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看胃病就一定要做胃镜吗?

看胃病就一定要做胃镜吗?

我国是胃癌、胃病大国,尤其是胃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生存率低。胃镜作为诊断胃病的金标准,因为不愉快的检查体验,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当大夫建议做胃镜时,常常被患者拒绝检查。

那么,胃镜真的那么重要么?是不是有胃病就要做胃镜呢?

什么是胃镜?

胃镜其实就是一个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我们叫做内窥镜,偷偷看的意思。

它经过我们的口腔或者鼻孔进入食道,医生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粘膜,一切病变都一览无余;

加上先进的窄带成像、放大、电子染色、超声等技术,医生能对可疑病变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可以在镜下取活检组织以进一步病理分析;对息肉、早癌等疾病进行镜下治疗等。

看胃病就一定要做胃镜吗?

就目前的诊疗技术来说,对于消化道疾病,胃肠镜是不可替代的!

往往人们迷信高大上的诊断设备,比如CT、MRI、PET-CT、基因筛查等,其实这些手段都无法诊断出胃肠道的中早期病变。

并不是所有的胃镜都很痛苦

看胃病就一定要做胃镜吗?

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胃镜”,有的大医院甚至有了磁控胶囊胃镜。

舒适胃镜又叫经鼻胃镜,超细内镜;就是从鼻子里,而不是从嘴里插管的胃镜技术,这样就不会感到恶心了。直径只有普通胃镜的一半,大约0.59cm,而且特别软。在插入前,医生还会对病人的鼻腔进行局部麻醉,所以一点都不疼,也没有痛不欲生的感觉,甚至还可以和医生轻松对话,所以我们叫它舒适胃镜。

无痛胃镜就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你迷迷糊糊睡几分钟,检查就做完了。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医学并不是完美的科学,麻醉是有意外和禁忌症的,所以,无痛胃镜并不适合于每个人。

我国独领风骚的磁控胶囊胃镜

大家可能听说过“胶囊胃镜”,它被誉为"最完美的胃部检查手段"。它只需患者随水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机器控制拍摄角度,数万张高清照片让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病变无可遁形。

很牛逼的是,我们能够控制摄像头的角度!

在第一代胶囊内镜的基础上,内植永久性微型磁极,依靠体外磁场,精确控制进入人体内的胶囊内镜的运动、姿态和方向,实现主动控制、精准拍摄的功能,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小肠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可以有意识地拍摄我们需要的照片。

他就是安翰磁控胶囊检查技术!

值得骄傲的是,这是我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的可控的胶囊机器人系统。

只需随水吞服一粒胶囊胃镜,按医嘱喝水,改换体位,没有任何痛苦。休息15分钟左右,真正的无痛、无创、无不适、无麻醉、无死角、无交叉感染的胃镜检查即可完成。

但是它也有缺点:不能在发现可疑病变时取活检,不能做镜下治疗,不适宜于儿童、孕妇等。

哪些人必须做胃镜?

①胃炎、溃疡反复发缠绵不愈且超过6个月;有胃部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②年龄在40岁以上;有烟酒嗜好;熬夜和精神紧张;

③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病史;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④多项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并排除一般性疾病;复查也不正常;比如CA724、CA242或者CA199等,

⑤有短期内消瘦及消化道出血。

这只是一个简单判断,如果您感到异常,就立即找您的医生,他会告诉你是否需要胃镜检查。

那些人不能做胃镜?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期、重度心力衰竭者。

②严重肺部疾病: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卧者。

③严重高血压、精神病及意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④疑似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者。

⑤急性咽喉部疾病胃镜不能插入者。

⑥腐蚀性食管损伤急性期者。

⑦严重驼背者。

⑧禁食不足6小时者。

⑨癫痫频繁发作者。

胃镜检查后注意事项

检查后有明显腹胀感,嗳气较多,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咽部麻醉,检查后咽部会有异物感,有的会有咳出少许鲜血,这是检查过程中蹭伤粘膜所致,很快就会消失;

做无痛的,要注意不能在8小时内开车登高,及做一些逻辑性工作,三小时不能独自行动;

取了活检的,可能会有一些出血,检查2小时后方可进食饮水,应进食温凉半流质或软烂食物一天,以免粗糙食物摩擦胃黏膜创面,造成出血。

从检查完开始算,检查后1~4天内,可能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多无碍于饮食,可照常工作和生活。

一旦出现黑便,咯血等,要立即回医院处理。

你可能还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