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有生之年,我只做过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学校教书。陈岱孙

1943年,西南联大,经济系。课室被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经济系自己的学生,还来了许多外系外班的人。

然而,这门大受欢迎的课并非什么通俗有趣的课,而是一门充斥着大量抽象名词的专业课——经济学概论。

它居然吸引了那么多人,足见教授的不凡。离上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一个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

他穿着熨烫妥帖的深黑西服和雪白衬衫,挺拔身姿似临风玉树,他站上台,微微一笑,那种从容不迫的高贵气质,顿时让喧嚣的课堂安静了下来。

他不急不缓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英文单词——“wants”(欲望,需求),然后,便从这个词开始,逐一讲述人们经济活动的起源、动力,接着再讲效用、供求、价值。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他的讲解精练而条理清楚,一口国语说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据学生们说,听完他的课,笔记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经济学佳作。有时,他会停下来,做一些课堂解答。

“老师——”有人举手。他的解答耐心而细致。不久,又有人问类似的问题。他道:“这么笨?”同学们哄然笑开,他微微扬起的嘴角有一丝善意的笑。

这位有着中国传统学者的从容不迫和英伦绅士的细致周密,还有着恰如其分的幽默感的教授,很快便成了联大学生的偶像。他的名字叫陈岱孙。

他是福建福州人,出身于大名鼎鼎的“螺江陈氏”。陈家世代书香,最辉煌的时候,一家之中曾有六子中举,“兄弟三进士,同榜双夺魁”,清末最后一位帝师陈宝琛就是陈岱孙的伯祖父。

陈岱孙的外祖家也非常显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驻国外的公使。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陈岱孙的家族皆堪称名门。

陈岱孙是家中长孙,自幼聪颖,六岁入陈氏私塾,在祖父的督促下,学习了大量的中国典籍,而外祖父为他请的英文教师,也帮助他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功底。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十五岁的时候,他考入当地有名的鹤龄英华中学,以两年半的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考入了当时极为难考的清华学堂。

两年后,他成功取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负笈美国。他博士学位攻读于哈佛大学,是当时班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同时,他还获得了美国大学生的最高奖——金钥匙奖。

毕业后,他在欧洲各国短暂游历,尔后回国任教于清华。那一年,陈岱孙不过二十六岁。出身世家,少年成才,留学名校,高大俊朗,而且还会“打篮球、打高尔夫球、游泳、打网球、打猎、跳舞,尤其桥牌打得精彩”,这些特点简直是爱情文艺小说中一干男主角的标签,当时的陈岱孙完全符合小说中“王子”的特点。

很多年后,他的学生还记得他在网球场上的风采,说“在学校网球场上……陈先生风度翩翩……陈先生打网球,频频上网拦击制胜,引人注目”。

据说,联大女生在找男友时,都声称自己要找一个像陈先生一样的人。有那么多爱慕者,然而,他终身未娶。

陈岱孙先生各方面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结婚,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许渊冲先生在《这一代人的爱情》中说,西南联大有4位独身教授,第一个是外文系的吴宓,第二个是物理系的叶企孙,第三个就是经济系的陈岱孙,第四个是生物系的李继侗。

这4位单身汉,各有各的独身原因,许渊冲认为,陈岱孙单身,是因为他跟周培源先生共同看上了王蒂澂,王蒂澂嫁给了周培源,于是陈岱孙就保持了一生的未婚状态。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其实并非如此。当年在“文革”中,对立派贴大字报批周培源副校长,揭发他和太太还有陈岱孙搞三角恋爱

说陈岱孙喜欢周培源的太太,求之不得,干脆不结婚。这是一个谣言,陈先生的外甥女唐斯复,看到大字报后回家问陈岱孙,周培源的女儿也同样回家问父母,这些揭发材料是不是真的,陈岱孙和周培源劝都矢口否认,说那纯粹是瞎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陈岱孙和周培源私交很好,两人在燕南园住过的房子紧挨着,陈岱孙先生住燕南园55号,周培源先生住燕南园56号,但两人并不是同时住在这里,周培源先生1981年辞去北大校长,便从56号搬走了,陈岱孙先生原来住镜春园,1989年才搬过来,所以当年周培源住在这儿时,陈岱孙还没过来。

所以说,当年贴大字报造的一个谣,后来竟变成燕园佳话,而且广泛流传。唐师曾说,他跟陈岱孙先生很熟,一直想问老先生这事儿是不是真的但始终没敢问。

后来《东方之子》采访陈岱孙先生,曾问起这事儿,陈岱孙说就两点,第一我没时间,第二这种事情怎么也得两情相悦,我没碰到合适的人。

唐斯复回忆说,陈岱孙是家中独子,那个年代的独子,如果不能传承后代,特别不能生下儿子,会有很大压力,所以陈岱孙那么大没结婚,家里都很着急,曾经安排他去相亲过几次,唐斯复还跟着舅舅一起去过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见过一个女人,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是波浪的,女方挺中意陈先生,但陈先生好像没看中这女人,最后不了了之了,最后岁数再大一点,就算了,一辈子没结婚。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先生不结婚,跟他自理能力特别强也有关系,他无论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后,自己总能把家里收拾得特别好,用不着有一个家庭主妇为他打点。

陈岱孙很随和,和谁都能相处。当年,清华从北京撤往西南联大,一路上非常艰苦,经常两个教授住一起。

陈岱孙有一段时间住在演话剧歌剧的包厢里,后来住进一家旅馆,跟朱自清同住一个屋。历史不会记载教授之间的小纠纷,但你如果见到过当事人,他就会向你传播很多小小的纠纷。

当年好多西南联大教授因为住在一起,都闹得关系特别不愉快。但陈岱孙和朱自清处得很好,陈岱孙还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有点像“且行且珍惜”,下联是“如何是好,愿如何便如何”。

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那你就错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男神级人物,秒杀现在的所有小鲜肉,1米8的高挑身材,脸部轮廓分明,目光如炬、刚强坚毅,器宇轩昂到如同一尊铜像,微微一笑间自有儒雅高贵气度。

平日里,他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服,在他身上,既有中国学者的风度,也有英美绅士的派头。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如果你以为他只是,读书好,颜值高而已,那你又错了!他还多才多艺,喜欢听歌剧、昆曲,为学生组织“古音曲社”,亲自粉墨登场;在打桥牌方面,他也鲜有敌手;他还是个运动健将,足球、网球、游泳、狩猎、高尔夫样样精通。

他在学校的网球场上,球艺娴熟,频频上网拦击制胜,风度翩翩的他,也成了清华园里最惹人注目的男神。他是当时女学生们崇拜痴迷的偶像,所有女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要按他的模子找对象。

他是中国的国民男神,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高于思想,富于爱心,帅于风度。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可只此一件事,便足以让人景仰百年!对他而言,教书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诠解方式。

他的生命因孤独而见深邃,因坚韧而见力度,因博爱而见宽广,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必将作为传奇而被后人流传下去。

学为儒范,行堪士表,一代宗师,高山仰止,缅怀!陈岱孙!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一辈子未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我是“龚老师说教育”,专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欢迎关注!

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