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城市会不会因为某行业的衰落而衰落,如美国的汽车城一样?

用户5547786370


江苏,逐渐趋于平庸,怕是要变成"江输"了...

被各大规划绕开、老龄化最严重、人口流入接近0的江苏,大概率走下坡路!

[人口危机]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江苏省共出生38.3万个婴儿,比去年同期减少5.6万个,减少12.8%!新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人口拐点不经意间已到来。

以下重要规划全部绕开江苏:

9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11个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

5个左右的自由贸易港(自贸区升级版):上海已初步成型,另外天津、陕西、浙江、厦门正在积极申报。

6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雄安。

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3个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10个"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

东部3个经济强省。山东省:济南青岛2座副省级城市;浙江省:杭州宁波2座副省级城市;江苏省:仅南京1座副省级城市(2019年1月9日,济南合并地级莱芜市,致使江苏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沦为全国省会首位度倒数第一。今后,它必将与江苏貌合神离,心向安徽,导致江苏只能依靠剩余12个本身地位极低的地级市参与全国顶尖城市竞争)。

当前,各大城市人口掠夺战已经打响,在老龄化严重的今天,人口决定了发展。江苏人口形势日益严峻,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明星城市集聚不了资源,吸引不了外省人才,留不住本省人才;二是自宫式的高考制度把本省年轻人往外赶,也让在江苏发展的外省人不肯落户。未来的城市战争中,江苏注定更加被动。

2017年,济南市一把手在山东两会上极其悲愤的发言:山东经济实力雄厚,但群山无峰,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未来各省间的竞争,就是城市群的竞争,或者说是核心城市的竞争。郑州不久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分析周边郑州、合肥,还有远一点的武汉、长沙、成都、贵阳,这些近年发展迅猛的城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在省份举全省之力发展,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核心城市是集聚起来的,我们不集聚,就会被别的城市集聚;机遇是抢抓出来的,我们不去抢,别的城市就会去抢。

几年前,江苏GDP总量差点一举超越广东,直到差距拉小至600余亿。后来广东初步转型成功,迎来现代发展“第二春”,再次发力拉开与江苏差距。据悉,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反超江苏六个季度,2018年差距更是扩大到5000亿,令大众反过来觉得江苏怕是变成“江输”。

江苏老龄办透露:30年后,江苏不到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实际上按照现在几乎外来人口0流入,本省平均结婚年龄达到34岁,普遍不肯生二胎的现状,老龄化问题只会比预测更严重更提前,到时很可能满省皆是白发人。

再看“平均主义”发展模式,仅凭江苏一省之力,且正在被各大规划绕开的情况下,十年后,最大的可能是均衡发展成13个三线城市,随之人口外流进一步加剧,继续退化成13个四线城市。

年轻人,毕业后的首选城市很重要,一次的选择很可能就是一生,一定要慎重!当前是城市格局大变动的时代,已经错过了北上广深,千万不要再错过目前有政策、有定位、有地位,未来必将在国家支持下晋升一线的新贵城市。











浙A太牛cool


大内斗省果然不是盖的,笑!看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评论,我就不献丑了,我就谈谈个人感觉。

本人一个无锡土著,近年游走全国,娶了西施故里的老婆,也算吴越一家亲。相比江苏,浙江就可以算米国,资本为先,所以财富起伏大,而且这两年民间投融资失败很严重,破产千千万,产业很不稳定,其实踏踏实实的实体很不少,无奈老板都喜欢赚快钱,有很多企业明明赚钱却因为抵押担保等被强制破产。

相比苏南,包括南京南通等,还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撑的,尤其在金融上,没有苏商银行,所有权全是本地政府的,国有或控股参股企业对企业资金的监管很严重,同时政府随时可以调用国企资金!所以在江苏,基建大多,没有甲方可以找代甲方,没有钱找个公司当平台么!

然后反推到经济的创新,浙江钱是自己的敢拼,江苏钱是别人的只要不亏损,能交差就行。另外山东是钱好不容易来了,用掉用掉,西部是没钱了问中央要。

所以抗风险,江苏是最高的。还有,江苏的民企,很大一部分的主要服务端是国企或者政府,所以在江苏年底是老板请客,而在浙江是请老板。

另外,江苏人口下降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移民,生育意愿下降等造成了江苏本地人比率逐年大幅度下降,而外来人口在很多方面没有及时调整到服务本地的心态和行为。上个世纪,江苏人很拼很团结,现在只能在菜市场看到这些大爷大妈,浙江上海的炒房团又推高房价,让新市民对本地疏离感更强。所以,苏南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很重要的是控制本地区房价,合理疏导帮助外来人才适应新环境,留住本地区人员,凝聚新的苏南精神。

当你发现一个大楼50户人只有你一个本地人时,人生好绝望。当你看到他们大声点,丢个纸屑,带娃走草地时就会不由自主的觉得外地人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孤立造成的。现代城市是多元的,但传统文化更能团结人心。未来吴越都是美好的,各自定位不同。


罪恶的马桶盖804


事实上,苏州、无锡、常州不是单一的工业城市,我国的汽车城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长春,另一是就是十堰,而这两个城市,都出现过经济衰退的现象!

