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規律睡眠助力心血管健康

你瞭解自己的生物鐘嗎?你睡眠規律嗎?媽媽有沒有告訴過你不要經常熬夜加班,規律休息對身體好呢?你知道嗎,媽媽說這話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剛剛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一項研究[1]發現,在排除了其他影響因素(包括輪班工作者)後,睡眠不規律——每天的睡眠時間不一致超過120分鐘以及入睡的時間不一致超過90分鐘——均會增加2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者運用動脈粥樣硬化多種族研究隊列(MESA)的數據,開展了一項臨床和亞臨床風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2000至2002年來自美國6個研究中心的1992名參與者參與並完成了睡眠檢查,其中包括7天腕部活動圖(連續 7 天在非優勢手腕上佩戴腕動儀)、1晚家庭多導睡眠監測和基於問卷的睡眠評估。參與者年齡在45至84歲之間。

主要睡眠規律指標為睡眠時間或入睡時間的7天變化數據,以 30 分鐘為增量分為4組,每組有足夠數量的心血管疾病病例。由於數據分佈不同,睡眠時間變異的類別為≤60、61-90、91-120和>120分鐘,入睡時間變異的類別為≤30、31-60、61-90和>90分鐘。平均隨訪4.9年,共111例參與者發生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臟驟停後復甦、心絞痛後血管重建、腦卒中、腦卒中死亡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或心血管死亡。

研究結果支持將睡眠時間變異作為一種新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並建議在臨床實踐中應關注 “健康睡眠”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長期以來的臨床大樣本觀察表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在清晨較高,這說明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中存在晝夜節律機制。幾乎所有主要的心血管功能,包括心率、血壓、血管張力和內皮功能,都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既往研究已將晝夜節律紊亂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聯繫起來。例如,輪班工作增加冠心病和卒中風險。另有文獻表明,睡眠持續時間或時間的較高變異性與代謝疾病相關,如高血壓、血脂失調和胰島素抵抗。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不限於在特定環境(例如輪班工作者);尤其是考慮到可破壞晝夜節律的因素,例如夜間暴露於光線、臥室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媒體設備等。

以睡眠時間或時間的日常變異性為特徵的不規則睡眠能慢性破壞生物鐘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具體來說,頻繁地改變自己的睡眠時間或夜間睡眠時間的人,由於晝夜節律功能受損,增加心臟事件風險。

所以,還是聽媽媽的話吧,規律作息有助心血管健康!

供稿: 張雲鵬 劉彤

規律睡眠助力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1].Huang T, Mariani S, Redline S. Sleep Irregular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75(9):99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