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莆田是福建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木蘭陂

1、木蘭陂:位於莆田市區西南5公里的木蘭山下,木蘭溪與興化灣海潮匯流處,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木蘭陂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國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併發揮其水利效用。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釋迦文佛塔

2、釋迦文佛塔:位於莆田市城廂區廣化寺東側,建於南宋乾道元年(元年1165年)。塔高約30米,五層八角形,石構。仿木樓閣式建築,外形玲瓏,古樸莊重。須彌座束腰間浮雕著觀音菩薩。各層塔簷薄而長,輕巧美觀。簷下兩層迭澀,浮雕鳳凰、雙頭羽人、飛仙及奇花異草等圖案。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元妙觀三清殿

3、元妙觀三清殿:位於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辦事處英龍居委會梅園路東路391號,是道教玄妙觀建築群遺存下來的一座宋代古建築。現存三清殿、三門、東嶽殿、五帝廟、西嶽殿、五顯廟、文昌三代祠、福神殿等,佔地面積6168平方米,建築面積3587平方米,三清殿古建築系重簷歇山頂,坐北朝南。原先面闊五間,後代擴建為七間,進深五間。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天中萬壽塔

4、天中萬壽塔:位於仙遊縣楓亭鎮塔斗山上,俗稱塔鬥塔,亦稱青螺塔,經有關專家光臨鑑定屬阿育王塔,為五代建築風格。塔為石構實心,四方形五層,高7.4米,邊長5.1米。塔表面幾乎佈滿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藝術之精湛,均堪稱一絕。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鎮海堤

5、鎮海堤:原名東甲堤,位於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境內,蜿蜒橫臥在興化灣南岸木蘭溪入海口,全長6公里。唐元和年間,為抵禦海潮、圍墾埭田,福建觀察使裴次元築造東甲堤,歷代屢有重修,是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保護著興化南洋平原二十多萬畝良田。相傳,鎮海堤存,則南洋平原一年三熟,水鄉漁米;鎮海堤亡,則南洋平原蒲草叢生,澤國水鄉。其意義和地位可見一斑。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無塵塔

6、無塵塔:位於仙遊縣城西北約50公里處的九座山太平院西側。唐鹹通六年(865年)正覺禪師創建,為歷代僧人圓寂靜化之處。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14.22米,內徑4.45米。塔尖為蓮花葫蘆形。基座為蓮花石雕,各層角柱呈瓜楞形。 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湄洲媽祖祖廟

7、湄洲媽祖祖廟: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宮下村東北面。湄洲媽祖祖廟的寢殿、正殿和聖父母祠是祖廟建築群的主要建築,是媽祖信仰在祖廟的主要載體。湄洲媽祖祖廟為長323米、寬99米的五進仿宋建築群,由大牌坊、宮門、鐘鼓樓、順濟殿、天后廣場、正殿、靈慈殿、媽祖文化園組成,媽祖廟後的岩石上刻有“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在祖廟山頂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平海天后宮

8、平海天后宮:位於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俗稱“娘媽宮”,因宮有108根木柱,又稱“百柱宮”,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6年曆史,是一座古老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建築原構媽祖行宮,整個廟宇擁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壓石也有108條,而宮前“師泉井”也是用108塊石頭砌成。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寧海橋

9、寧海橋:位於莆田市涵江與黃石兩地交界處,木蘭溪下游的入海口,古為寧海渡,故名寧海橋。寧海橋初建於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由於溪海在此處匯流,建橋工程十分艱鉅,自元至清,300多年間六建六圮。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歷時15年才建成功。是一座勢如長虹、凌空飛架的大石橋。每年端午節,拂曉站在橋上觀日出,蔚為奇觀。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龍華雙塔

10、龍華雙塔:位於仙遊縣龍華鎮燈塔村龍華寺前東西兩側。北宋大觀、政和年間(1107-1118)郭勇為母七十和八十壽誕,先後建東塔和西塔。明嘉靖年間(1522-1566)被倭寇燒損。1961年整修。五層八角樓閣式石塔,坐北向南,東塔石塔通高24.56米,西塔高25.66米。

福建莆田這11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仙遊文廟

11、仙遊文廟:位於仙遊鯉城街道公園路69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重建。元代毀於戰火,明清兩朝時有修整,其中明宣德八年(公元1434年)修葺文廟比較完整,大成殿恢復原貌。清雍正、乾隆兩朝對文廟進行全面整修。現僅存戟門、兩廡、大成殿、崇勳祠、文昌閣等古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