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徐州北有个地标性的桥梁叫秦(梁)洪大桥,地处徐州北郊与铜山区茅村镇交界地带,横跨于京杭大运河,是三环北路与三环东路的拐点,算得上徐州城的北大门,一桥安危,牵涉到徐州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畅通与否。就在这座桥西侧、大运河南岸,有个古老的村庄叫秦梁洪村,简称秦洪。它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赫然有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娓娓提及,因此,村民们骄傲地在他们村头竖起的村名碑上,刻下了“历史名村——秦梁洪”的字样。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新竖的秦梁洪村名碑

-----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

秦梁洪村名溯源

秦梁洪村并不是以秦、梁姓氏为名的,村民以王姓为多。据《秦梁洪王氏族谱》称,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的王氏始迁祖碑文载:“洪左有王五村。”由此得知,该村由当初的古泗水到后来的大运河,一直都是位于河南岸,原本叫王五村,而不叫秦梁洪。斗转星移,原名失传。

秦梁洪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泗水流经徐州形成“三洪”(即秦梁洪、百步洪、吕梁洪),秦梁洪虽然不如其他二洪出名,但是古籍里也屡屡提及,这都跟秦始皇在村旁的泗水捞鼎有关。《史记》、《汉书》、《水经注》中都有这个记载,出土的汉画像石也有同一内容。明嘉靖版《徐州志·山川》综合史料后,这样写道:“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鼎气浮于水上。后,秦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上,使千人求之,不获,谓之鼎伏。”并出现秦梁洪的古地名。1959年疏浚京杭运河时,在秦梁洪村下六七米处,发现明代村庄遗址,出土了嘉靖33年(公元1555年)所立五圣神祠碑,碑文中也有徐州城东北秦梁洪的记载。如果从秦始皇捞鼎算起,这里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有秦始皇泗水捞鼎一事,遂有秦梁洪之说:秦,秦朝,秦始皇;梁,寻鼎之时从泗水中打捞出的石块,堆积在岸边,高约五丈,长约里许的石梁(《淮系年表》);洪,水大曰“洪”。所以,这里的秦梁与姓氏无关。

到了元明之后,黄河屡次改道,泛滥成灾,厚厚的冲积层淤积了古泗水,秦梁洪也被夷为平川,再无凶险。如今村后的大运河为解放后所挖,但是秦梁洪的名字却响亮地流传下来了。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秦梁洪村内一条巷

-----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

始迁祖墓志和碑记

一篇中华民国八年(1920年)的秦梁洪王氏始迁祖墓志碑文,向我们透露了王家的诸多信息,成为该支王氏的简史。其中记载:本村王氏,祖居山东省峄地小山里,明中叶迁居江苏铜山岗上集,旋又迁居齐粮(秦梁)洪,祖茔宅兆坛场,咸厝村前。始祖名字失传,惟坟墓尚可指认。数传之后,族姓繁衍,至明季有迁居岗头村者,至清初,有迁居俱兴庄者。厥后散处四方,不可胜数。既无族谱,又无墓志,几乎一家不识一家人矣。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岗头村祖茔建立三碑,镇方公及其长子照远公、次子镜远公也。碑上内容,五世可考……”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民国时期王氏祖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木本水源,慎终追远。秦梁洪王氏另有一篇《重修始祖碑记》,其中记载:“戊戌秋,京杭运河不牢河支线破土,河穿秦梁洪村,本族始祖墓志湮于河堤。数载后,于河阴重建庄园……族谱未修,是以合族捐资勒石志之。余考县府志及明嘉靖三十四年村旧址碑文等,知我处乃始皇寻鼎之地,因以正名,且鱼传尺素,俾海北天南族裔知悉,虽关山迢递,勿忘祖居,照遵世系,继忠恕、仁厚之德,扬华翰神武之才,垂馨千祀,冀望三槐宝树遍布庭阶。”

