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欢迎阅读

编者导读

许多历史迷认为:学习研究历史离不开地图的帮助,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道行颇深的历史学者可能只需要对着一张陌生的地形图,就能把这个区域的社会发展状况推算个八九不离十。

前些天,谈艺以中国古代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变化的论题为切入口,不自量地尝试论证了气候变化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今天,谈艺还要不自量地尝试分析一下关于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我试着假设这样的一个前提,即青藏高原如果在唐朝时期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肥沃的平原,那个时代的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巨大的改变?不过,因个人专业知识的欠缺,语言组织上的粗陋,文章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在此向读者表示歉意,当然,谈艺更加期盼您对本篇文章进行批评与指正,下面进入正文。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参考图1

大唐初年,真实的欧亚格局是这样的

公元610年,希拉克略重新建立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他称帝后的第12年,他率领自己的军队打败了波斯人的海军。又过了4年,由他率领的东罗马帝国士兵开始主动进攻当时的中亚霸主-波斯萨珊王朝。波斯人和东罗马人的这种消耗对抗·,终于成功地让彼此都陷入了疲惫不堪的境地,而曾经游走徘徊在这两者之间的阿拉伯人,却趁着这个机会悄悄的崛起了。

我们把目光从欧亚大陆的集合部挪开,再看看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印度半岛此时正发生着什么。公元612年,印度半岛北部的曲女城和曷利沙终于在历经波折后走到了一起,统一印度北部地区的戒日王朝雄心勃勃,十年后便驱兵南下,试图一统整个印度半岛。

而雄踞青藏高原东端的隋帝国,此时已经奄奄一息。随着公元614年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这个曾经有资格列入中国伟大王朝排行榜前三的隋帝国终于要接受其土崩瓦解的命运了。但幸运的是,那个承荫隋王朝而崛起的大唐帝国,又一次把华夏人带进了更加辉煌的时代,当他们解决了辽东的威胁后,便把目光投向了长城以北和葱岭以西,大唐人的野心似乎永无止境,但他们的远征计划却因为补给线的太过漫长而不得不一次次搁置。不过,突厥人在后来与唐帝国的较量中,逐渐处于下风,他们不得已向西迁徙,再一次重演了匈奴人和欧洲人曾经上演过的历史剧情。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参考图2

而此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凭借着绝对有利的海拔优势,不慌不忙的发展着自己的力量。一个时期以后,吐蕃人逐渐膨胀的野心驱使着他们开始俯瞰高原底下的那片大地,西域和吐谷浑,乃至大唐帝国,长期被这片从西南高原上飘过的乌云所笼罩。

经过我的这番陈述,相信读者对这一时期欧亚大陆部分区域的势力格局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围绕着青藏高原四周崛起或衰落的各方,正如我上文所说,曾相对客观真实的存在于那个时代。而下面,即将进入下一个议题,我将假设青藏高原是一片广大肥沃的平原地带,而围绕在其周边出现于公元6世纪到7世界的各个国家与势力,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当然,我希望以这个假设所展开的推论尽量合理,所阐述的观点尽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夜之间出现的肥沃大平原,带来的是灾难还是幸福

仍然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围绕这个假设所展开的一切讨论,仅仅只局限在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这一时间段内,我们不能追溯太多,也不能展望太远,否则将陷入更加无休止且与该文毫无关系的争吵之中去。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该区域的实际地貌特征

受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吐蕃人,在失去绝对的海拔优势时,吐蕃人长期保持的那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形势已不复存在,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大最坚固的自然堡垒一旦消失于无形,吐蕃人将身处于四面埋伏之地,他的西边将是不断强大崛起的阿拉伯人,他的南边是已经完成北方统一的印度戒日王朝。而东边与北边,如日中天的唐帝国,坚忍的吐谷浑,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突厥人,都将会对这块富饶的大地垂涎三尺。

印度北部大陆当时的霸主戒日王,或许又要重新制定他的战略计划了,相比印度南半岛的潮湿闷热,北方这片崭新的平原带或许更加适合他们的生活习惯。究竟是南征印度的德干还是北征当时的吐蕃逻些,这个曾经不可能出现的选择困难,此时将要成为戒日王最大的困难。但有一个情况一定会出现,那就是戒日王朝将派规模数量相当庞大的军队驻扎在吐蕃人的南方边境,虽然不一定要北征,但基本的防御还是一定要有的。而这样的边境局势也会对吐蕃人造成更多的困境。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阿拉伯帝国的西部战场

当中亚的阿拉伯人试图征服东罗马和北非时,他们也没有料到东边的大陆会出现这样的地理奇观,在北非和欧洲,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犬牙交错的区域力量让阿拉伯人左支右绌,而与唐帝国在怛罗斯城下交手前,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东方的觊觎。如今的这片平原带的横空出现,为他们开辟东方战场准备下了一个绝佳的战略军事基地,他们不需要再担心帕米尔高原那贫瘠土地上,长出的干瘪麦粒会为给他们的士兵带来饥饿,阿拉伯帝国一直在构思的关于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宏伟蓝图将在这个变化中,越来越接近于现实。

