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班级成绩尖子生多,但是平均分低怎么办?

小沫沫哥哥


你这种情况说明,分班时,没有呈现正态分布。尖子生很多,尾巴生也很多,导致你均分被拉低了。

要解决这一难题,你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尾巴生上,激励他们奋起直追,向尖子生看齐,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

首先要有爱心,要把尾巴生当做自己可以改造的对象。学习不好的人,肯定有各自的原因,比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安定的学习环境,没有较强的学习动力,甚至于家庭出现了很大的变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等等。教师要富有爱心,摸清楚每一个尾巴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对症下药,逐一疏导,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泥淖,跳出自己的高度,争取更大的平台。

其次不能有偏心,不因为尖子生给自己带来荣誉,就偏爱他们,不因为尾巴生,让自己讨厌,就放弃他们。学生是平等的,之所以出现学习上的差异,就在于他们可能起点不一样,可能环境不一样,可能习惯不一样。可以引导尖子生和尾巴生结对帮扶,主要做好尖子生的思想工作,帮扶尾巴生实际上也是再一次的梳理积累巩固总结所学的知识,再一次通过对尾巴生的帮扶学以致用,你能把尾巴生变优秀了,说明你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强。

最后在全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用尖子生作为榜样,引领全班同学往前冲,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作为总体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的进行一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我想如果这样去做,你的班级总体成绩会提升,均分会提高,班级排名会靠前。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凝固。


新零售践行者


班级尖子生多,但平均分低,说明该班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面积大。针对此种情况,可以这样做:

1、树立榜样。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成林。”如果班级只有一两个尖子生,而学困生太多,可能尖子生的影响力比较微弱,靠少数优生拉动一个庞大的后进群体可能难度太大。而该班尖子生多,这个优秀群体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应时时关注并激励尖子生保持领跑优势。

2、分析原因。学困生后进的原因很多,如懒惰、基础差、偏科、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兴趣、家长对学生不作要求等……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激发其内驱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努力跟跑。可以用尖子生一带一或一带几,从学习方法、基础落实、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示范引领,既巩固了尖子生的基础,也激励后进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跟跑!

4、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进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和学生必须保持平常心态,力争学困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缓慢上升,不可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遇到停滞不前时要有耐心,不断找寻亮点予以激励,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轻轻松松学语文


你好,这个问题也是我遇到过的问题,现在把我的思考分享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取。

首先考虑“平均分”这三个字,是一个数学概念,是平均所得的。也就是说尖子生(就是现在所说的学优生),需要把成绩分给学困生一些,学困生才能达到平均所得,如果学困生的成绩很低,那索取的就更多,平均分就低了。还有就是中间梯队的学生呢?这部分学生也是中坚力量啊。

解决的办法:抓两边,促中间!两边:优等生和学困生,中间当然就是中间梯队的孩子了。

优等生继续推进,让他们保持或者更好,这方面落实起来比较容易。

学困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查缺补漏,我觉得这部分就狠抓基础,抓基础,抓基础!知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基础,把基础夯实,就能一不变应万变了。

而中间部分,就要基础能力一块抓,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普通孩子,所以中间部分还是占绝大多数的。这部分需要老师先抓好基础,再有的放矢的提升能力。

最后说一点,教育是“静等花开”的过程,努力了,别心急,撒好种子,等待春雨。


暮光浅浅


首先,“尖子生”多,那就太恭喜你了,能学、会学、善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有自觉性,不用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督促和逼迫。

