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孝媳黃遠珍: 用樂觀和堅強撐起特殊的家

記者 侯伶俐 實習生 楊敏


孝媳黃遠珍:  用樂觀和堅強撐起特殊的家

(黃遠珍一家人。)

1978年,黃遠珍從四川省蓬溪縣遠嫁到孝南區毛陳鎮焦湖社區唐家下灣,和村民唐友髮結為夫妻。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唐友發自幼智力殘疾且體弱多病,家裡還有一個嚴重智力殘疾的小叔子和四個小姑子。

一轉眼41年過去了,小姑子們相繼出嫁,黃遠珍的兩女一兒也長大成人,家裡卻遭遇變故:頂樑柱公公病逝,婆婆患上老年痴呆。在外人看來,這樣的日子苦不堪言,可已是花甲之年的黃遠珍,卻用她的樂觀和堅強撐起了這個家。

“再苦,也要往前走”

嫁到孝感41年,黃遠珍只回過一次孃家,這是她一直深藏於心的遺憾,只因不捨得往返路費,也因夫家一刻離不得她。早些年,父親曾兩度來孝感看望。得知她過得艱辛,孃家人幾度勸她改嫁,可她既放不下孩子,也無法狠心拋棄這個弱勢的家庭,“既然走到一起,就是緣份,這個家需要我,我要守下去!”不識字的她,為了這一句承諾,堅守了一輩子。

2004年,勞累一生的公公不幸病逝。婆婆整日以淚洗面,竟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田裡的農活、家裡的事務都落到黃遠珍肩上。鄉鄰莫不嘆息她日子苦,黃遠珍擦掉眼淚,咬著牙說:“再苦,也要往前走。”

“當著這個家,就要負責”

婆婆今年83歲,身邊一刻不能離人。黃遠珍去田裡幹農活,就把婆婆、丈夫、小叔子都帶上,碰上天氣不好,就交待丈夫在家看護婆婆,即便這樣,婆婆還是走失了兩三次。“我嚇得不輕,趕緊打電話請親戚一起找。屋後就是公路,村裡池塘多,萬一出事怎麼辦啊!”黃遠珍說,她當這個家,就得對家裡每個人負責。

婆婆偶爾清醒時,也想幫著做點事情,有幾次去菜園摘菜,不是錯摘了別人家的,就是拔了自家的菜苗子。黃遠珍從不責怪婆婆,摘錯了就上門歸還並再三道歉。村裡人都知道她家的情況,不僅沒有怪罪,反而欽佩她為唐家的付出,稱讚她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黃遠珍從未出過遠門,偶爾去親戚家轉轉,必然是“一拖三”。有一次,嫁到鄰村的小姑子邀她去玩,為儘量少添麻煩,她決定留下勉強能夠自理的丈夫,只帶著婆婆和小叔子去住一晚。下午臨行前,她特意做好飯,叮囑丈夫熱一熱就能吃。可第二天中午回到家一看,廚房裡“鍋朝天碗朝地”,丈夫見到她第一句話就是“我還沒吃飯”。

黃遠珍對這個家的付出,幾個小姑子都看在眼裡,心裡對她敬重有加,她們時常買些好菜或燉好湯送來改善生活,“這個家多虧了嫂子,她是這個家的福星。可為了這個家,她什麼福都沒享到。”

“這個家沒有你,就完了”

7月上旬,記者來到黃遠珍家時,她正在洗一家人的衣服,丈夫和弟弟則扛著鋤頭去地裡鋤草了。“多教一教,他們還能幫一點忙,不過經常弄錯,比如把芝麻當雜草鋤了。”黃遠珍無奈地笑著。那幾日,婆婆被小姑子接去小住,算是給她擠了點空。

63歲的黃遠珍已經當奶奶了,家裡四世同堂。兒子兒媳在附近打工,每天早出晚歸。兒媳為人也厚道,很體諒她,時常叮囑:“媽媽莫太辛苦了,別累倒了,這個家要是沒有你,就完了。”

兩個女兒也出嫁了,親家婆婆來唐家做客,逢人就說黃遠珍是全中國丈母孃的好榜樣,把女兒們教育得懂孝順知感恩,找到這麼好的親家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這便是黃遠珍,團結鄰里、上孝下慈、忠實善良,一輩子都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就連她和丈夫唯一的合影,也是被走村串戶的攝影人打著“拍照不要錢”的幌子拍下的。生活艱難,她的臉上卻並無愁苦之色,只有豁達的笑容。認識她的人都說,這是一個樂觀的女人,一個有情有義的好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