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学什么?

在为什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笔者认为:

不学马克思则不足以认识新中国,不学传统国学则不足以认识古代中国。因此要弄明白中国的来龙去脉,对当代及未来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和考虑,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学习。国学无非就是子经史集,在深入一门的基础上博览全书,儒家必读《论语》,道家必读《道德经》,法家必读《韩非子》,兵家必读《孙子兵法》这些书都是在历史中发挥过作用的,并且在未来还会继续发挥着作用。

那么学习马克思具体学的是什么呢?按照标准答案:学习马克思就是学习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但是很少见有人能讲清楚具体是什么立场,也有不少人说起马哲就同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扯在一起。这很显然不是学习哲学的基本立场,我们是要从哲学原理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是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理解世界?其他的学说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学什么?

立场、观点、方法,是层层递进,不可分割的。立场决定了从哪个角度看问题,方法决规定了如何看问题,观点是基于这个立场和方法之下的看法,方法又因为观点的变化而发展出新方法。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是不能割裂开单独讨论的,马克思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来讨论,分别是自然、社会、意识。

在自然界这个问题上,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认知。这就是马克思说的“现实世界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正是因为这种“反映论”人才有了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如果世界不能被人感知,不能为意识所反映,那么这个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呢?又如何验证其存在的可能性?比如脑海中勾画的“乌托邦”,比如古人描绘的“大同世界”,这种只存在于理想中的世界,并没有“现实”的意义。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是可感可知的世界,是“鸟语耳可闻,花香鼻可知”的世界。自然科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立场之上对自然界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科学创新和技术创造进一步延伸人的感知能力,从专业细分的角度来具体认识世界。那种不可感知、不能认识的世界,无论存在与否,对人来说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学什么?

在人类社会问题上,要站在客观世界的角度来思考和认知。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唯物史观”,将整个人类社会作为不以个人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象来研究,最终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化、艺术等都是围绕当时社会的物质水平展开的,这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古代战争中体现为:能不能打胜?这不是由君主意愿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英雄人物说了算的。孙子说:“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也就是说根据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从庙堂中就能大致推出胜算多少,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商讨策论,凡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基于这种客观立场来研究社会经济规律,他写了四十年的《资本论》起初初并不被西方经济学家看好,后来2008年的经济危机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预判是正确的,于是西方学术界又掀起了向马克思学习热潮。

在思维认识上,要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思考认识的本身。马克思将人的思维、意识和认识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思维意识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要想思考最起码得有个脑子吧。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有脑子,为何只有人类形成了意识?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于社会实践带来的,是主观上的人经历数万年的反反复复,与客观上的世界发生互相作用,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和经历。从最初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特征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一般生物的感觉和心理;从一般动物的感觉心理到人的思维认知。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学什么?

在自然条件客观物质的基础上,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出人的思维意识。因为劳动实践,人学会了直立行走;因为劳动实践,人学会了制造工具;因为劳动实践,人的生活资料不断丰富,接收到的信息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大脑的进化。因为劳动实践的需要,人发明出用来交流信息、传播知识的语言。语言的出现加速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为合作分工,以及劳动成果的分配,逐渐形成了社会关系。马克思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对整个世界的抽象思考,更是对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总结和概括,从而高度凝练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