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當一把刻刀與一枚僅有0.3毫米厚、平淡無奇且脆弱單薄的雞蛋殼相遇,人們一般都會覺得這必然是“刀過殼碎”的結局。但在有些人手中,刻刀與蛋殼的組合,卻能衍生出一件件美妙絕倫的工藝品以及無數意想不到的藝術美感。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從2000年瞭解並愛上蛋雕開始,今年68歲的張振武在18年間陸續創作了百餘件蛋雕作品。憑藉一雙靈巧的手和一把刻刀,他不光能在蛋殼上雕刻出奧運福娃、汴梁美景等精美圖案,還用300多個蛋殼組成巨龍、端午龍舟等一件件美妙絕倫的工藝品。而他花費兩年,依照1:100比例製作的開封鐵塔,更是惟妙惟肖、精巧動人,塔上每一層的鈴鐺都能隨風搖動,奏出叮叮噹噹的樂曲來。 (來自:守藝)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閒暇時候,張振武喜歡帶著自己的蛋雕作品去外面溜達,讓過往的遊客和市民觀賞。“曾經有人出高價要買我的作品,但我從來沒動過要賣的心思,給多少錢我都不賣。我拿出來是想讓大家瞭解到有這種技藝與藝術,將來希望能捐獻給博物館收藏。” (來自:守藝)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我在開封生活幾十年了,非常有感情,很多作品也是和這個城市有關。”據張振武介紹,這尊造型源於開封鐵塔,高度僅有33釐米,共13層,上有104個鈴鐺,連寶塔上的磚牆紋理都是精雕細刻出來的。 (來自:守藝)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幾年前,為紀念農曆龍年,張振武用了將近300個蛋殼,繪製成了一條氣勢如虹的“蛋雕龍”。“蛋雕功夫在手上、活兒在眼上,用的是巧勁”,每一刀都要恰到好處,勁用小了雕刻不成,下手重了就會前功盡棄,這種感覺只能在實踐中慢慢體會,熟能生巧,刻得多了自然會找出門道來。”張振武說。 (來自:守藝)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在張振武家,每一枚雞蛋殼都會保留下來。為了保證蛋殼的基本完整性,張振武會在雞蛋的底部用刀刻開一個小洞,而在蛋殼其他部分紮上一個小細孔,接著利用空氣對流的原理,將蛋液吹出。 (來自:守藝)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最初接觸蛋雕時,張振武雕刻出一件像樣的作品幾乎要花費半月甚至一個月的時間。18年來,他的技藝在“刀刻不輟”的努力中日臻成熟。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殼上刻圖作畫,就像在懸崖邊上跳舞,一不留意就會粉身碎骨、前功盡棄。”張振武說。圖為張振武日常刻的小藝術品。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不同時期、不同時代的蛋雕藝術品所呈現出的風格各有不同。從開封標誌性景點建築,到偏實用性的燭臺、燈具,張振武通過這種方式記錄著不同時代人們審美的變化。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為了紀念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張振武特意耗時半年多製作了《龍舟賽》這一作品,將蛋雕與毛猴工藝巧妙結合在一起,體現開封傳統龍舟賽的盛況,以此向廣大市民宣傳家鄉的文化和傳統習俗。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據悉,《龍舟賽》這一作品主要材料是蛋殼、蟬蛻、辛夷(玉蘭花蕾)、易拉罐鋁皮、竹木等,龍鱗舟身用蛋殼做成,片片龍鱗的弧度走勢都很接近,精緻又不乏氣勢。而各個小毛猴栩栩如生,姿態各異,有掌舵的、有擊鼓的,惟妙惟肖,將齊心協力賽龍舟的情景演繹的活靈活現。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製作小毛猴的主要材料之一便是蟬蛻,老家俗稱“爬叉皮”。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這組我花費了太多心思了,房子的門窗都能開,每個毛猴的神情和動作都不一樣。”這組充滿故事性的《毛猴娶親》也是張振武的得意作品之一。朱漆桌椅、大紅燈籠,每一個毛猴都有著自己的姿勢與動作,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作為一名工人出身的蛋雕藝術家,他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與訓練,每一幅呈現出的作品都是他一刀刀試錯、修正、改進後才一點點呈現在世人面前。他以質樸的堅守和誠心的熱愛,用年復一年中日益精進的技藝,表達著他對一座城、一方文化的情感與依戀。

「故事」河南68歲老人有絕活 用300多枚雞蛋做成“龍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