唐帝国的野心同样被这片新出现的肥沃平原所激起,这个善于展开国际关系交流的帝国,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的一次机会,来谋取自己实质上的利益。与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有所区别的是,唐帝国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姿态来宣誓自己在东亚的霸主权威,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唐代人对垄断东西方贸易的计划不比阿拉伯人来得有丝毫的减弱,甚至是更加狂热。而征服吐蕃人此时生活着的这片大平原地带,将是他们实现自己计划的第一步。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怛罗斯之战

坚忍的吐谷浑和被逼走投无路的突厥人,这两支不确定的游离因素,此时又会是怎样一个态度呢?他们是不是也想借用这片肥沃土地来养肥自己的战马,训练自己的战士呢?所有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这次虚构的地理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最终的推想

上面的陈述,我已经尽可能避免遗漏,当然,或然率始终存在,蝴蝶效应的力量始终令人敬畏。但我还是那句话,尽可能围绕本篇文章的中心议题来展开讨论,而不把大量的篇幅浪费在无谓的冗长的分析中。

那么,在青藏高原成为一片肥沃的平原后,我所推理出的这样的形势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一个局面呢?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推想一

逼上梁山的突厥人可能会和吐谷浑人无奈的签订一个城下之盟,共同抵御吐蕃和唐王朝的压力。而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和戒日王朝的战略压力极有可能促使吐蕃人和突厥、吐谷浑达成新的盟友关系,来对抗东,西,南的三方压力。一旦这种局势演变成型,那么吐蕃人就具备了独自对抗其他三方来自任何一方攻击的能力。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戒日王朝

而在这种形式下,阿拉伯帝国,唐帝国和戒日王朝也绝对不会独自贸然率先出击,尤其是戒日王朝,他与吐蕃人还有着漫长的国境线,压力同样巨大,而他和阿拉伯人势力的缓冲区间也几乎没有,他如果先出手,嫉妒的阿拉伯人可能会调转枪口之间冲他而来。当然,阿拉伯帝国此时同样也面临着东西两线同时开战的困境,与西端战线比较起来,东部战火一旦燃起,分分钟可以耗干他的国力,那就不是左右开弓了,而极有可能出现两面受敌,左支右绌的被动局面。

这种形势对唐帝国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尽管他此时的处境要比其他两个个大国来得悠闲自在一点,但如果贸然将大军开驻到吐蕃人的边境,哪怕是单独与吐蕃人、吐谷浑和突厥人开战,长期的拉锯和消耗也在所难免。假使唐帝国最终征服了吐蕃,紧接着需要面对的就是犯了红眼病的阿拉伯帝国和戒日王朝,而刚经过大战洗礼的唐帝国军队,是否还能承受这两方的同时进攻呢?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戒日王朝的西线困境

因此,在第一种推断下出现的上述局势,极有可能会让这一地区出现一个外在平静,但暗流涌动的多国鼎立局面。包括吐蕃人在内的多方都在按兵不动,静等机会的到来。如果机会迟迟不来,那这种平静将长期维持下去。

推想二

改变第一种局面的唯一可能性因素就是吐谷浑和突厥人的态度,如果他们不打算和吐蕃人结盟,而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各自为战,那么,这片新出现的肥沃大平原将成为这三方的角斗场。因为这片广袤的肥沃平原足足有240万平方公里,足以支撑任何一方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突厥人,吐谷浑人和吐蕃人,谁又甘愿高姿态的放弃呢?而那三个大国,也将悄悄扶持吐蕃,突厥和吐谷浑的任何一方,以此来谋取利益。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突厥人的势力

交战的结果也是可以料想得到,吐蕃,吐谷浑和突厥谁都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黄雀捕蝉,螳螂在后的故事他们应该听过,那三个作壁上观的阿拉伯帝国,戒日王朝和唐帝国,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被战争消耗的精疲力竭的吐蕃人,吐谷浑和突厥人,已经将这片平原折腾成了一个相对真空的势力区域,在那三个大国眼中,这里几乎就是一个无主之地。谁的马蹄甩得更快,谁的军队冲的最前,谁就能占领更多的领地。唯一停止的地方,就是他们三方最后汇集之地。另一种三国鼎立的局势将大概率的出现。

结语

需要向读者再次说明的是:这只是一次天马行空的假设,虽然任何历史的推论都应该基于客观史实而展开,但谈艺还是忍不住要展开另外一种方式的对历史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是无聊和无谓的,是一件极其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过,这种无意义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所能产生的意义也绝对不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拗口~)

你有没有想过,当青藏高原变成大平原时,唐代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谈艺在文章的结尾,要向耐心读完此文的看官报以真挚的敬意,也希望您能关注我,您的鼓励将是我创作下去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