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在老忻州城内的南北大街,由南往北,原有四大牌楼,皆为连三规制。即四柱三间,土木石结构,上部为歇山式楼顶。中间的一间较大,两边略小。正视、左视均为中轴对称形状。红柱支撑,斗拱托起,碧色琉璃瓦生辉,精美的垂花垂柱巧夺天工。这组牌楼,主要功用是用来记事和表彰,也增加了忻州古城的气势和韵致。这是忻州人难以泯灭,愈久弥坚的明晰记忆,更是忻州人骨子里的文化骄傲,暗藏着解开忻州文化的密钥。下面,我就给各位逐一简介这些牌楼。

一,王家牌楼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正在复建中的王家牌楼

两道王家牌楼,位于南门城楼附近,临八座门,乃为纪念王治所建。王治,山西忻州人,字本道,号心庵。明代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曾擢太仆少卿、太仆正卿。属兵部,管理全国马政,从三品。

乾隆版《忻州志》中有《王治传》。《王治传》记录了王治公,主动请缨边关,消除守边文武怯战心理,处分冒领军功罪错,奋勇作战,斩获敌将,并为真正出生入死将士报功的事迹。还有,迁任吏科给事中,隆庆元年偕御史王好问核内府诸监局岁费,审核开销,抑制腐败的政绩。

嘉靖皇帝,即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为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王治公,为重振礼法,甘冒杀头之罪,向皇上进言,兴献王朱佑杬虽贵为皇父,后封帝,因不曾为君,不应在太庙与列祖列宗皇帝并列,应该另外祭祀。

因此,王治公确是嘉靖皇帝倚重的忠直之臣,实干之臣,无私之臣。《明史》贰佰壹拾伍卷列传一百三有记载。丁忧归乡后,热心兴学育人,因此桃李满天下。死后葬南张村。忻州王氏宗谱,尊王治为忻州王氏始祖。

敕造的两道王家牌楼,并肩而立,位于顺城街和秀容巷之间,世间罕见。第一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进士坊”背面为“连登科第”,以纪念王治嘉靖壬子年中举,第二年殿试高中进士。

第二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太仆正卿”背面为“祖孙继美”,以表达对王清、王尧臣,王治,祖孙三代清官勤政爱民的功绩的崇敬和敬仰。

二,打磨巷牌楼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代县牌楼老照片借图(来源于《代县老照片》)

忻州古城南北大街西侧,有两条东西并行的巷子,一条叫做打磨(mó)巷,另一条为周家巷。两巷中部、西部,有南北小巷相连。

历史上的打磨巷,曾经是名匠、作坊云集之地,集聚着许多金器、银器、玉器、铁器,石器等设计、加工、制造行。因此,打磨巷的“打磨(mó)”二字,既是一个生产过程,也体现着一种精工细作、诚信永恒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石磨加工。

打磨巷口,跨南北大街,高耸的三层过街木牌楼,一面的巨大匾额“百业臻荣”,描述了忻州当时工商业繁荣的景象;另一面的“精勤信必”,就凝练、昭示了忻州人精益求精、勤劳敬业、坚守诚信的人文精神。

三,陈家牌楼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1951年的陈家牌楼(原匾额已被“保家卫国”替代,来源于《忻州老城》)

陈家牌楼,位于南北大街北段中部,原职工俱乐部与新华书店之间。为连三牌楼,高大雄伟,是为纪念忻州高洁人士陈功而建。陈功,字惟志,进士。明万历朝,曾任南京京畿道御史。乾隆版《忻州志》记载:陈功,“褆躬冰立,执法霜严,历按详谳[yàn指审案]惟明,激扬不谬,馈遗勿取,举荐谢金不纳。过家有人进镪[qiǎng指银錢],以事托着,叱绝之。身后厥子称贷叠见,几不保故物焉。”上文中,褆:读tí,此处指衣冠整洁。谳,读yàn,指所审案件。从文中可以看出,陈功先生,站如冰立,一身正气。审案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为人办事,礼物不收;举荐人才,谢金不纳。有人来家送银钱求办事,他总是一口回绝,并且斥走来人。因此,家里没有多少余钱。他过世后,子孙频频以借贷维持生计,几乎连家宅都难以保存。

其功德牌楼,向南高悬巨型匾额:鲲奋春溟,赞扬了陈功鹏举万里振翅远方之志。向北的匾额;鹗横秋汉。鹗,为鹰类猛禽。鹗横秋汉,为鹰击长空,纵横秋水高天之意,赞扬了陈功卓然高绝的人性与品格。

四,周家牌楼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打磨巷与周家巷周家,为忻州望族。明洪武二年,周家始祖周基良,由朔州马邑县,迁到忻州豆罗镇白石村,经四世,迁城中。周家巷大多数宅院,打磨巷部分宅院,世居周氏族人。

忻州古城 南北大街四大牌楼

据周家十三世孙周文良老先生介绍,周家的兴盛发达,始于周基良公的七世孙周锡吉。周锡吉率二子周茂、周盛赴内蒙沙县(今萨拉齐)一带,承租大面积农田,兴修水渠,发展生产。因当时土地过多,种不过来,曾“走马撒黄芥”,广种油料作物,主营榨制胡麻油。之后向亦农亦商模式发展。在萨拉齐城内开有多家店铺,加工、出售粮油,经销日用百货,积累了大量财富。周家为人仁信,自己修建的水渠,允许友邻合用,因此朋友众多,生意兴隆。至八世将大量金银运回故乡,在忻州城内周家巷、打磨巷修造宅院。高峰期,周家巷,打磨巷,南北大街遍布周家的店铺和住宅。其中,九间楼,“聚丰泰”“庆春厚”比较著名。九间楼,位于南北大街秀容巷口,为百货庄;冬季修建时,为抢工期,曾用烧酒和泥拌灰,可见当年周家的实力。 “聚丰泰”,位于周家南二巷口,坐南向北; “庆春厚”,位于周家巷内,十字路口西南角;两者均为钱庄,帐庄,经营存贷款,转账业务。而且,周家热心公益事业,深有德望。

清代道光年间,从萨拉齐退归故里的周盛,字朴斋,敕封儒林郎,从六品。虎门销烟英雄、福建巡抚徐继畬与之投缘,曾赠《诰封武翼都尉周公朴斋八十寿序》,为其贺寿。朴斋公诏封后,周家子孙因对朝廷的巨大贡献,陆续叩接六道圣旨,接受爵位封赏。

朴斋公勇力过人,曾在内蒙习武。他非常重视对四个儿子,召扬、召南、召虎、召熊文韬武略的培养。他不仅请名师,教习孩子们四书五经,而且请武术名师,教习武艺。子孙可谓人才辈出。次子召南,曾任忻州宣教谕,深得忻州知府戈济荣赏识。他办事干练,不仅领导忻州教育教学,还负责重修秀容城。周家南二巷中,曾有其文书房。三子召虎,天资聪慧,道光年间,高中武举,封游击将军衔加二级,出任蒲州训导,弘扬了周家习武之风。三眼阁亦曾有武书房,亦为周家子孙习武场所。九世周召棠,曾受封忻州直隶州候补知州。十世周执信,乳名炳红,由州官彭赞华委任为忻州蚕桑会负责人。大清中期,周家氏族,已为忻城富户之一。

周家巷口的周家牌楼,木结构彩画,为朝廷敕造。所赐匾额:公益梓里,是对周家给予社会贡献的褒奖与肯定,周氏矜式,是给予周家的崇高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