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有些贫困户要退扶贫房,究竟是什么原因?

用户99763267771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农”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日益临近,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许许多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农村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一部分人在帮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实现了脱贫,这其中安置房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实施异地搬迁扶贫、给贫困户分配安置房,解决了那些没有房子居住或居住在危房内的贫困户“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政府贫困户安置房一般都是楼房,这是一项很好的惠民举措,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贫困户却不想搬过去住,住进去的又想退掉扶贫安置房,这是怎么回事呢?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好多贫困户达到脱贫标仍不愿“脱贫”。

其实,现在国家许多贫困利好政策,和优惠政策给予了贫困户,有绝大多数的贫困户,不劳动,不工作,不种地,天天在村子里游手好闲,就等着吃扶贫补助款和送的各种生活用品。有些贫困户在达到脱贫标准以后,希望继续获得帮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自己不愿意脱贫,还有些贫困户对自己脱贫目标的期待过高,尽管自己的收入等条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但却与自己的理想目标存在差距,就是不愿意脱贫,这让那些没有享受贫困补助的很生怨气,这些人在农村很多。他们不用劳动还住进城里的很干净的楼房里,而天天辛苦劳作的农民,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第二,搬进安置房在城里生活开销大。

我们注意到,不管哪个地方贫困户的安置房都在城市周围,或郊县区域,政府让贫困户搬进安置房后,他们发现新住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且距离自己种的地很远,有些人想种庄稼、种菜,安置房周围又没有,回去又太远,很不方便,那就只能买了。毕竟住在安置房里的人生活都贫困,平日生活所需的米面油,酱醋茶,水电煤气,还有出行等等,抬腿就要花钱,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生活负担。而在农村吃的粮食、蔬菜、瓜果等自己种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不用花钱,喝的水是自家的井水,做饭用的是柴火,冬天取暖、睡的是柴火烧的热炕。住在安置房比住在农村的开销那实在大多了。

第三,住进安置房没有住在农村豁亮。

我们说,政府给贫困户居住的安置房,其面积是有严格规定的,四个人一户也就是90个平方,相比农村的大院太小了,农村一家一院,盖房面积和规划都是按自己的需要建造的,出了大门就是大路,让生活在农村大半辈子的农民突然住在楼当然不适应,感觉好像坐牢一样,心里感到很压抑,没有住在农村家里豁亮,主要还是不习惯,且没有收入,这对他们来说,也不好受。

第四,住进安置房丢失了农村人的乡情。

在农村基本一个村的人都认识,平时没事大家就串门在一起谝一谝,一块下地干活,一块在村口说说话,或者串串门,有说有笑,特别热闹。而住在安置房的邻居相互都不认识,根本无法交流。在农村除晚上睡觉之外,平时屋门都是敞开的,没什么担心的的,在安置房的人在家,也得关门、锁门,这让很多人不适应,感觉没有人情味,浑身感觉都不舒服。

第五,总是感觉到农民乡土难离的感情。

农村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从小在自家的村庄长大,虽然贫穷,但心情舒畅,虽然困难,但不压抑。因为他们守着自己的乡土。而按照现在扶贫搬迁来说,异地搬迁之后要腾出原来的宅基地,这个事大家都知道,心里准备不充分,很多人心里难以接受,即使房子破旧,那也是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而现在要搬离更是舍不得,毕竟那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根据地。虽然住在城市的安置房里,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在他们心目中,生养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才是自己生活的源泉,才是自己灵魂放置的地方。

第六,贫困户人口退出的标准衡量指标。

我们注意到,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做到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精准扶贫“四看法”综合评估分数值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通过退出程序审批后认定为脱贫。所以,贫困户要积极努力,在国家的利好政策帮扶下,通过勤劳肯干,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争取早日实现贫困摘帽。

总之,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现在是2019年,对于精准扶贫来说,是攻坚冲刺的年份,项目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多,扶贫政策会向贫困户倾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户要与相关帮扶人员一起努力,上项目,找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这才是根本。贫困户要退出安置房,也就是你完全实现脱贫的日子。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这个问题阿丽来回答。

