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陕西米皮最有名的是汉中热米皮和秦镇米皮,你觉得这两种米皮,你更喜欢哪一个?

爱美食更爱家


个人更喜欢秦镇米皮。

没去陕西之前,吃得最多的是陕西凉皮,凉皮里配有黄瓜丝、面筋辅料,加红油等佐料调制,但印象中,红油完全没有油辣子的香味。

去了西安,当地人热情推荐秦镇米皮,点一碗,配一个陕西肉夹馍,红油的糊香味比陕西凉皮更合我口味。

至于热米皮,嗯嗯,目前夏天,我更喜欢凉皮。

说说汉中热米皮和秦镇凉皮的各自特点:

一、相同点:

1.它们的名字都来自地名。

汉中热米皮,产于汉中地区;秦镇米皮,产于户县的秦镇。

2.都是大米制品。

二、不同点:

1.做法不同:

汉中热米皮做法:大米淘净浸泡后磨成浆,以特制的面皮锅刷上油,舀适量米浆倒入,置滚水上隔水蒸,稍蒸便熟。

秦镇米皮做法:大米粉调制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

2.吃法不同: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汉中热米皮趁热吃,秦镇米皮凉了之后吃。

3.形状不同:

汉中热米皮软薄柔嫩,切得宽一些。更夸张的是勉县的鸡汤热面皮,直接就是整张,用筷子在上面几划,就投到汤汁碗里了。

秦镇米皮更硬一点,切的更细些,有规律些。

4.口感不同:

汉中热米皮,调料偏重于香、辣,还有正宗的汉中米皮放的醋很少。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秦镇米皮,偏重于酸、辣,油泼辣子妙不可言,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着香。

综上所述,各自口味不同,喜好就不同。

吃货因为油辣子的香,更爱秦镇米皮。


虎奴与香奴


  荞麦面饸饹

  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汤,故称羊肉餄餎。如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 辣 、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因荞麦性寒,故韩城俗话说:"荞面凉冶沿,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荞面热缩铝,原汤加调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网上还流传着乔面禾洛乔面活络荞面合络

  腊汁肉夹馍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 ...

  馍有普通、优质之分,优质价格最高4元/个,只是里面加的肉的多少肥瘦不同,当然我们要的是优质的了,还有喝了黄桂稠酒和汗斯啤酒,不错。汤吗,当然是配了粉丝汤,这是和肉加馍的最佳搭配,我放了辣椒,所有有些红红的。

  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几种。

  麻酱 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凉皮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汉中凉皮

  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

  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

  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 调味品 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不论哪一种,你不妨都尝尝,一定会使你满口留香。

  贾三灌汤包

  特 点: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制作方法:三鲜汤包等。

  主要原料:面粉、肉、调料。

  简要介绍:灌汤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它以精粉烫面制皮坯,选用肋条肉为馅心,用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包子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菠菜面

  如果说食米为主的江南人多用菠菜炒菜肴的话,那么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则另有吃法,如很多地方下面条时亦下入一把菠菜以调剂滋味,丰富色彩,增加食欲。而在酷爱吃面条的陕西八百里关中道上,精于制作面食的家庭主妇们则又打破了这种"隔靴骚痒"式的方法,直接将菠菜叶与面粉和揉在一起,擀制成碧绿透亮,令关中汉子提起便滴涎水的油泼辣子菠菜面。

  这种特别的作法如果追溯其起源,唐代的"槐叶冷淘"当为其滥觞。《唐六典》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供其膳食。"杜甫《槐叶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副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消亦时须。"

  从以上记载看,这"槐叶冷淘"是采青槐嫩叶捣汁与面粉和匀制成面条,捞出沥去水加熟油抖拌,然后放井中或冰窑冷贮,用时取出调而食之。可谓是当时宫里的消暑佳食,当然一般布衣百姓是无此口福的(九品官以上者才能尝到)。槐叶青嫩不过几天,稍一见长,便苦涩难食,与几乎四季都有、味道鲜美的菠菜自然难比伯仲,可见民间妇女比之宫中御厨还要聪明几分。

  关中菠菜面的作法:将新鲜去杆菠菜叶入开水略焯捞出(此时菠菜所含人体不易分解的草酸已溶入水中),晾凉后与适量面粉掺揉(不另加水),至面团完全变成绿色,稍"醒"一会,再揉一会,擀好,依各人喜好,切成宽或窄的长面条入开水锅煮熟捞入碗中,上撒适量精盐、辣椒面、蒜末,以滚热 菜籽油 (约一调羹)浇泼其上,再调人味精、酱油、香醋即可食。其特点是面条翠绿,筋滑鲜香,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弥补了单吃面食的不足。

  辣子蒜羊血

  将羊扳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舔之略 咸 。

  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摊安在小巷街头,摆设十分简单,一个木架,架子上是各类碗盏,分别放在盐、酱、醋、蒜水、油泼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炉,炉上有锅,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咸阳有一人,可以说什么的都不缺,只是缺钱;也可以说什么的都没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体弱时常感冒。中医告之:每日喝 人参 汤半碗,喝过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钱包,一笑了之。卖辣子蒜羊血的说:买羊骨砸碎熬汤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断,一月后病断。

