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近日,全部90所自招高校的初審名單均已公示,學科競賽網特將所有高校的初審名單,按中學及其所在省份進行了統計,製作了《2018全國自主招生500強高中排行榜(初審)》。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榜單中,你的高中是否上榜,排名第幾?


對於有志於參加自招的高一高二學生,本文還準備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和準備指導,可以作為重要參考,請大家務必認真閱讀!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注:1.本表由學科競賽網整理製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2.本表為人工統計,數據量巨大,難免存在一定偏差,歡迎大家及時指正。

3.為保證公平,本表僅統計了面向全國招生的77所高校的初審名單,僅面向本省招生的13所高校並未統計其中。

由榜單可以看出:

1.衡水中學繼續領跑

今年的自招500強高中排行榜(初審)由衡水中學繼續領跑,初審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400人,拉開其他高中一個檔次,是目前國內毋庸置疑的第一中學。

2.河北、山東盛產超級中學

排行榜前6名被河北與山東的中學包攬;前20名中,河北、山東的中學分別有6所、8所中學入選,碾壓了其他省份,這兩省也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3.湖北、河北、四川緊隨其後

這三省也是傳統教育大省,分別有40所、38所、38所中學上榜,不分伯仲,構成了穩定的第二梯隊,領先後面的省份幅度很大。

此外全國共有27省市產出了500強高中,上榜不足10所的共有11省。

最會祝賀上榜的500所中學,也祝願所有通過自招初審的考生可以在複試中披荊斬棘,金榜題名!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1.自主招生競爭更加白熱化

隨著高考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招生選拔模式在重點大學招生中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加,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學、家長和考生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另一方面,由於高考改革指揮棒的作用,高考試題難度有所調整,考生成績呈現扁平化趨勢,尖子考生並非像高考改革之前那樣在高考中佔據絕對優勢,導致裸分的競爭壓力劇增。這也導致眾多學校和考生紛紛關注其他的招生途徑,提高高考的成功率。

此外,自主招生早已經不是省市重點中學的專屬,超80%的地級市、縣城中學都在關注自主招生,許多中學甚至專門成立自主招生辦公室或者教研組,來推進自主招生工作。

因此,在這種形勢下,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逐年攀升,是一個必然現象,未來幾年自主招生競爭壓力依舊很嚴峻。

2.自主招生報名條件變化大

1)理科類競賽依然是主流

統計2018年90所高校自主招生簡章發現,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賽在報考中依然佔有絕對競爭優勢,超過95%以上高校在其招生條件中明確提及學科競賽獎項。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說明:2018年報考條件上升的高校有: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蘇州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報考條件降低的高校有: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根據上表統計發現,學科競賽省級二等獎以上的考生大概可以報考80%左右的自主招生高校,而省三等獎的考生則可以報考30%以上的高校。具體圖如下圖所示: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2018高校自主招生對五大學科競賽等級要求分析圖)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4所高校認可本省(市)省級初賽獎項,1所高校認可所有省份省級初賽獎項。

如北京工業大學認可落款為北京市XX學會的證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則認可落款為江蘇省XX學會的證書;西南交通大學認可省級學會主辦的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競賽一等獎。

2)文科類競賽逐漸降溫

往年文科類競賽,如:新概念作文、創新作文、創新英語、英語能力等大賽一直是文科考生報考自主招生的主要敲門磚。

2018年除了北林對英語能力大賽有說明外,其他學校都未明確說明認可哪些文科類賽事。但眾多高校把在語文、英語大賽中獲得省級或者國家級獎項,作為招生條件之一。例如,南京大學招生條件要求:“高中階段在全國性人文社科競賽決賽中獲得二等及以上獎項”;北京師範大學要求:“在全國英語、作文比賽獲獎及具有文學、語言文化(含英語)等方面特殊才能者”。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雖然文科類競賽的具體獎項名稱在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並未直接提及,但並不表示高校不認可,建議高一高二的文科生,如果確實有興趣愛好,可以嘗試報名參加。

3)科創類競賽成“新寵兒”

在文科競賽受冷落的同時,科創類競賽成為新一代的“寵兒”,統計發現,2018年有60%左右的高校認可科創類競賽賽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和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此外受人工智能、AR、VR等技術的衝擊和影響發展。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逐漸受到高校的關注,2018年有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所高校明確說明認可該大賽,預計未來,該項賽事會受到更多的高校關注和認可。

4)綜合成績優秀依然有機會

自主招生主要招收創新潛質和學科特長的考生,並不表示無獎項的考生就沒有機會參與自主招生,2018年蘭大、哈工大、華南理工等十幾所高校認可綜合成績或者單科成績優秀的考生。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許多家長和考生一直誤認為,自主招生是競賽特長生的專利,其實不然。自主招生資格的獲得,是建立在高考成績滿足條件的基礎之上,高考成績也是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以2017年自主招生為例,全國共計有13.6萬餘人獲得自主招生初審通過資格,而2017年各項競賽獲獎總人數遠低於初審通過人數。因此,如果說高校單以競賽獎項為初審唯一參考指標,顯然是不對的。

2018年3月23日,教育部專門下發文件,要求高校進一步嚴格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工作,提出嚴格報名條件、嚴格材料審查、嚴格學校考核、嚴格監督制約、嚴格懲處造假等“五嚴格”工作要求。

針對這一文件精神,眾多高校在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中,對於造假氾濫區的論文和專利審核做了特別強調和要求。例如,中國人民大學要求:“將對考生取得的文章、書籍、專利等成果進行論文查重、真偽鑑定、質量評估等嚴格審核。”同時還將面向一定範圍的考生,針對其報名時提交的專利、論文、證書等材料組織複核考試。複核結果為“不通過”的考生,不可認定為資格生。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最後需要重點提醒,高校的招生條件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都會結合實際情況做一定調整。往年的情況僅供參考,但並非絕對。建議2019屆、2020屆的家長和考生視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另外在定位擇校時,儘可能考慮全面,“衝、穩、保、墊”各層次學校均要有考慮,方能在自主招生報考中佔據絕對優勢!

