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尽管我理解不了程式化的网红店和汉化ins风到底好在哪里,但不可否认这两个词确实随处可见,被前仆后继的人们用来证明自己活得还不赖。

不过,即便是今天美颜过的中产阶级生活,放在这位100多年前的画家描绘的贵族生活面前,一秒成渣渣。

这本书就是《红楼梦》。

写《红楼梦》的勇气我是没有的,写过的人太多太多。

我说的是清末画家孙温的绘本《红楼梦》。

简直是神作。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林黛玉初至荣国府



要说古代贵族的讲究,真的不是现代人秀个LOGO,从豪车跌出来洒满地唇膏可以比拟的。

人家玩的是格调。

比如女人出门休闲——钓鱼。

我们现在出去钓鱼,一般带个小马扎,好点的是带靠椅的钓鱼凳。

在书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就有钓鱼的场面。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这是原貌,我们放大了看。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三人站着,一人坐着,人家坐在户外“沙发”上,注意看,还是红色带金色纹样的“沙发”,闲情逸致中不乏对高生活的追求。

再比如贾政奉旨贵妃省亲这组画面——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猜,最体现出不是一般人的是哪个细节?

宝马“车队”?

三步一下人?

不。

注意看粉色的墙壁,那是用缎面从屋门口开始一直围挡出一条与外人隔绝的道路来,贵族并不想自己的生活被大众窥到,或者说,要与凡夫俗子保持距离,所有就拉了这道缎面墙。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当然,腐朽的封建主义社会贵族的骄奢生活,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我们社会主义接班人更乐于通过这些画作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比如,人家的穿戴,配色,服装的纹样,各显别致。据说87版经典《红楼梦》电视剧就是大量参考了该绘本服饰。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刘姥姥初会王熙凤(局部)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就连头上的饰物都描绘得很详细。

除了珠钗,画中姑娘们还戴了绒花,当然这在《红楼梦》书中是有说到的。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赏中秋新作得佳识》局部



南京女子自唐朝起就很流行戴绒花,而且还将这股潮流带至全国,明清时期,朝廷也会来南京采买绒花,到现在南京也有非遗传承人赵树宪老人在制作绒花。

来看看故宫的绒花——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图自故宫博物院官微



我们现在炫有文化,常常喜欢拍本正在看的书发个朋友圈。

绘本中的文化可表露得巧妙,藏在不起眼的槅扇中。

槅扇又称格门,中间可以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常常装饰有画作或者诗句,实现生活中清朝槅扇长这样——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图自故宫博物院



《红楼梦》绘本的槅扇与此较接近,也是处处有诗和画。

来看看《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这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槅扇上可有不少字,一般我们看画作很少注意这些细节,但人家可真不是随便写写,放大许多倍之后,瞧瞧,文化着呢。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左右槅扇组合在一起就是唐朝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前文提到了《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就是钓鱼那回,其实画面左侧也藏了玄机。

来,再一次放大。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竹解心虚是我师”几个字依稀可见,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池上竹下作》,原句是: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讲究。

我好想站在前面比个ye自拍。

再看《芦雪亭争联即景诗》这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放大n倍,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槅扇上写着: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晚年作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后两句,前两句是: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这几句诗有离开朝廷的愤懑,有对国运的担忧,有被流放的凄凉,放在红楼梦的场景中,画家相当用心了。

来欣赏《美优伶斩情归水月》这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这里写着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完整的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再欣赏几句: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回,槅扇上写有:

纯有英华为国宝,贵无雕琢是天真。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在《贾政游园同归书房》这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屋中挂着很大的对联。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名园绿水环修竹,古调清风入碧松。


文学课上到此处可以下课了,开始上美术课吧。

作为一枚喜欢画画的时尚研究者,首先被这本《红楼梦》吸引的其实是构图,很妙。

我们一般说中国传统绘画是不讲究西方透视关系的,西方透视简单说来就是近大远小。

常常被用来举例子的就是马萨乔的《纳税钱》。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将建筑的画了辅助线之后,会发现交汇于画家最希望突出的主要人物头上,画面很立体。

一般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强调这个。

比如这本《红楼梦》”贾宝玉初会林黛玉“这一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没有近大远小,建筑、家具等用的都是平行线,它们不会相交,没有灭点。

这很符合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不是吗?

但是,并不仅仅如此。事实上这本《红楼梦》中有采用西方透视观念的图。

比如”宝国府除夕祭宗“这一回——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灭点在正中,上半部分的物体是平直的,给人感觉很稳且庄重。

强调透视,是为了突出构图。整个《红楼梦》的构图非常巧妙,透视法什么的应该是作者根据希望表达哪种气氛来选择的。

我简单总结了他几种构图方式,首先是几何构图,这种构图法在达·芬奇画作《岩间圣母》中也出现过。

来看看“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很典型的几何构图。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孙温还喜欢用斜杠构图法(我瞎编的名字)。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要点是中间有条斜杠将画面分成两部分,但不呆板,而且多数时候中间都有一颗树来稳住和美化画面。

这样的构图最适合多人拍照了,比如时尚大刊的明星照,不是常常比谁在C位吗,如果用这种构图法,无所谓是否C位,每个位置都是一样重要的。

还有一个构图法也出现很多就是闪电或者Z型构图法(我瞎编的)。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墙呈Z字形向远处延伸,很有纵深感。

“林黛玉俏语谑娇意”这一回的画面也是如此。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尽管没有围墙,但通过围栏、太湖石等形成了闪电构图。

同学们,学会了吗?

我上周推送很少,你们以为是我偷懒吗?

不不不,上周从我拿到这本《红楼梦》的高清图开始,就完全沉迷了,天天放大不停逐一看每个细节,太有意思了,随便一个画面,随手一截,都是各种巧妙。什么摆设啊,花草啊,就连门口的树木、桥下的流水都美得不行。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宝凤回家称赞秦钟(局部)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林黛玉暇游听悲曲”局部




这种中国审美秒杀Ins风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局部


刘心武评析孙温绘《红楼梦》 中写:

他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

30多年啊,太不容易了,比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还长。

(学术界关于作者是否孙温存在争议,暂且说是他)


有没有觉得,什么所谓的ins风、网红风,比这差了太远。

中国传统艺术中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如果你一下子没学会也不要紧,常常来文刀米看看,发现了有趣的我都会写下来。

你们感动不感动。

欢迎转发朋友圈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明细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email protected]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以时尚为主的视觉艺术

人物专访 时尚评论 解读时尚史

文刀米 不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