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在浙江省西北部,长兴县城西南,与安徽广德县交界的地方有个叫泗安的小镇,虽身处吴越腹地,但这儿的居民却抄着河南官话,稍不留神就会以为来到了河南。但是你并没有走错地方,这里是与河南远隔千里的浙江省长兴县。而且,不光有河南官话,在这里吴语、闽南语、苏北话等各地方言都能找到。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泗安建城的历史十分悠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而设三十六郡,其中的鄣郡郡治就位于泗安的城头村,2000多年前小小的泗安就已成为地方行政的中心,地位使然。隋大业七年(611),炀帝在此筑城设鹰扬府,泗安建城始于此,距今已达1400余年。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泗安原先叫四安,泗安筑城时置了四个城门,分别叫长安门、吉安门、广安门、宜安门,寓意保障四方安全之意,因而称为"四安"城。后来,泗安地界分设长安、吉安、广安三个镇,三个镇又合并,因此在四旁又加上了三个点,变成为"泗安"。唐武德七年(624),泗安地域并入长城县,并一直延续至今。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宋代以来,江南地区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达,泗安人民大力发展传统农业,注重文教,又加之当地资源丰富,形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人民生活稳定富足。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但是,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幸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动荡嘎然而止。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李世贤率军从皖南进军浙江,先后攻占安吉和长兴地区,到1862年,浙江巡抚左宗棠开始收复浙江。浙江大地经历了4年的战乱,经济社会惨遭毁灭性打击,无数居民死于祸乱和瘟疫,出逃者无数。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泗安地区社会稍显稳定。之后,来自河南信阳的一批移民陆续迁入该地,并繁衍壮大,形成了重要的族群。其他来自徽州、安庆、大别山区,及浙南、浙东、苏北等地的移民也多有迁入。各地移民带来了各地的方言,加上一些留下或回迁的原住民,就形成了以河南官话为主,吴语、闽南语、苏北话并存的局面。

一个浙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小镇,居民讲河南官话,吴闽等方言并存。

解放以后,随着当地传统商业的逐渐衰弱,昔日长兴第一镇的雄风已不再。但近年来,泗安又重新发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先后被列作“浙江省中心镇”和“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历史优秀的泗安重新焕发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