3.報名時間嚴重壓縮

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報名普遍只有10天左右的時間,部分學校時間更短。10天時間需要家長和考生完成:研究清楚各高校招生政策、篩選目標學校、準備申請材料、做網上報名、找中學相關部分蓋章並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及最後的申請材料郵寄等工作。

如果家長和考生沒有在自主招生報名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研究相關政策、準備相關材料,幾乎是不可能順利完成報名申請的。

因此,建議2019屆、2020屆的家長和考生,自主招生準備宜早關注、早學習、早研究,忌臨時抱佛腳、賭大運!

4.複試時間嚴重撞車

梳理高校自主招生簡章發現,多數高校考試集中在6月10日左右,考試安排嚴重撞車。想同時參加兩所學校的測試難度非常大。尤其同一地區的高校,考試時間基本都有衝突,如:北京高校集中在6月10日測試,上海高校普遍6月10日/6月17日,湖北高校普遍6月10日-11日。

2018高考自主招生(初審)500強高中排行榜發佈!想低分上名校必看

“凡事預則立”,自主招生並非是到高三才開始準備,臨時抱佛腳,成功的機會非常渺茫。自主招生的規劃和準備建議趁早,比如學科競賽,高中開始就需要著手準備,再如清華北大的夏令營和冬令營,高二甚至高一的學生都已加入其中,提前和高校做深度接觸。

1.高二(2019高考)的學生現在可以做什麼準備?

參加作文比賽。還可以提前參加各類競賽訓練。高二學生尤其可以參加信息和生物競賽,尤其是生物競賽,更容易獲得獎項。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競賽類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專業較少,一般情況只能選擇生物相關專業。

2.高一(2020高考)的學生現在可以做什麼準備?

提前學習高中知識的同時,選擇1-2科競賽進行系統學習。

特別提醒各位高一高二的準考生,自主招生的報名材料準備工作應該在高一、高二準備,最晚也應該在高三上學期準備,如果拖到高三下學期準備,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高考計劃。

學習哥建議高一和高二的學生應在提高學習成績之餘,參加一些學科特長競賽、發表一兩篇論文、或者申請一個專利,為自己多爭取一個機會,拿一張“入場券”。

3.高一高二學生的家長應避免以下認識誤區

誤區一:只有成績特別好的考生才能參加自招

很多人都認為自招是那種成績特別拔尖的學生報考的,其實不然,對於那些學生來說,自招只是錦上添花。而如果你的成績只是比一本線高一點點,或者在一本線左右,那自招無疑是雪中送炭。雖然成績不是特別優異,但你可以通過特長優勢、個人魅力、談吐風格等各方面征服面試官,拿到加分的優惠。

誤區二:參加自招一定要全面發展

很多同學認為參加自招一定要全面發展,所以在寫自薦信時往往要求把孩子寫的各方面都非常優秀,通篇的溢美之詞,其實這就是對自招的定位不準,說白了自招就是一個為偏才開通的渠道,高校看重的是你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且歷來那些成功人士、科研人才,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專項裡做的非常出色,並沒有面面俱到,其實招生老師希望看到能正視自己缺點的人,當你把自己誇得太完美時,只會讓招生老師覺得乏味、毫無特色。

誤區三:等到高三再準備自招

很多同學都是到高三了才想到參加自招,往往把自己和家長都搞得非常忙亂,其實自招要經過初審、複試、報志願等,提前準備資料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流程,所以有自招意向的應該在高二時就提前準備,這樣到高三才能遊刃有餘。

誤區四:自招招生少,幾率不大

每年自招人數差不多都是高校招生數的5%,的確不高,但參加自招對考生來說是多一份保障,不要想到機會低就拒絕,而且現在自招也不影響高考,完全可以一試,為孩子多爭取一個機會。

誤區五:沒有獎項自招肯定不行

很多人認為參加自招的孩子都應該是獲得了很多比賽獎項的,自己沒有這種獲獎經歷往往就放棄了,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獎項固然重要,但每年還是有很多自招成功的考生都沒有什麼獲獎經歷,他們或是專業性強,個人規劃與學校高度符合,或者極具特色的人格風格等等,所以不要無獎項不自招。

誤區六:自招會耽誤高考

其實每年自招都是在考家長,因為考生只需要在高考過後去參加初試、複試這些就夠了,前期繁瑣的資料準備流程都是交給家長的,家長來替孩子爭取這個加分的機會,所以完全不會耽誤孩子高考,也不會影響複習什麼的。

4.關注自主招生領域的新生事物

近兩年又出現很多新興事物出現,如: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北大優特測試、英才計劃、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北京大學數學英才班等。

這些新興事物,都對自主招生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作用,如果中學、家長和考生沒做提前關注和準備,關注不到最新的政策和內幕消息,或許離名校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