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如何有效杜绝水稻插秧机插的秧苗过后,出现“漂秧”现象?

杜绝漂苗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机插还是人工插秧都是只能减少漂苗的数量,不可能完全避免。“杜绝”说得过于绝对,就像在问一个人怎么样做到买了彩票一定中大奖一样,全买就能中了,问题是你不可能全买。虽然无法做到完全的杜绝,但还是有方法可以减少“漂秧”的发生。

漂秧的原因有哪些呢?

1、整地沉淀时间不合理。

在水整地之后需要有10-15天的沉淀期,让泥浆沉淀,用手指划沟能慢慢恢复是沉淀恰当的状态;划完很快恢复,说明沉淀时间不足,易淤苗,插后秧苗根系淤入泥浆中过深,缓苗慢、分蘖少;划沟不恢复,沉淀时间太长,这种情况易发生漂苗的现象。所以,整地后要沉淀10-15天左右,看看泥浆淤合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适合插秧

2、整地不平,田面落差溜较大。

这种情况下排水插秧,低洼处水层深,有点风水就会出现波浪,慢慢的就把秧苗晃荡跑了,所以整地要平,不要出现大的高低差

3、插植深度不够。

插植深度最适是2厘米。过浅漂苗,后期无效分蘖多;过深缓苗慢、分蘖少。影响产量。出现漂苗的原因就是插植深度不够,插秧机调试不当,应该继续调试插植深度

4、池中秸秆残渣打捞不彻底。

插后上扶苗水,有风的天气池中的秸秆残渣会随着风晃动水层像一侧聚拢,包裹在秧苗周围,聚拢的过程中会随着风力及水层的晃动将部分秧苗带起形成漂苗。所以,彻底的打捞隔年的秸秆残渣很有必要,可减少漂苗。还有一个原因是水整地时秸秆残渣未能完全碾到田面下,部分残渣漏出土面,影响插植效果引起的漂苗。

那么,怎么可以尽量避免漂秧呢?

一、缩短耙田与插秧的时间。

耙田可以使泥土细碎,土壤松软,还能把田上的杂草、秸秆等杂物埋进泥土内,泥土变成泥浆柔软后,秧苗就容易进入泥土。耙田完成后,如果不及时插秧,泥和水逐渐分层,泥浆下沉变硬,第一天还可以插秧,过了几天,泥土完全变硬了,插秧机插的秧苗就容易插不进,产生浮秧。耙田后也不能马上插秧,此时水与泥还非常的混浊状态不稳,把握不好秧苗插土的深度,等水与泥分层后,泥土下沉会造成秧苗埋土过深,最好的插秧时机是耙田完成2-3个小时后

二、平整田面。

农村种植水稻往往都是一茬一茬的接着种,田里收割的会留下稻秆、水稻根墩和杂草等,稻苗插土的时候击中杂物造成漂浮。犁田耙田把一部分的杂物埋进深土里,但是还有少部分的杂物漂浮在水面和泥面,所以耙田的时候除了注意水田的平整度还应留意杂物的埋土,等水面清澈了,再人工动手把明显的杂物埋进土里,注意不能在田内留下脚踩的坑洼,踩过后就填埋平整,防止秧苗“落空”

三、稻苗长度。

稻苗长度过长造成重心偏上,稻苗插土不稳容易倒伏,所以苗长度应不要超过14cm。

四、做好检查工作。

插秧机插秧一周后,对稻苗落土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漏苗倒苗情况及时进行补苗扶苗,插秧机插秧后,遇到大风或者下雨情况都会造成“漂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