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人说绘画是艺术中最高端、最难欣赏的一种艺术?

至艺


艺屿EYESVOT |艺术鉴赏

说绘画是最高端的艺术并不成立。

艺术作为一种历史材料,具有传达观念想法和实现某种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有其审美意味。

这种为审美体验体而作的行为,就是艺术形式上的意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包括音乐(特别是古典乐)、文学、戏剧、绘画等在内,都对欣赏者的审美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具有对社会、文化的一定认知才能够理解。

艺术没有高下之分。

但绘画又确实是最难懂的艺术了。


毕加索《梦》

主要是它并没有一套标准的审美评价。

像欣赏音乐,你可以从演奏技法上,从曲谱的复杂程度上,甚至从直白的听觉感官上感受这首曲子是否悦耳。

欣赏文学,可以从艺术形象的真实生动性、写作技巧、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入手。

但绘画不一样。

杰克逊·波洛克《月亮-女人》

特别是绘画自抽象派发展以来,传统的越写实越好的审美标准已经不再起作用了,它开始追求更深层次上意识形态的发展。


赵无极《处处闻啼鸟》

这是由绘画的功能性转变所造成的。

艺术家在无意识的作用下,用传统的材料和手段来表现新事物、新理念,或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来把他想表达的东西隐藏在了作品的背后。

这些都是抽象的,是需要观众在看的时候调动自己的视觉神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触动。

对于没有一定背景知识的欣赏者来说很难去欣赏和理解。

👉艺屿EYESVOT 艺术鉴赏👈

请赐评❤


艺屿Eyesvot


如果说真有最高端的艺术形式,那应该是音乐,而不是绘画。

所谓的“高端”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音乐(或者说声音形式的艺术)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具有生命力、最“高端”的艺术。艺术审美素养较高的网友很轻易就能自己得到类似的结论。从各个角度来说,音乐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似乎都要更“重要”。

通俗地讲,生命角度,在每个个体还在母胎中时,生命最基本的脉动会让婴儿具备最原始最基础的韵律感。从文化角度,比如说在中国,貌似出土距今9000年的骨笛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乐器,相对于视觉艺术,比如世人皆知的距今20000年的拉斯科壁画,乐器貌似出现得更晚近些。可别忘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我们的身体本身便是最好的乐器,原始部落最先出现的交流和沟通肯定都是通过发出声音。从政治的角度,最早的交流媒介——语言,发展出的一系列的艺术形式都基于声音,对于权力阶级而言,音乐不仅是享乐的,还可以是意识形态的。

我们常说,上帝为了分化人类而创造出了语言,从此操持着不同言语的人们组建了不同的团体,开始有了冲突,颠倒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又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悄不拉会留扇窗户,那音乐便是上帝留给我们最后的窗户。透过音乐,人类情感的共性得到传达,能够跨过文字的疆界。

但相反,音乐并不是最难欣赏的艺术,音乐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艺术形式,这也是问题的诟病所在。如若在今天,艺术中真的存在相较于其他更为高端的艺术形式,那它一定是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得到欣赏的艺术形式,很可惜,绘画并不是。绘画史的一半部公众都很陌生,很多人在塞尚面前就关上了审美的大门。

那么什么样的艺术更难欣赏?艺术的审美不是因为媒介不同而带来审美差别,当代艺术的大语境下,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可能“很难懂”,概念化的绘画,语境化的装置和媒体化的语言都可能让欣赏者一头雾水。但你不能说因为这是金属做的(比如一个装置),所以这更好懂。同样,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虽然是最直接的,对节奏旋律的直接身体反映不需要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但对于不同类别的音乐具体审美依旧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可能比视觉艺术的千百年跌宕更风云变幻,各类的现代音乐文化,雷鬼、布鲁斯、摇滚、流行、嘻哈、朋克、金属等等,都有着各自渊远的历史和英雄谱。

而且,通常喜欢视觉艺术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爱好,并不互相冲突。音乐本身是时基的,是契合人类独特地观察世界的方式的,但在时间的概念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被物质化的今天,很少有人能再找到安安静静的时刻带着安安静静的心去欣赏一段音乐了。