阿丽在农村扶贫,也参与了贫困户易地搬迁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个别贫困户提出要退扶贫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一是压根没有搞明白扶贫搬迁政策,只是跟风。


阿丽记得最开始提出扶贫搬迁政策是在2016年的时候,刚开始好多贫困户听说只要报了易地扶贫搬迁,就可以得到县城里的一套房子,都喜上眉梢,纷纷报名。因为对于农村的贫困户来说靠自己的实力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根本买不起,所以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但实际上虽然扶贫干部对搬迁政策做了宣传,但在贫困户心里对于搬迁政策还是一知半解。对于“腾旧住新”的政策,他们总是报着不相信的态度,觉得政策是这样,到时候还不是农村房屋照居住!

所以在当初阿丽所在乡镇有200多户贫困户申报了扶贫房。虽然后来随着政策的明了,很多人自动退出了,但还是有部分人纯属跟风,看到张家报扶贫房了,李家也报了,自己也跟着大形势也报,也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报这样的易地扶贫房。这在后来的搬迁实施的时候就体现出问题来了,好多贫困户觉得自己搬去了无法种地,没法生存等,有了想退扶贫房的想法。

二是报着侥幸心里,以为城里农村两头房屋都可以住。



在搬迁政策之初,相信很多贫困户都有这样的心里,就是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房屋是自己的,政府是不可能收回拆除的。想着自己出一点钱,可以分得扶贫房,同时老家房屋也还可以住着。 但在真正搬迁时,老家房屋进行腾退拆迁的时候,那些报侥幸心里想两头占的贫困户就不乐意了,有了退扶贫房的想法。

三是担心自己住了扶贫房,无法生存下去。 这个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吧。



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腾旧住新”,也就是只有把老家的房屋腾退了,才能享受扶贫房,这对于以务农为主的贫困户来说确实很为难。如果自己老家没有房子了,自己还怎么回去种地,不种地了,自己靠什么在城里生活。而且城里消费高,水电煤气费、物业费等,一出门就要花钱的生活对于贫困户来说能维持下去吗。

基于上面的这些担心,好多以务农为主或者老年贫困户就会想着退扶贫房,退了扶贫房自己仍然可以住在老家,过农村人的日子。

总结:对于贫困户要退扶贫房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易地扶贫搬迁房政策不清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住进城里的扶贫搬迁房后,消费开支太大,家庭生活无法维持下去,所以才会有退扶贫房,继续住农村老家的想法。

我是村官阿丽,欢迎大家关注!


村官阿丽


呵呵,看谁还要争当贫困户。没钱,住楼房真的是很尴尬的事情。农村人羡慕城市人生活无忧无虑,亲身体验过程,比农村人无奈许多。城市农村,不挣钱,谁都不好过生活。

贫困户本来就贫穷,无非年龄大或家中儿女特会折腾,挣一百想花三百,永远都是超前消费。这类人搬到城市,新鲜感一过,没钱的窘迫是一桩接着一桩,水费,电费,卫生费,暖气费,一月没个稳定收入,生活根本没法安定。

农村生活简单,出门张囗左邻右舍都会拨菜给你,一分钱不出,吃好几天。城市对门都不往来,没有谁可怜谁,没钱买菜,只有你自个知道没钱的兹味。

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晚上不用开灯,可以去别人家看电视省电费,甚至一两顿不做饭,去邻居家混吃混喝,都是很正常的生活,城市生活节奏太快,贫困人群离开政策性补贴,根本就没法养活自己,更何况还得养房子。

退贫困户住房,回农村过日子,经历过了才能懂得珍惜拥有其实也是幸福的事,天上不会掉馅饼,靠自己打拼过日子,才是最实在的。

靠扶贫也有靠不下去的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开心151933790


很多贫困户获得易地扶贫搬迁,他们根本不知道易地扶贫搬迁的好处和坏处,很多贫困户都以为易地扶贫搬迁就是国家免费分房子给他们居住,往往搬迁后才知道不划算,于是出现了有些贫困户要退扶贫房的现象。