1978年,中国GDP前十大城市,东北占了4个,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都在其中,长春作为中国汽车之城,当时的GDP总量,排在全国第7名。

而到了2017年,长春GDP位6613亿,GDP下滑道全国29名,长春的命运与美国底特律雷同。

那么苏州、无锡、常州会不会步入底特律和长春的后尘呢?

我的观点是:不可能!

首先,苏州是一个多元化的工业城市,是全国地级市里面最大的工业城市,苏州的好几个工业园区在全国排名都非常靠前。如此多的产业支撑,苏州绝不会因为某一个行业的衰落而衰落。

其次,无锡是一个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城市,最高峰时期,无锡的GDP总量进入全国前十,同时无锡也是我国GDP破万亿城市之一,无锡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非常发达,不可能因为某一个行业的衰退而衰退。

最后,看常州,常州的经济总量远不如苏州和无锡,但是常州的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同时常州工业结构、水平、质量都很高。在全国各大城市来说,也是名列前茅!

综上所述:

苏锡常不是单一的产业之城,而是综合性城市,所以,不会因为某一个行业的衰退而衰退


蒋昊说经济


说苏锡常会没落的人,你可以闭嘴了,先去了解一下江南苏州府常州府的历史再来喷。苏南自古靠盐业和纺织业而繁荣,工商业从来就是顶梁柱,常州企业有一百多个世界隐形冠军,工业门类从航母配套到自行车制造都齐全,生物制药到碳纤维,全国有几个城市这么齐全?再者苏南多俊士,书香门第比比皆是,光一个常州青果巷,文人墨客就数不胜数,两院院士苏州常州各有40多位,在全国排名前列,有经济头脑,有历史文化底蕴,有创业氛围,有工业配套,想没落都难。


夜思影


不会,原因有这几点

1.这三个城市都是经济强市,苏南模式就是这里,他们制造业工业等方面都很发达。

2.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而不是单一的经济类型。

3.这三个城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所以稳健

4.外资企业方面苏州占比最高,然后无锡然后常州。所以如果受国际金融影响的话,那应该是苏州受影响最大,无锡次之,常州再次之。但同样的发展速度的话也是这样排下来。所以起码这一点上不会说某一个产业会影响其中一个市,除非整个形势有变化。

5.既然作为对比,那就来看一下美国那个城市。这是一个地地道道靠汽车产业支撑起来的城市。就好比国内一些煤炭城市,等到矿产资源山穷水尽的时候,他还没有转型成功,那就会和没过这个汽车之城一样的下场。

综上,苏锡常属于那种相对稳健的,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经济强市,除非大环境下的影响,不然仅仅一个产业还不至于动它根基。



龙城金沁


提这个问题,浙江人肯定是要大批集合,各种举例子,谈民富,论城市政治地位!说真的,作为一个无锡人,都已经习惯了,对于浙江我我还是很熟悉的,资本为主,赚块钱,每家每户都有小作坊,虽民富但抗风险能力太差,我们江苏虽然民富不如你们,但我们胜在产业结构合理,抗击打能力超强!行了,你们可以喷我了!


做个俗人丨贪财好色


苏锡常都市圈应该不会退,比如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早在2008年就已提出,那时地球人又有几个知道?要不是中间被黄莉新停了4年,现在可能不是2000亿产能吧!国家现在实行河长制管理河道,这也来自于无锡的创举,我的意思是,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就有江南出圣人之说,宜兴曾有教授之乡美誉,国家近年来的4大创新,有两个来自无锡,太湖之光超速计算机、深海探测船等项目,在创新驱动上,苏锡常保持着领先地位,人均GDP仅次于深圳排列2、3、10名。当然,苏锡常人仍应不断创新,保持在全国、全省的先导作用,引领作用,戒骄戒躁,更好利用扬子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起积极作用,相信会越来越好吧!