透明流动虚无


高不高端不好评价,但难欣赏倒是真的。
塞托姆布雷《无题(纽约城)》

,拍卖价3665万美元

可能是小兵生性愚笨,艺术细胞少得可怜,所以至今对某些绘画作品中的“神作”还是参悟不透,欣赏不来。

巴斯奎特《无题》成交价7.6亿人民币

对于绘画,小兵注定是可望而不可及。从小就画不好,所以一直很佩服画画画的好的人,想学,也尝试过,但最终还是被自己打败了。有时候不禁想问,同样都是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难道真是我们的画笔不一样哈哈~


费尔南德莱热《Contraste de formes》成交价4.9亿人民币

其实吧艺术作品这东西原本就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的方式而已。跟人面对面交谈尚且很难理解一个人,对一个人做出准备的判断,那怎么可能仅凭一幅画就读懂一个陌生人呢?


塞汤伯利《丽达与天鹅》成交价3.4亿人民币

一直以来,小兵判断一个画家水准的方式就是看他画的像不像。越像,小兵就觉得其功底越扎实,水平就越高。当然,也有例外,就是看中国水墨画时,有时候跟实物相比也不很像,但就是觉得画的好,可能这就是就是所谓的“以神胜形”的境界吧,比如齐白石齐老的画作,小兵就觉得画的真好。

但对一些西洋油画,小兵就看不懂了,特别是其中一些非常出名,价格高的离谱的作品,像梵高,达芬奇的某些画作,实在看不懂,甚至就觉得好似涂鸦。哈哈,惹不起惹不起~


你觉得这些画真值这个价吗?欢迎评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兵者诡道也


绘画是视觉艺术,早期的写实主义作品比较容易欣赏,罗中立的超写实油画《父亲》,冷军的超写实人物都比较好理解,读者欣赏后是美的感受和堪比相片般的真实,中国画黄宾虹的大写意山水,西画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就比较难于鉴赏。现代绘画艺术流派纷呈,后现代,抽象派,印象派,野兽派等, 派别林立 ,各有立论,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画家对艺术的独特视角和心理感受,作品承载的是画家的艺术见解和情感寄托。

据此,当代绘画艺术可分为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比如,齐白石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寥寥数笔,简洁的线条,看似简单的涂抹,实则体现的是画家的艺术功底和美学修养,再如梵高的《向日葵》,没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可能看不出它的妙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神秘在哪里?业内和业外,专业和业余鉴赏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西方绘画艺术深受后工业时代的影响,颓废的,怪诞的,光怪陆离的用色,标新立异的画面,晦涩难懂的立意,用传统大众美学眼光去看,着实令人费解,这类画作只能在小众范围内去鉴赏。艺术品的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尺,市场就是公认的价格尺度,一经市场确认“高端”画作,尽管“最难欣赏”,尽管曲高和寡,尽管不知所云,它也是“高端”的,因为它最贵,也因为它的贵,它就是“高端”的,“最难欣赏的”。


用户4395868970


关于绘画艺术,我懂的不多,讲不出高深的理论,说点浅显的体会吧。

我觉得,说绘画是艺术中最高端、最难欣赏的一种艺术,这话没毛病。绘画相对于音乐、文学、建筑、摄影、雕塑、舞蹈等,就是这样。

我们就以“画”说话吧。、

这是一幅闻名世界的人体艺术绘画,是法国19世纪绘画大师安格尔的代表作。无论东西方看客,大家看了都说好。但是好在哪呢?纯净、空灵、美。还有哪些呢,能说上来的就不多了。至于画家在画中表达了什么思想,寓意,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配成这样的背景?能说上来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这幅画的欣赏和喜爱。这就是一幅好画的魅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幅《清明上河图》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北宋前期京都汴梁在清明这一天的一幅场景。看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这么大的场面,这么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样浩繁的图景,画家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人们只是感慨,只是欣赏,又有几人能比较完整地说出这幅画的意思呢?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乔尔乔内的经典之作。是乔尔乔内37岁去世那一年创作的。背景的天空和绿地是提香后来添加上去的。这幅画一经面世即引起轰动,被誉为“人体绘画艺术的范本”。多少人为这幅画中的女神形象所倾倒,但是真正读懂这幅画的恐怕不多。

《三美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美丽女神、爱情女神的化身,在欧洲绘画史上有许多画家以此为主题创作画作。但是画家鲁本斯的这幅《三美神》与其前辈画家画笔下的《三美神》大大不同。之前的《三美神》大都身材婀娜,体态轻盈,娇媚可爱,美丽端方。而鲁本斯的《三美神》则人高马大,膀阔腰圆,臀厚腿粗,简直可以称“彪悍”了。人们只觉得这幅画有新意,有创意,浑然一体,大气洒脱。却大多搞不明白鲁本斯为什么要这么画呢?


