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古代剩女也着急,看看古代女子等待良人的焦虑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

先秦诗经·召南

古代剩女也着急,看看古代女子等待良人的焦虑

1摽(biào):落。有:语助词,无实义。

2其实:它的果实。

3庶士:众士。庶:众多。

4迨(dài):趁着。

5顷筐:也作“顷匡”。斜口的竹筐。塈:取。

6谓:说。

古代剩女也着急,看看古代女子等待良人的焦虑

两千多年前,多雨的梅子黄熟季。

这天,难得风和日丽,一位待嫁的姑娘徘徊在林间。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她走到一棵梅树下,痴痴地望着梅子下落,树上还余下七成。

过了几日,再来看时,仅剩三成。她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

最后来时,梅子已悉数落尽,而她又即将错失一年的宝贵青春。

不!她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我要嫁出去!那个喜欢我的小伙子,你赶紧趁着良辰来娶我啊!

古代剩女也着急,看看古代女子等待良人的焦虑

诗的内容很简单,前人(龚橙《诗本义》)概括为“急婿也”,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恨嫁”(非常想嫁人)吧。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其实不难理解,姑娘到了婚嫁的年纪,却遇不到来提亲的人,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无所寄托,急婿也在情理之中。

急归急,但不能一开口就说“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样岂不有失体面,女孩子总是要含蓄点的。所以,她以梅子起兴,言“摽有梅,其实七兮”,意思是说,梅子纷纷下落,树下只剩下七成了。这样就自然地造成一种急迫感,为“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作了很好的铺垫。

“梅”与“媒”同音,且梅由盛转衰(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则象征着女孩年齿渐长,所以,“摽有梅,其实七兮”也有“比”的意味。

可以看出,随着梅子数量的变化,女孩的心情也越来越急迫了。最初,她提醒庶士“迨其吉兮”,不要错过“吉”时。(尚且从容) 接下来,则是“迨其今兮”,意谓不要再等了,管它是不是好日子,今天就来吧。(有几分的焦急) 最后,是“迨其谓之”,直接开口向“我”求婚吧,快!立刻!马上!(迫不及待)

《摽有梅》作为求爱诗之祖,它的意义在于构造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由盛转衰喻青春易逝,由此生发出珍惜青春,莫负好时光,珍惜眼前人等情感。从“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再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可以说都是对这一模式的承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