该碑记由书法家张伯英的真传弟子孙鸿啸书丹碑文,十分可贵。

-----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

嘉靖33年庙碑与民国墓碑

徐州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嘉靖三十三年《创建五圣神祠》碑,间接地告诉了人们,秦梁洪村的历史至少已有460多年了。该碑文前半部分是这样记载:“大明国直隶徐州城东北,秦梁洪马须沟以南王五村,乃古迹地名。运河之东敬立五圣神祠庙宇一方,以求因我处无居神之所,人旡形象,何所为乎?今据本庄善士人等,新自兴行,用乃修善缘,真灵往来,时时有宫。自此立庙,居家安乐,农业顺叙,人口平安,田蚕牛畜加倍,兴隆……”

这通碑石为鱼籽石料,规格为0.95×0.50×0.10米,行书,碑题自右向左横书,碑文自右向左竖书,22行,每行35字,正文12行,后面开列“修身信士”姓名若干。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迹模糊。它是上个世纪中期,疏浚大运河时在秦梁洪村地下六七米处被发掘出来的。

在秦梁洪村西王家祖茔前,躺着一通民国年间的墓碑。该碑也很有特色,题头没有文字,却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飞凤,两旁的对联写道:“铁路镇龙砂守冢何须今五柳,火车鸣虎穴题铭恰是古三槐。”碑文是:“中华民国岁次甲子桃月上浣榖旦 清赠登仕郎|孺人显考|妣王大公讳朝吉字庆瑞|张太府|太君之墓 不孝嗣男廷元孙广知|勤曾孙继堂奉祀”。该碑高1.8米,宽0.60米,厚0.25米。因现代化建设,王家祖茔他迁,而碑石过于笨重,便留在原地了。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汉画像石中的泗水捞鼎图

-----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

秦洪桥成长日志

秦洪桥因秦梁洪村而得名,秦梁洪村历史悠久,秦洪桥后来居上。如果把秦梁洪村比成一位百岁老人的话,秦洪桥充其量只能算作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秦梁洪村容颜数易,大势仍存,履历尚浅的秦洪桥也已经三次脱胎换骨,四度涅槃。

秦梁洪和古泗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梁洪村本来就位于古泗水南岸。上个世纪50年代末,经历了1957年特大洪涝灾害后,人民政府下大力气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将柳新、茅村境内的大运河老河道拓宽取直,秦梁洪村基本都在规划的新河道上,于是整体南迁大约一里路,到达今天位置。

老河道只有铁路桥,没有公路桥。新运河贯通之后,政府便着手建桥,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群策群力,天堑变通途,1961年10月官名“徐州京杭运河大桥”的秦洪桥竣工,主跨约54米,为建国后徐州地区兴建的首座跨京杭运河公路桥,解决了徐州城北城乡交往的大难题。因为那个年代,技术精湛,又没有超载车辆货物,所以,这座桥一直坚强地挺立在大运河上30多个春秋。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腾飞,老桥不堪重负,出现险情,只有废弃。1991年,老秦洪桥东侧,新建的秦洪桥通车,全长147.8米,宽17米,成为老104国道和310国道的共线段。

2012年,年龄只有21岁的二修秦洪桥被检测为4类危桥,为保障交通安全,有关部门对该桥实行了交通管制,禁止车货总重30吨以上货车和车高超过2.8米以上的车辆通行。2013年8月12日,老秦洪桥开始拆除,三环东路高架北三环立交桥西侧跨运河桥在原址上建设。此前,东侧跨运河桥已开工。2014年11月10日,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跨京杭运河大桥即三修新秦洪桥副桥建成通车。大桥分为东西两桥,分别位于现秦洪公路桥两侧,桥宽均为21米,一跨过河,桥梁跨径达116米。货车禁上桥,限高2.8米,限速每小时40公里。

2014年11月23日零时,秦洪桥二修桥全线封闭,并在原址重建新桥主桥。2016年7月26日三修新秦洪桥主桥正式通车,该桥主要特点是119米下承式矩形钢箱提篮拱桥,属于钢桥,既耐用,同时也是一种景观桥。桥梁全长185.2米,等级为二级公路桥,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

新秦洪桥建成后和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跨京杭运河大桥组成一主两副的三条跨京杭运河的陆路通道,分别沟通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三环东路、三环北路、金港路以及老104国道,打通了徐州北行的通道,使得我市北区的公路交通更加顺畅。

徐州深藏的村庄,历史名气惊艳中国!

老秦洪桥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秦洪桥在徐州屹立了60多个年头,每一次新生,都带来了徐州的繁荣与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