灯影书画


高不高端这个没有什么定论,艺术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是最难欣赏我是相当认同的,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逼的,我是谁,我在哪,这是什么,我在看什么?

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世界闻名,无奈在下似乎是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也缺乏足够的艺术感悟能力,别人看【向日葵】之后可以洋洋洒洒的写下一大段观后感,他们说【向日葵】所画的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高贵向日葵及炙热目眩般的阳光,他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而在我这样的俗人眼里,嗯,世界名画,恐怖如斯。完全不懂。

而当代的画家德米特·朗地作品更是有够极简主义,简单到只有线条,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绪,摒弃一切干扰画面的不必要的东西,她画世界上最贵的线条画,几条线拍卖1.56亿美元。就是上面那张图,又有多少人能够欣赏的来。艺术从来都是孤独的。


简族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人说绘画是艺术中最高端、最难欣赏的一种艺术?

恕我难以认同这个观点。

一、问题分析

从提问者的语句逻辑来看,认知还是比较简单的。这句话中,所谓“最高端”、“最难欣赏”,连续用了两个最字,实际上在艺术领域你很难说哪一个艺术门类、哪一个艺术流派、或者说艺术品是可以说“最”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关于它们之间互相评价的问题上。

就好像前几天还有人讨论,到底是《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高还是《兰亭序》的价值高,这样的比较没有丝毫意义和可比性。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那样,文物第一,武无第二。

双方场上比武,是可以分出高下的,要么是胜,要么是输,要么是平手。但是你说文化艺术这些东西怎么比?有比较统一的标准么?是没有的。

而文学艺术之所以是文学艺术,最难得的是他就是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什么必须要遵守的教条。如果有,像馆阁文章、宫体诗和八股文那样,他们就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了。

二、绘画很难吗?

绘画艺术很难欣赏么?我认为绘画艺术并不难欣赏。相比于书法而言,绘画还是比较直观的。

当然,绘画也分为古典绘画和现当代绘画,传统绘画其实更类似于展现人类想象中的或者是真实场景的再现,对于这类作品而言,你只需要感叹它描绘的精雕细琢和想象力之奇幻就可以了。

比如杨帆艾克的《阿诺菲尼的婚礼》,其实就很好的展现了作家写实创作的功底,尤其是这幅画面上的镜子,完美而又真实的再现了镜外人物的形态,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古典绘画艺术主要是技巧取胜,更偏侧于技术和思想的并重。

但是照相技术的发明让这些高妙的技巧失去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能力,绘画必须找到其他方式来打动人心,这就是现代绘画自从印象派一直到后来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大逻辑。

我们可以看到莫奈的《干草堆》、毕加索的抽象画、杜尚的小便池,它们无不是艺术家为了更加强烈、直观的表达情感,挑战世俗固有逻、观念的举动,从本质上讲,他们是情感和观念的载体。

三、欣赏很难吗?

无论是那一种艺术,欣赏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获得作品创作动机,然后在了解艺术表达的手法,体会、揣摩作者可能在其中表达的情感、思想、观点。

其实这个观点自古就有,战国时期孟子就做过类似的表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后人概括这一原则,称之为“知人论世”,至今还是我们学习、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原则。

所以,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


松风阁书法日讲


达·芬奇说的吧。

说这话有大环境,就是从古罗马、古希腊降往,欧洲人认为绘画、雕塑在艺术领域比较低级,手活而已,叫“机械艺术”,而“自由艺术”诗歌、音乐、修辞、逻辑、几何这些才是真正的高贵艺术形式。

