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练完九成宫后该练什么行书?

朱门浪子1


问题:练完欧阳询的九成宫,该练什么行书?

理论上来说,练完九成宫你可以选择任何风格的行书进行练习,因为你练习的楷书已经为你打下了用笔、结构、章法和用墨的基本功。掌握了这些,写其它任何书体都是可以的。

每两种书体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技法系统结构,因为每个字帖的风格和章法都不一样;但同时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练习,这种联系就是用笔,而用你无非提、按、转、折。

学完楷书你选择什么行书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想像一个更加容易上手的,我给出一下建议:

1、可以先学习一段时间欧阳询的行书,你本身是学习欧体的,写他的行书更容易上手,另外欧阳询本人见过大量的王羲之的真迹,他的行书对于学习二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学习王羲之的行书,王羲之行书和欧阳询的楷书都属于内㩎一路,同时欧阳询也是王羲之笔法的优秀继承者。他们算是一个技法体系的,也比较好上手。

不管你学习哪本行书字帖,都要坚持练习,不要频繁的更换字帖。

你觉得呢?


不二斋


因为没有看到题主的书法作品,也无从知晓所谓的练完了《九成宫醴泉铭》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姑且猜想一下,大概是已经练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了,目前的感觉大致是两种情况:练习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在具备了一定楷书基本功后,希望能接触一下行书学习;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临习欧楷遇到了瓶颈,希望改变一下学习方向寻求新的突破。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都需要说明一下,对于初学者来说,欧楷比颜体和柳体难度更大。因为欧体不仅结构严谨,很多字结体堪称险绝;而且笔画变化丰富,保留了很多隶书和行书的笔画特点。大概是考虑到这些原因,二田的楷书经过规范处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把握。当然,由此引发的艺术水准的争议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既然欧体已经练习了比较长的时间,基本功应该还是有一些了。不管是出于前面说的哪一种情况,选择性地练习一下行书应该是可取的。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喜欢从《兰亭序》入手。毕竟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头摆在哪里,总不会在选帖上出现大的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是从《圣教序》入手更好。因为圣教序更为规范,包含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上手也要容易一些。

其实这也只是一般情况,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确定为经典法帖的前提下,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也最感兴趣的字体,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能揣测着提了一下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谢谢!


惊龙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九成宫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确切的说是喜欢学习欧楷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临摹的非常好的字帖。如果说九成宫练完了,想知道该怎么学行书?这里就有两个问题。楷书难学,是练习一生的作业,另外,九成宫所晋级的行书本身这个叫法也不够准确。

我试想你所表达的意思,是楷书如果选择九成宫开始学习,那么,到什么阶段可以学习行书?这样就可以说得通了。

首先你要把九成宫的字练习熟练,一笔一划合乎欧楷的要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一模一样。达到这个水平,说明楷书的功底是具备了,就可以开始练习行书。这个时间长短因人而定。

如何选择行书?个人没有过多的研究,但是总的原则还是有的,第一要注意行书的笔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楷书的快些或带少许游丝引带;但是,严格说楷、行、草的笔法,都会有各自的严格结构和笔法,需要仔细研究和揣摩。第二要自己喜欢的行书风格,在严谨的笔法和结构基础上再选择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字帖、真迹。千万不能选择另类,或不规范的行书来学习。上两个图来形象的说明一下。


王秉琦


当然是继续练习欧阳询的行书了。欧阳询的行书很多,有些很好,比如《卜商帖》《行书千字文》《张翰思鲈帖》等等都非常好。最好是练习欧阳询的行书,当然学习王羲之的行书也可以。

之所以可以这么做,理由如下:

第一、学习欧体行书有助于欧体楷书的书写

我们都知道,欧阳询的书法,是以楷书传世的。但是欧阳询的楷书,全部都是碑刻,几乎没有什么楷书墨迹传世。

但是欧阳询的行书墨迹传世很多。比如,卜商帖、千字文这些行书,都有墨迹本传世。

有了这些墨迹本,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欧阳询的笔法到底是怎么写的了而且欧阳询的行书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地方非常接近楷书,这样的话就为我们学习楷书提供了参考。