  西安小吃指南

  ●大麦市街回民风味小吃街

  它是古城西安著名的清真风味小吃街,也是唯一经营回民风味小吃的饮食专业市场。整条街建筑风格独特,各色小吃一应俱全。因地处热市区,又是回民聚居地,整条街终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条街上有许多店一天24小时都营业,无论您什么时候去,总能吃得令你满意。

  特色小吃:老马家腊牛羊肉、老童家腊牛羊肉、何家卤汁凉粉等很正宗,名声远扬,还有粉蒸肉、灌汤包子、麦仁稀饭、锅贴、砂锅、柿子饼、炒凉粉、清真肉丸糊辣 汤、酿皮、牛羊肉泡馍、 烤 鱼、烤羊肉、涮牛肚等。这里的清真炒货也非常不错,如炒 瓜子 、炒 花生 、牛骨髓炒面等,深受欢迎。




为你一视


地道的汉中人,就说面皮子!


用户6868746885700


其实汉中热米皮和秦镇米皮,我一个外地人有些傻傻分不清楚。

不过,陕西但是去过不止一次,因为三秦大地有博物馆、兵马俑、大雁塔…,有秦腔、黑撒乐队…,有美食,面条就有几十种做法。有个爱吃面的朋友来了就不想走,先是抱怨人为什么一日只有三餐,后来又恨不得像牛一样长出四个胃。

拜他所赐,我们游览之余曾穿梭在西安的各色面馆,体验老陕的面食文化。当然,也没少吃秦镇米皮,固定搭配就是皮酥肉烂的肉夹馍。真的拯救了几个对面条不感冒的小伙伴的胃。

后来,我们一路向西南,穿秦岭进四川。出陕的最后一站正是汉中。汉中与四川的的绵阳交界。元代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大概有这样的渊源,两地的饮食习惯多有雷同。

陪着朋友在汉中穿街过巷找面吃,因为他觉得入川后就吃不到那么正宗的面了。也不知道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他哪来这样的危机感。不过,汉中街头随处可见的火锅城,堆成小山的大铜火锅有点儿叹为观止。之后就邂逅了汉中热米皮,因为原料是米不是面,我们还打趣朋友提前体验四川美食。

汉中热米皮配料丰富,蔬菜黄豆淋辣油,吃的时候还附赠一碗米皮汤,颇像我们北方吃饺子要喝饺子汤,谓之:原汤化原食。

我所在的城市有很多陕西餐馆,大小店都说自家味道正宗,米皮的汉中与秦镇之争已然模糊,统称为:凉皮。郭达老师的出道小品《产房门前》里,他那陕西媳妇就吵着要吃口凉皮子。

超市里的凉皮更是多姿多彩,黄色的黄米皮,绿色的绿豆皮,原色的大米皮…面筋、黄瓜丝和香菜末是标配。因为是经济作物主产区,淋一勺浓稠的芝麻酱、再撒点花生碎,加辣油前会问上一句:要不要?要多少?

汉中热米皮或秦镇米皮,哪个更美味?你的口味说了算。


Conghua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觉得各有千秋。

汉中热面皮吃的是辣、香、柔韧,配上菜豆腐或者花生稀饭非常好吃,调制热面皮用的调料水和油辣椒都很关键,用油泼辣椒油温必须高让辣椒有一种焦香味。热面皮是热吃,出锅就入碗。

秦镇米皮吃的是酸辣柔韧,相比高中热面皮来说秦镇米皮更为筋道。秦镇米皮是凉吃,蒸好放凉了再调再吃。

配图是我吃过的汉中热面皮。



耕读的岁月


你好,同为米皮,都属地方特色。

汉中热米皮,现蒸热吃,口感软糯浇上特制的料汁和辣椒油,再配一碗菜豆腐。那就一个字“香”。

秦镇米皮,浇上调料、密制辣子油凉拌口感筋抖软糯,再来一个肉夹馍配上稀饭,“美”。











用户104712437500


汉中米皮真乃第一也!

①汉中出产的米质好,

②汉中做米皮手艺好,

③汉中米皮遗传久也……


淡淡的黑体字


本人认为最好吃的米皮当然属于汉中热米皮,顾名思义不光热着吃,也可放凉后吃,走遍一些地方,为什么都叫汉中凉皮或米皮,怎么没有叫秦镇米皮的,相反关中人喜欢一些秦镇米皮,而全国各地都还是喜欢汉中米皮的。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个冬季有点冷2


我是西安人,我喜欢秦镇米皮,也喜欢汉中热米皮,还喜欢宝鸡擀面皮……这不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东西,自己家乡的东西在自己的心中赋予了感情很正常,但这并不是贬低他乡美食的理由


東籬長安


都不太喜欢,我最喜欢吃的是在新疆吃的陕西擀面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