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黑龙江很多运动员在冬奥会夺冠,他们小时候都是怎么训练的?

晓瓷人儿


提起张虹和武大靖,大家都不陌生,他们都是黑龙江人,现在一位是索契冬奥会速滑冠军,另一位是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两人都是“冰上王者”,可小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简单的愿望:什么时候能不再晚上训练,睡个好觉,做个完整的梦。而这个小心愿,也是现在黑龙江省花样滑冰队列滑班小队员们的期盼。

5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滑冰馆内,队列滑的学员们正在进行上冰训练。主教练冯薇拿着一个闪着绿光的激光笔,每当有队员出现不规范的动作时,她马上用笔直射过去,队员会立即纠正。21点50分,大班下课的时间到了,冯薇把没有做好动作的队员留下反复练习。冰场另一端,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班开始了训练。

晚上11点半,滑冰馆的灯关闭了一组。冯薇把队员叫到身边说:“今天我之所以让你们加练,是因为如果没有练到200%的熟练,上场比赛就会出现失误……”。冰面上,最后剩下两名始终没有掌握这一动作的队员还准备加练,场馆的工作人员说:“别练了,马上关灯了。”

“我也心疼这些孩子,同龄的孩子晚上八九点写完作业,能看看书、玩一会,不到十点就上床睡觉了。而队列滑的孩子们这个时间还在训练,训练结束已经凌晨,回去收拾完上床睡觉都得凌晨一点多了。”冯薇说,孩子们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经常困得起不来,她不得不一遍遍按闹铃叫醒。所以,孩子们总问:“老师,我们啥时候能白天上冰,让我们晚上做个完整的梦。”

冯薇说,队列滑是新列入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她指导这支队伍是我省第一支队列滑队,成立一年多的时间。这支队伍分大小两个班,队员都是从10岁到14岁的孩子,多数都是从短道速滑改项过来的,他们吃、住、学习都在省冰上训练基地内。大班上冰时间排在小班前面,每晚10点前后下课,小班晚上10点前后上冰,11点半甚至凌晨结束训练。

谈到晚上训练,张虹和武大靖也有同样的经历。张虹说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半夜上冰训练,有时候三点就得起床。现在这批小队员和黑龙江省那些冰上项目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小时候都一样,也曾期望着有一天能在白天上冰训练。武大靖也说,自己小时候曾到省冰上训练基地冬训,因为冰场紧张,经常凌晨起来训练。每每想起这段往事,他都无限感慨,并希望黑龙江省能够加大训练场地的投入,有充足的滑冰训练场地,让小队员们尽快实现白日上冰的梦想。

其实,武大靖一语道出了孩子们只能晚上上冰的无奈。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副主任说,滑冰馆在使用上要优先保证国家队和省一线队的上冰训练,其他二三线队的训练必须延后。

多年以来,每到冬季,全省多个地市会组织速滑等队伍来省冰上训练基地训练。2017-2018年的冰期,仅短道速滑项目,就有10多个组共同训练。队伍多,场地紧张,三个馆基本都是从早晨5点就有队伍训练,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能结束。

但从这也能看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每一位冠军的产生,背后都有这样艰苦的训练和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