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许多回乡的年轻人除了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之外,还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带来的熊孩子,这些孩子并不可爱,相反只是会给这些回乡的年轻人增添烦恼。比如说乱扔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行为都会令人感到严重不适,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惹人讨厌的熊孩子出现呢?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管教到位,让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中逐渐成为一个在别人眼里毫无教养的人,令人生厌。

曾经有个学法律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她说在她经手的案子里面,有一个案子让她印象深刻,一个五岁的男孩子由于多次在公共场合调皮,做出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却是被人直接用水果刀捅死了。这个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这个孩子的行为却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那么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当时又在干什么呢?令人发笑的是,孩子的父亲并没有制止儿子这些没有教养的行为,最终酿成大祸。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这个案子发人深思,但这背后隐藏的内因却让我们脊背一寒。对于稚嫩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只想着鼓励孩子,仍然需要给孩子泼泼冷水,好好管教孩子,熊孩子的养成也不只在一夕之间,那么父母在发现孩子处于哪些阶段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来引导管教孩子呢?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第一、孩子不想惹麻烦才遵守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些孩子在威胁别人的时候常会说这么一句话:你如果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妈妈。而在这句话说完之后,另外的那个孩子就会不情不愿地分享自己手中的玩具,但这个孩子之所以分享玩具,出发点只是为了怕被妈妈责罚,怕惹上麻烦。这一点并不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想要看到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品行与高尚的品德。

如果长时间以这种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就很有可能会觉得老师和家长是处于自己的对立面的,那么在这种时候就非常危险了,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感会渐渐流失,而我们都知道在相处的时候,信任才是关系稳固的前提,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连信任都没有,就更别提行之有效地管教孩子,所有的教育方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

那么在这种时候,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不要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而遵守规则,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养成阳奉阴违的坏习惯。而对于孩子的管教,错过了某个关键时期就是永远的错过了,不要想着等孩子大了再去管教,迟来的管教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第二、孩子想要奖赏才遵守规则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妈妈为了想让孩子考到好成绩就对孩子说:“只要你考试考到一百分,妈妈会给你买你最爱的玩具”。相信这种方式许多家长都做过,也看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呢?如果你能给出的奖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那么又当如何呢?难道考到好成绩这种本就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奖励,孩子就可以不做了吗?

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处于想要奖赏才遵守规则的阶段,家长们也需要引起警惕,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功利性极强的孩子,那么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缺少朋友的陪伴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性格孤僻敏感,又或是另外一个极端,性格变得偏激自私。而偏激自私的孩子也就容易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为。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第三、取悦某人才遵守规则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出现偏科的现象,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特别喜欢某一个学科的老师,因为特别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孩子拼命学习相关的学科,进而获得了好成绩。这种情况相信很多家长也会遇到,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这个老师不教孩子了呢?孩子的成绩是否还会一如往常?不幸的是,因为老师调换而成绩一落千丈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处于想要取悦某人才遵守规则的阶段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并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父母来讲,真心热爱某门学科才是他们所想要看到的。并且如果不对这种思维进行引导,孩子的真正潜能与天赋也有可能被制约,这样也就会限制孩子的未来发展。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第四因为是教条所以需要遵守

许多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给孩子制定很多标准,但似乎大多数的老师并不会给孩子解释为何需要这样做。孩子只是机械地履行老师下达的指令,但其实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老师在说明这些需要遵守的规则的同时也能给孩子解释原因,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做法,举几个例子来讲,如果孩子能够明白我大声喧哗是因为不能打扰到别人休息,而并不仅仅是怕被老师责罚而不大声喧哗,不乱翻别人东西是因为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而并不是怕被妈妈责骂而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处于因为是老师规定的标准而遵守规则的阶段时,也需要重点引导,只有让孩子能够学会从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地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


别在该“扎针”的年龄,给孩子“吃蜜糖”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纯洁无暇的,对于这个世界也都是心存善意的,所以,只要作为家长的我们好好引导,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成为人间人间的熊孩子,相反只会成为一个个落入凡尘的小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