其次,“平均分”差,说明还有为数不少的不自觉自愿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老师的教学,注意力过于注意和花费在“尖子生”身上,对中下等学生关注不够,投入的时间精力太少。因为讲课时,以“尖子生”学会为标准,这些学生“能吃饱”的同时,必然会出现中下等学生“吃不好”、“消化不了”的情况。老师们如果懒省事,不积极地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中下等学生身上,一味图省事,讲完算拉倒,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学不好,因为他们往往基础不太好,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外力强迫督促带领监督,指望以优生带差生,根本就不可能,而往往其家长又指望不上,这就需要老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跟紧”、“抓严”、“扣死”,课堂上要做的“精讲”,以便于留出时间观察中下等学生是否听得懂,课下务必挤出时间监督他们是否去学,检查他们是否记得住,做得会,还要经常反复,以免他们忘得光,这个工作因为针对的学生多,知识内容广,花费的精力大时间久,收到的效果还不见得好,需要不断地反复和坚持,所以老师们大都比较厌烦,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很难扑下身子,还有就是这样的“抢逼围”、“硬赶上架”、“强按头”式的监督教学,往往会受到学生们的抵触、应付,如果掌握不住分寸,方法简单粗暴,还会招致学生的激烈反抗。因此上,作为老师,务必清楚让这些学生学会哪些知识,针对考试能够做出哪些试题,得到哪些分数,万不可求全求多,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练习培训,一张卷子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完成不同的试题,这样把三十分的推到五十分,把五十分的提到及格,把刚及格的教到七八十,这样,平均分就会有大的提高。可惜的是,许多老师不愿动心思费精力花时间,讲课讲完就算完,作业留得完全一样,追求整齐划一,要么就是放任不管,致使平均分落后。如果说“尖子生”的成绩是“教”出来的,那么“平均分”就是“逼”出来的。不“逼”,或者是“逼”得目标不明确,方向不对头,掌握不住度,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相逢19175


后进生其实是比较能拉开差距的,现在的小孩,智力都很棒,只是有些孩子不太注重基础知识,如果你能抓住这一点应该会好一些。

其实在成绩上,基础题还是比例大一点的,拔高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教学中可以多强调基础知识,让后劲的孩子把握住这些内容。越是后劲的孩子,进步的空间越大,而且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实用性也更强,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后进生提高的空间大,就能使班级的整体分数有所提高,平均分也就可以随之提高。

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比较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就要分层要求,备课量也会加大,但是付出会有回报的!


珊珊老师ss


尖子生多说明领头羊有了,这是好现象。平均分不高说明扯后腿的有点儿多了,这就涉及到转化问题。

我觉得首先要保证尖子生继续做好领头羊,对扯后腿儿的需要进行分类。诚然,每个孩子都想学好,但实施的过程却有千差万别,原因何在,就是想学习的意愿是否很强烈的缘故。所以你要想转化一部分人的话就要把那些意愿很强烈的发动起来,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用一部分孩子去影响这部分孩子,从基础训练抓起,补短板。给这部分孩子树立一个短期目标,包括自己的和超越下一个的目标,让孩子有一个实质性的对比,他们才会更加努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侧重点可以适当像想转化的这部分同学倾斜,多提问,多讲解,多练习,然后慢慢使中等学生群体壮大起来,这样既有尖子生,又保证了平均成绩。只不过,差生转化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要做些什么,可确实很少有人做,只因为其中有难度,且有可能费力不讨好,所以才会有很多明哲保身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教育问题,不说也罢!


蜗牛的幸福生活


首先,这种情况班主任更不宜强调尖子生与落后生的区别,而应该培养和强化团队精神,全班落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叫做XX班!大家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次,学生间接对子,一帮一,一对红!或者分成学习小组!多组织组与组间的竞争和比赛!

第三,桌面比成绩,背后下功夫!对成绩较差的孩子要有摸底备案,差在哪里?本次提高了多少?同时要关注优秀的同学,持续保持状态!学习的路就是一条取经的路,取经的队伍里你挑着担子我牵着马,人人都想做悟空,但都是孙猴,那不是取经,是耍猴!




大象爸爸张老师


尖子生自理,后进者小灶。

好学的借此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调济,自胜自强。弱学者得到充分照顾,甚至一对一帮助,迎头赶上。

“有教无类”,不亦善乎?



涂之人995


可以鼓励共同学习,学习差的找学习好的请教,学习好的也会积极主动帮忙学习稍差的。培养一种良好的氛围,共同进步


心态重要


只能让尖子生多帮帮后面的,互帮互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