毕竟欧体楷书全是碑刻并不能真实反应欧阳询墨迹的书写,有了行书墨迹本,就很好的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第二、学习欧体行书有助于从楷书到行书的学习

每个书体之间的变化、切换,都有一个难以度过的“危险期”。这个危险期处理不好,不仅学不好新的书体,还会让你把原来的书体写的一塌糊涂。

那么为了更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平稳的过渡到新书体的学习,最好是学习新书体时,要选择同样一个书法家的书法进行学习。

比如我们学习了欧阳询的楷书之外,就可以学习欧阳询的行书,学习完颜真卿的楷书就学颜真卿的行书,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就可以写赵孟頫的行书。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有助于我们各种书体之间的来回切换和过渡学习。

第三、学习二王行书也可以

如果你认为欧阳询的行书不好,也可以直接上手学习王羲之的行书。因为王羲之和欧阳询是属于同一个书法体系的,准确的说,是欧阳询属于王羲之这一书法体系之下。因此学习完欧阳询的楷书之后,学习王羲之的行书也完全可以。

对于其他人说的学习完欧阳询九成宫之后就学不了其他书体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松风阁书法日讲


很荣幸地提醒楼主:练完九成宫后练不了行书!我这里说的意思是:如果楼主是从九成宫入门的,而且学的时间较长,或者理解为九成宫学得较好了,再去练任何行书,都会很难很难。也许楼主认为我这个话说得太绝对了,我想凡有过相关经历的朋友肯定有所体会,就是不能单独一种字体学得太久或太好。特别是欧体楷书,说句吓人的话,欧体练久了会害死人的。

为什么这样说?楼主说练完九成宫,表示欧楷练了很久或练得较好了的意思;练完九成宫后该练什么行书,表示楼主之前可能没接触过行草。言下之意,楼主入门即为欧楷,而且是从一而终的!那我真表示遗憾了,欧楷本身很好,但欧楷学久了极为禁锢手,虽不敢说绝对是这样,但从历史上及现在身边朋友学欧的,你能找出几个行草写得好的?真希望楼主刚好就是一个特例,没有被欧楷禁锢。

为什么说欧楷写多了禁锢手,是因为欧楷主要取法六朝碑版,魏碑的一笔一画,一手一脚的书写习惯,对于行草的使转会是一个极大阻碍。如果楼主初学是欧楷、而且练的时间还比较长,更会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今后手始终难以摆脱使转的问题。初学书法,除行草外,任何一种书体都不能学得太久或只专注于一体,在楷书中特别是欧体不能学得太久,在练欧楷的同时应夹杂行书的练习,这样才能保证用笔不被僵化,对今后学行草在使转上打下基础。

小编就简单的说这些,但愿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五美轩十三红


1如果已经临摹《九成宫》很久了,二折有一定书法功底了,又想学习行书,我建议选择二王一派的行书字帖来学习。


2当然也可以直接学习欧阳询的行书,欧阳询也有行书千字文传世。首先要弄明白欧阳询的用笔特点,从而才能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范本。

3欧阳询也是学习过二王的书法的,可以说在用笔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学完欧阳询转而学习二王一体的行书会效果比较明显,进步也快。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历代书家学习行书,不可绕过的一座高峰。要想在行书上有所造诣,我建议直接学习二王。因为历代行书法家都是学习的二王书法!!



4如果作者喜欢其他书法家的行书,也可以,例如米芾,董其昌等人的行书也是很好的版本!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清涵书法


您说的练完不知何意,是写的超姚孟起了吗?不可能,只能说明你刚入门,只临写完了几遍,尚不知结构变化,字形欹侧。在这个状态下练谁的行书均可。对上面有位书友回答说,练欧之后很难再练行书,不知这位学兄从何得来此论,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为什么你只提到被尊为“楷书极则”的欧来说呢?依你所论,凡写楷者,皆不能写行?社会潮流喷田伤欧,切忌随波逐流,拾人牙慧,徒增笑耳! 那举个例子,继欧后写欧最像的姚孟起,先看作品吧!



