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69集07全文1209字,阅读需4分钟

古人读诵经典、小孩背诵经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经典全都是文言文所写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一个工具,它可以把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智慧承传下去。因为中国古人他看到,我们说话的这个语和我们写文章的这个文字,如果不加区分的话,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写,会有什么弊端?这个弊端就是,再过几百年,后人再看前人所写的东西,就像读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了。譬如说我自己在国外留学了四年半,再回到中国的时候,有很多的网路口头语我就看不明白了。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譬如说什么叫PK,什么叫粉丝,这些词都是外来语,我们直接音译过来,就把它用在我们的口头表达之中了。但是我们不在这个地方生活四年、五年,我们如果又不懂外语的话,这些词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四年、五年,我们的语,口头语言它就会有一个变化。再过十年、二十年,再过上百年、上千年,如果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后人再看前人所写的东西,完全看不懂了。那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验怎么可以承传给后人,让后人参考?

你看中国古圣先贤他就很智慧,他就发明了文言文这个标准化的书写工具。也就是说我们语言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增加、不断地变化,但是一旦我们要写文章传达思想、传达经验的时候,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的文言文的格式。这有什么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只要我们的后人也采取了文言文的标准化的书写工具,也掌握了这一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回到几千年前、几百年前和孔老夫子对话,他们所写的东西,他们所积累的人生智慧,后人就可以承传下去,他就没有必要去走很多的弯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你看我们现在所探讨的很多问题,什么高薪养廉,什么三农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在《群书治要》里都讲得清清楚楚,而且把这个问题的根源都给我们找出来了。而我们现在人没有学习这些智慧,没有参考这些经验,还在那争来争去、争论不休,还争论不到点子上。所以你就知道了,我们有没有历史、有没有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历久弥新,那绝对不是偶然的。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智慧,还有那种悲心、处处为后人着想的存心在里面,太值得我们后人来学习和继承了,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一定要生起无比的信心。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保存下来,至今还影响着他的后人,影响着这一个民族,而且至今还为很多的外国人所研究。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前面我们就讲,做学问也好、做事业也好,都是需要专心,需要有恒心、有耐心。

最后一句话,『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告诉我们要回到事物的根本,要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应该采取的原则和方法。假如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在根本上努力,但是我们把精力全都放在枝末花果上了,这不是徒劳无功吗?不仅仅是徒劳无功,还会有很多严重的流弊。其实我们现在社会众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根本所导致的。所以这一章讲“务本”,讲得特别重要。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需要专心、有恒心、有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