老圣财


产业单一的城市,容易因支柱产业的衰退而导致城市衰落,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其实也是类似情况,资源枯竭后就繁华不在。但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都不是产业单一的城市,没有大的政策变动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某一个行业的衰落,还不至于让整个城市没落。

苏州的工业有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六大行业;庞大的城市规模,带动房地产及相关的建筑产业;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苏州的旅游产业也比较发达,通过旅游也拉动了餐饮、住宿等;再加上贸易与金融等,苏州的产业也是多元化的。很多产业在发展中也不是一成不变,尤其城市的支柱产业工业,低端的或跟不上步伐的工厂会被城市淘汰,同时一些新产业又会进驻进来,时不时都有新闻爆出一些企业关闭,但对整个城市并未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

无锡与常州也与苏州类似。无锡有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工业、电子信息及家电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工业门类,常州有七大工业行业:机械行业、冶金行业、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建材行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电网、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新医药及生物技术 等产业链。

多元化的产业,使得这些城市能承受更高的产业衰退的风险。


whitedeer


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模式下,典型特点就是钱在民手里,自私自利,公共配套不完善,钱如果掌握在政府手上,就会大力发展基建配套,所以在江苏,你会看到政府在教育,医疗,公园,基建,交通等民生工程的投入非常慷慨,而像电商互联网这种低端产业,杭州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商互联网城市,在我看来,完全就是利用了互联网人口红利和政策缺失粗犷发展起来的畸形产业,压根拿不出手,全靠忽悠,严重破坏实体经济和市场经济规则,人家欧美日韩港澳台压根就不会把他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是一种工具和补充良性发展,只有产业互联网领域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而南京的产业互联网基因不是杭州能比的,整个浙江大部分都是这种小农草根经济(温州,绍兴,宁波,义乌等地有大量的三无企业),不纳税(淘宝网,个体户,),不交社保(私企和个体工商户),靠薄利多销,价格战,偷工减料,压榨员工这种低级模式。生产出质量差的垃圾产品,江苏的经济含金量要比浙江高很多,不管是苏南外企为代表的正规制造业,还是南京为代表的国企和公共事业单位,纳税,社保,福利,法律等劳动保障体系都远远比浙江正规很多,当然我也并不否认浙江的民富指数并不是江苏乃至全国任何一个省份可比的,但是财富毕竟掌握在一些私营经济体小老板手里,不是人人都是经商的材料,这个群体毕竟还是小众群体,浙江是创业者的天堂(投机到吧,避税,低成本,经商氛围,创业扶持等),上班氛围是远远不能跟江苏可比的。

难道浙江这种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纳税不交社保,靠压榨劳动力剩余价值,自私自利的草根私营经济独领风骚?

苏锡常的制造业的确衰落了,这个和大环境有关系,整个实体经济被浙商的所谓电商互联网虚拟泡沫经济搞的乌烟瘴气,一片狼藉,但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以外企为代表的苏南制造业依然是GDP的中流砥柱,此外在民间私营企业领域,苏锡常的乡镇企业其实也很发达,只不过规模和名气还有正规化的程度比外企差远了,否则苏南的民富和人均财富也不会太高。关于民营经济,有三种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第一种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型民营经济,这种模式其实是比较正规,健康的,福利,社保,劳动保障体系还是比较健全的,保障体系仅次于事业单位和外企国企,只是近几年来,贸易战,货币战压缩了这些没有品牌的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质量的角度,广东产品质量属于中等偏上。第二类是闽浙为代表的个体私营民营经济,这种模式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大部分企业不交社保,不交税,劳动保障体系几乎没有。生产的产品也基本上是假冒伪劣,属于垃圾产品。但是民富非常高,其实有些是真的富裕,还有的其实债务和财富成正比,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一走了之,所以闽浙地区在很多银行信贷风控体系里基本都是高风险黑名单特别关照类群体,甚至还被国外很多国家列为拒发护照类群体,第三类就是苏南为代表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这种模式有点像民国近代史上的实业救国。以江阴华西为代表,早些年确实风光无限,现在生存状况也很危机了。也诞生了一批品牌企业,整体而言,苏南的乡镇企业经济产品质量属于中等,比闽浙强一些,比广东差一些。如果产品质量对比的话,外资大于广东大于苏南大于闽浙。劳动保障体系也是跟闽浙差不多,几乎没有,不过苏南的企业风险和杠杆比较小,没有闽浙杠杆那么严重,属于小富即安的状态。不会像闽浙企业家那么盲目乱搞。相对比较务实一些。


江左梅郎320


用衰落来描述苏锡常三大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且明确指出是因为产业衰落的原因,还是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一下的。

对苏锡常来说,不同的年代,确实表现出不同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影响力。八十年代,常州最火,轻纺工业的高度发达,也让常州被称作为“小上海”。自此,只要谈到江苏,首先想到常州。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常州的轻纺工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九十年代,则进入了无锡节奏,通过加大工业投入,特别是企业上市无锡的实体经济发展非常好。小天鹅、小诺霉素等,都是那时候起来的,无锡也就成为当时江苏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

九十年代中期起,苏州腾龙而起,特别是新加坡工业园,让苏州很快成为江苏省的前两大城市,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至于会不会出现行业衰落现象,就看各自工作重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