到了文艺复兴,大家知道,主要就是绘画、雕塑领域的大咖们引领了风潮,而达·芬奇本人也在绘画艺术上玩出了花。所以,他有资本讲一句在座的都没资格说绘画是垃圾;但是呢,实际上他也说得太过了,绘画也不至于有什么更高级的地位。

艺术是术,高端不高端,不是看艺术形式,而是看谁来玩。

绘画好的,像徐悲鸿、齐白石这样的,你说它不高端都不行。而像虎扑网友这么画个“八骏图”,你说绘画是最高级艺术也不好意思吧。

同理,阿姆玩RAP,懂的自然HIGH,吴亦凡唱大碗面,你好意思说音乐最高端?

诗歌是文学桂冠,写的好的无论律诗还是自由体甚至实验派,都能叫艺术。别说这些传统的,数学建模、计算机写算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手艺”,做得好都可以是一门艺术。

包括非传统的,你看梅西踢足球也是艺术,菲尔·杰克逊还说看艾弗森打篮球也是欣赏艺术呢。

所以,无论你诗歌、音乐、绘画还是什么,没谁更高端,玩6了都是哲学,大家都一样。你以为那些你看不懂的绘画、诗歌都是靠颜料和文字在吸引懂的人?靠的是哲学。


林洁儿


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其实无论哪一种艺术到了极致都会变的所谓的高端,变的神鬼莫测,变的精彩纷呈,变得震撼人心或者让人难以欣赏。

但目前来说电影应该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王,因为电影本身可以包罗万象,包含一切的艺术形式,可以融入绘画、雕塑、音乐、摄影、舞蹈、书法、造型艺术、化妆、行为艺术、茶道、武术、灯光、建筑、戏剧,以及各种手工艺,各种时尚设计等等等等,只要我们能想到艺术都可能包含在一部电影或数部电影中。


电影可以打破一切艺术的界限,也可以转为某一艺术服务,它是无疆界的,就看导演、编剧和美工、剪辑师的想象力。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是通俗的,艰深难懂的,文艺忧伤的,暴力血腥的,也可以是小清新,小浪漫,小确幸的,还可以是玄奥的,推理的,科幻的,穿越的,多维重叠的。


电影可以包含一切绘画,绘画却无法代替电影,绘画和所有的艺术都可以达到极致,而电影却可以甚至连极致的界限都打破。


所以,任何艺术都可能会成为最高端、最难欣赏的一种艺术,但电影会继续作为艺术之王很久很久。


李艺泓


“最高端”貌似不成立,可能属于题主本人的偏爱;“最难欣赏”也有待商榷。就目前常见的艺术形式来说,就有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建筑、游戏(第九艺术)等。而其中任何一种形式,都会产生艰难深奥、晦涩难懂的作品。

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我倒想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艺术最反对直白式的表达。它的主旨或思想,总是潜藏在外在的表相里,期待着读者或观众做心灵深处的挖掘。即使是明白晓畅的现实主义作品,也会在每个人不同的生存体验中激起全然不同的审美体验。

其次,艺术家创新求变,颠覆过往的原始动力,客观上也给阅读欣赏制造了麻烦。在这一点上,绘画首当其冲。其他艺术形式因为受众或商业的考量,难以绝对任性。

最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无可避免的文化多元和国内艺术教育的滞后,两相夹击,导致了某些绘画作品让人难以欣赏。这不是个例,反而极其普遍,复旦大学教艺术哲学的王德峰教授都说他自己欣赏不了好多的当代艺术。所以,不用怀疑自己。

绘画在当代,本身就是个尴尬的存在。摄影终结了绘画写实叙事的大部分功能,商业又是劣币驱除良币。艺术家在此种语境下要生存,要创新,要有独特的风格面貌,还要经得起美术史、评论家的诘问,不疯已属心理强大。

更有屑小之徒,惧正道之沧桑,玩雕虫之小技,以其昏昏 ,使人昏昏。专以人看不懂为能事,可鄙可叹!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真正有深度的绘画作品,不会是故弄玄虚的,即便有些费解,只会增添我们探询的热情,因为我们都是:真理的追随者。而艺术作品,是“真理的原始发生”。海德格尔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