再细致点!




写欧写到传神的人,行书如何?那再看一幅隶书。



楼主尚年轻,真正练好一家楷书,已是大修为,能把写楷的毅力和精神,用到行书,无论草篆,我觉的都能有所作为,不要被偏左或极右的观点所左右,静心修学,终成正果。


肆工斋


《九成宫》楷书练完了,是什么意思?


一本技法指导教材或是《九成宫》作品通篇练完了,没有个三五十年可不能这样说。练完不等于练到出神入化了,特别是“化古为我”的阶段,那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从没有听什么现代的欧楷大师说过什么对《九成宫》练完了。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技法和艺术内涵,一般来说是我们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源泉,从求精求准求神来说,确是如此。

学习书法能够对一本字帖练个三几十遍,对其中的书法知识有所掌控,从入门到登堂和入室能完成这个初步的学习就非常非常不错了。我们知道: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其实面对经典书法,是没有练完的时候。个人经验认为,对一家经典法帖的学习,往往是一个阶段一重境界。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理解力的提升,对法帖的理解认识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会对原本不理解不喜欢的书法作品理解了,变成热爱乐了。如欧阳询卧碑三日的故事,也证明这一点,一天有一天的认识与理解。

如果确需有所把握或心得之时,可以改换欧阳询的其它字字帖临摹一下。

《九成宫》是碑刻,我们可以换欧阳询的一些墨迹本作品练练,不仅可以丰富一下书法的内涵 还可弥补碑刻所缺乏的那种墨韵等方面的不足。因为碑刻毕竟不是墨迹,墨迹才能进一步更深层次展现书家的精气神韵和风采。如欧阳询的《千字文》、《仲尼梦奠帖》等。



《仲尼梦奠帖》行书,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

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梦奠帖》可谓欧体行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翰墨书道


在一本字帖上浸淫多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个“完”字。这是我对学书的一点肤浅认识。



至于你所说的练完,是通篇临完了一遍或者几遍,还是巳经掌握了九成宫的结构特点,运笔要领。能够熟练运用其所学习的技艺进行书写了?如果这些都可以了,下一步是对楷书笔法的理解。




古人楷书和我们现在所写的楷书,有很大差别。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可以说,一开始,大家基本上是从碑帖开始。这对我们初学者来说,要找准下笔的地方,不是件容易事。碑刻,是工匠二次加工而成。对原作细节的地方破坏严重,而且字形比较墨迹来说,生硬了许多。这是现代人写楷书呆板无趣的原因。



回头来说你的提问。如果你一直在练习九成宫,现在想学写行书的话,那么,仲尼梦奠帖,是学习的最佳选择。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唯一存世真迹,是学习欧阳询书法的重要宝贵资料。



在碑刻中不能知道的运笔痕迹,在此帖中,都能得到启发。在练习楷书的同时,结合行书一起来练习,是提升自己的运笔能力、增强对用笔理解的重要手段



。所以,不要有一定把楷书写好了才能练其他书体的想法。行书楷书结合起来练,才能让呆滞死板的碑版字,变化出无穷的活力。



子衿书法


冒昧的说,练完是个什么概念?什么程度?

注重积累,多去体会。

融会贯通,写心如我。

如果感觉基础可以了,从楷书范畴来讲,可以涉猎隋《龙藏寺碑》,魏碑系列《张猛龙碑》、《元怀墓志》、《张黑女墓志》、《龙门二十品》等,丰富用笔技法,开阔眼界,融会贯通。

此外,辅助练习行书《圣教序》,二王手札等作品。这些并不矛盾,主要是要用心体会里边的内涵魅力,风骨情怀。这也是熏陶,滋养,积累,慢慢由内而外升华。润心,养心。



正所谓:

品遍百家帖,方得字真如。

阅尽狂与怪,羁心又返朴。

老安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