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中國國土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但是在古代,各民族並沒有形成統一,不同的民族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以漢人為核心的中原佔據了大部分資源,而少數民族只能在惡劣的環境裡尋找生存的空間,其中匈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匈奴和漢人之間的交際實在是太多太多,匈奴的發展歷程也呈現出一個年代國家強弱的變化,體現了各民族之間因為利益的關係而實行的各種政策。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秦朝的時候匈奴相對比較脆弱。不僅僅受限於人,還要時刻提防其他少數民族的侵擾,兩個當時最有勢力的少數民族——東胡和月氏掌管著草原的話語權。匈奴只能在兩者中間喘息。彼時的秦朝軍隊可以說是兵強馬壯,乘建國之餘威,順便清理了一大批外族胡人。一直等到秦朝滅亡,蒙恬死去,整個天下重新陷入混亂,匈奴才重新看到機會。因為其自身的弱小,根本沒有人顧及到匈奴的發展,這個看似弱小的民族即將發展為龐然大物。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即位,這個人的地位相當於秦皇漢武對於中國的影響一樣。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冒頓單于的出現,使得匈奴進入了鼎盛時期。又因為西漢王朝剛剛建立,國家經濟動盪,兩個國家的戰鬥力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匈奴進入強盛期之前,遼闊的北方大草原上群雄割據,不僅僅是匈奴一家獨大,東胡和月氏兩家實力相當,後來匈奴的領袖冒頓單于還曾當過月氏的人質。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不過等到冒頓繼位,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冒頓單于用他出色的軍事才能立即向自己的兩位老冤家發起了進攻,並取得突出成效,迫使他們開始遷徙。最慘的就是月氏,他們不斷被擊敗,不斷被西遷,在河西一帶一蹶不振。匈奴趁機擴大了自己的領域範圍。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劉邦曾想匯聚全國力量將匈奴徹底趕出中原地區,然而卻沒有成功,還發現對方的實力已經凌駕於自己之上。在之後的70年裡,西漢王朝開始用和親的方式維持和匈奴的和平,說是和親,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外交。毫無疑問,西漢這一方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正因如此,後來的漢武帝才不惜一切,花費大力氣把匈奴徹底剿滅。因為他自己也承擔了極大壓力,自己的父親和爺爺都承受了和親的羞辱。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是和親,但是匈奴也多次向漢朝實施瞭如搶劫和焚燒這樣的挑釁行為,雖然漢軍多次進行反擊,縱然兩者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每一次遇到匈奴,漢朝軍隊都無可奈何,疲於奔命。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匈奴發展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的過程,歸根結底,還是依靠經濟的發展。在掃清了自己前進的障礙之後,匈奴重回河套地區,最終集結了30萬的精英,可以說是盛極一時。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朝是根本不可能抗爭的。所謂和親,也是在爭取自己重新發展的時間。大漢的各位帝王也十分清楚,不可能流著匈奴這一個大禍患不管不顧,遲早有一天要解決它,只不過時機未到。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打仗說到底拼的還是經濟的強盛,經過高惠文景四朝韜光養晦,到了漢武帝時,漢朝也有了足夠的資本向匈奴挑戰。當年漢朝和匈奴大戰,雖然匈奴已經遇到了衛青主力,準備和其決一死戰,但是他們不會想到,霍去病仍然帶領了一部分精兵到來。匈奴人認為除了衛青以外,不會再有別的漢朝軍隊。但是他們不懂漢武帝一此番決心之大,動用了60萬規模的人員進行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霍去病也是很聰明,他不按正常情況出兵,丟棄了些許物資,遺棄的一部分較弱的士兵,從而飛速前行。得以在最後大敗匈奴,又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

秦時衰退西漢鼎盛,曾讓大漢諸皇蒙羞,然而終究會被打敗

在古代,中原地區的人民並不願意和匈奴這樣的少數民族進行交往。但是能在惡劣的環境生存下去,這些外來人又有著出色的能力,要不然後來的元朝也不會建立起來。匈奴也曾經強大到威脅到中央政權。因為自身生產力落後,他們不可能一直和中原進行抗衡。像和親這樣的政策也只是緩兵之計,異族和漢族永遠會發生戰爭。因為在中原大地上,真正有領導權的只有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