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孔子周游经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举秒杀“寒门再难出贵子”

今天我们常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宝宝们相比,老百姓的子女在教育环境、社会资源等方面远不及富贵之家。

在古代,有种说法和今天“寒门再难出贵子”很相像,这句话是“士之子恒为士”,然而这句话因孔子而改变。

孔子周游经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举秒杀“寒门再难出贵子”

孔子的祖先本为宋人,因宋国内乱,迁至鲁国。也许是家境贫寒,也许是父母早亡,也许是谋求生存,也许是本性使然,他从小就好学不倦。

他三十岁时已精通六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些都是春秋末期贵族的必修课,孔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鲁国最有名的学者,门下三千弟子也许对他来说只能算是最低要求。但孔子对于弟子众多这个名号却毫不在意,因为他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孔子周游经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举秒杀“寒门再难出贵子”

孔子给后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平民接受教育。在孔子以前,学六艺的只能是贵族,换句话说,贵族在孔子之前的时代学术垄断,平民百姓并不能接受到完善和系统的教育,只能学习一点诸如打扫卫生,尊老爱幼之类的日常礼仪。

但孔子能够打破社会教育壁垒的束缚,敢于去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他不分高低贵贱因材施教,消弥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教育鸿沟,为黎民百姓有可能成为王侯将相迈出了关键一步。

孔子周游经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举秒杀“寒门再难出贵子”

而这些举措源于孔子的游历,他被迫出走游历各国只是不得志,希望找到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在十多年游历过卫,宋,陈,楚,曹,宋诸国之后,回到鲁国的他也已是古稀之龄,此后五年,直至自己死亡的那一刻,每日修删《诗》《书》,制定《礼》《乐》,撰写《春秋》,笔耕不辍。

游历对于他意义之重大,在于思想上的顿悟和解放,在教育界掀起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源于平民的他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贡献,博大而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