啊,我覺得怎麼自己剛到網吧,才把QQ登上,就被老爸你發現了。我覺得你怎麼那麼神奇,能把我的一舉一動偵查得那麼清楚?

“這個事老爸怎麼記不清楚了?那當時老爸怎麼回答你的?”

“你告訴我說,發現我的QQ號碼在異地登錄。然後我就知道壞了,被老爸發現了,無法狡賴了。”

“那後來呢?”老爸已經記不得故事後來的發展走向了。

“後來啊,我為了不讓你知道我去上網,就不用自己的QQ了啊。”

“自己另外申請的QQ號?”

不是,後來借的同學的QQ號去上的。只是覺得借的次數多了,還是不好意思,之後才想起不如自己另外再申請一個QQ號。”

“呵呵,好一個窮則思變啊。”

《面朝鏡子》C006——QQ背後的鬥智鬥勇

4

如今回想起來,關於QQ號的鬥智鬥勇,貌似只是不少家庭中家長與孩子“鬥爭”的一個縮影。

是不是哪裡有不對勁的呢?

老爸把以前書中記錄的事和兒子今天中午提到的“鬥智鬥勇”一聯繫起來,才發現,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當然也說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老爸前面書中記錄的事,如果不是發現出校門時校訊通上有提示,是沒有辦法發現兒子去上網的。

為什麼呢?兒子在“鬥智鬥勇”中已經變得聰明瞭,他知道用自己的QQ已經“此路不通”。

但這難不倒兒子他們這些95後,當然更難不倒現在的00後,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你“貓”不是隨時都能“捉住老鼠”的。

現在仔細想想,不少家長都在這件事情上徒勞。因為孩子們“打游擊”有一整套。

但究竟該怎麼辦呢?兒子說,老爸當年的辦法也挺好。什麼辦法呢?老爸當年用的一招,叫“掙分耍遊戲。”

怎麼掙分呢?在學校學習可以掙分,在家幹家務也可以掙分,把分數累積起來,然後等到放假,可以放心在家玩。

當年或許有效,但是如今看來,這個方法還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那就是在家長和學校都能管控的時候,是有效的,或許孩子也是遵守約定的,

但如果孩子上了大學,進入“放養”模式了,問題就出來了......

何以解決?另文再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