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有何异同?我们普遍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同是老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医学界仍是争论的焦点。很多人往往习惯于盲目补钙或使用止痛药,更有甚至长年误把骨关节炎当成骨质疏松症,耽误了治疗。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加强对这两种骨病的认识。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有何异同?我们普遍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均多在50 岁以后发病,发病率为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与力学因素以及性激素均有关。虽然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发病均缓慢,但个体轻重程度变化较大。二者最终均引起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或骨折,残疾的发生率较高。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均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力学因素有关,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界限较难划分。

但是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无论实在病理生理、诊断和预防方面均不相同。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有何异同?我们普遍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

骨质疏松

从发病部位上讲,骨关节炎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骨皮质及骨松质也受累及,而骨质疏松主要是骨松质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

从病因方面看骨关节炎的病因较多,似与力学机械更为密切,而骨质疏松主要由于骨代谢紊乱引起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

发病过程不同,骨关节炎呈现关节慢性炎症反应、肿胀、疼痛、变形乃至关节积液,而骨质疏松则无关节炎性反应。

病理改变方面,骨关节炎表现为软骨脱落、骨硬化及骨赘形成,而骨质疏松表面为骨稀疏,骨小梁纤细、断裂乃至稀少。骨关节炎关节部位骨质致密,软骨下骨局部囊性变亦可呈现局部骨质疏松,但骨密度升高。骨质疏松为全身性疾病,如果骨密度降低,那么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极高。骨关节炎常于剧烈运动或锻炼过度、关节磨损严重有关,而骨质疏松多与锻炼较少、缺乏运动有关。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有何异同?我们普遍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骨转换高低不同。绝经后前几年为高转换,而骨关节炎则是低转换。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萎缩,骨小梁变细,骨体积降低,而骨关节炎表现为骨质增生,骨小梁变粗,骨体积增加。

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有何异同?我们普遍存在哪些盲区与误区?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发现呈一种负相关。换骨质疏松的人患骨关节炎的概率远远低于预期值。其他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远离骨关节炎关节的骨质区域,骨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仍较同年龄对照组的人高。而在最近研究报道表明骨密度增高与骨赘的形成有关,而非软骨缺失所形成。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同属于老年退行性疾病,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有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明确的关系尚不能界定,它们的发病机制存在重要的关联。临床上大都主张伴发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炎患者在治疗骨关节炎时也应同时治疗骨质疏松,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同时能缓解骨关节炎的进展。由于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往往并存,且临床表现又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故在临床诊断上要注意鉴别。如果就医时,需要把骨密度测量列入常规检查。在治疗上,除了对骨关节炎进行对症治疗外,还应该注意对骨质疏松症进行防治,这对骨关节炎的康复将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