现在有些贫困户要退扶贫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贫困户没有搞懂政策盲目搬迁造成的。

很多贫困户认为,易地扶贫搬迁就是在城里面分一套房子给他们居住,等到真正搬迁时,各种要求出来了。

1、要求迁户口。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意味着自愿放弃农村集体成员身份,今后不在享受农村集体福利待遇,农业农资补贴没有了,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没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了,宅基地使用权没有了,一套没有产权的集体扶贫安置房换农民这么多权益,是亏是赚没读过书的农民也能算清楚。

2、农村老房子要求拆出。由于补偿了安置房,农民不能两头占的原则,农村的老房子必须依法拆出,把农村房子拆了,回农村种土地时住哪里?粮食收成后堆放哪里?农具放哪里?难道全部拖到城里面扶贫安置房里面吗?

3、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是没有收回,暗暗等于收回。也就是说易地搬迁后,贫困户的土地村集体在承包期内是不会收回的。但从农村搬到县城,县城离农村几十理路程,农村房子又拆了,根本无法种土地。唯一的选择,土地要么流转给别人,要么弃荒。流转给别人还要有人要,连续弃荒两年以上,村集体有权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所以,基于上述三点,贫困户觉得不划算,会选择退扶贫房。


其次、进城后滑石板上过日子压力大。

很多贫困户因为缺少知识文化,缺少劳动能力,在城市找工作非常困难,即使能找,打点零时工,一个月两三千元,在城里生活样样都要花钱买,打工收入根本养不活一家人,而且他们没有养老保险,年纪大了不能打工了,在城市谁来给自己养老,即使缴了农村养老保险的,退休后一个几十百把块钱也不够养老,子女无稳定工作,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靠与子女也靠不住。所以,滑石板上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很多贫困户会想退扶贫房。


再次、有部分贫困户不习惯城市生活。

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老年人,简直不喜欢城市生活,在农村无聊可以种种菜,走家窜户摆龙门阵,在城市对门对户谁也不认识谁,又不会跑步、跳舞锻炼身体,天天关在楼上一日三餐上厕所,真的很无聊,所以部分贫困户不习惯城市生活会选择退扶贫房。

总之,有些易地扶贫搬迁户想退扶贫房主要原因还是上面讲到的前两条,一是失去的权益多,得到的权益少,二是在滑石板上过日子压力山大。所以,想争取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千万千万要想清楚,搬迁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想清楚后再决定是否搬迁。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农民朋友!喜欢阿洪文章的朋友,记得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最直接的原因,依照现在的经验第一点就是易地扶贫搬迁需要腾退宅基地,这一点很多人当初在签协议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普遍没有心理准备,所以要腾退宅基地,稍微权衡一下,很多人就想反悔。第二点是搬迁以后生活成本提高,本来就是贫困户,如果没有完善的后续扶持措施,生产生活无法保障,怎么能安心住下去呢?第三点,扶贫搬迁的房子建设面积有严格要求,在农村普遍都是独门独院式的住宅,面积格局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的,并且出门就是路,搬迁以后以楼房为主,在习惯上就需要慢慢适应。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故土难离的心理,邻居关系的陌生化,等等多方面原因。


秦岭原乡


农村确实存在贫困户要退房的现象存在,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那边的的贫困户都统一的在镇上盖的房子,统一的两层半的小洋楼,都是红砖房。很漂亮的。很多贫困户都给房子住。盖房子政府出大头,农民出一点,没有钱银行贷给你,只要你去住就可以,只要你去住,农村房子就没有了。比如我一个亲戚就是,他家住在很偏僻很偏僻的农村,政府把他们村所有的人都搬到镇上小区住了。因为扶贫搬迁嘛。这我们认为是很好的政策了,当然他们刚刚开始也是很高兴。可实际住进去了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第一个就是生活习经济来源问题,我们农村人就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菜,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吃自家的菜,可在镇上是不允许的,你家房前屋后都是种的是草,买菜必须得要钱去买。可他们本来就是贫困户,哪里了的钱去买菜,买米。在镇上生活口袋没有一分钱真的没有办法活的,在农村特别是很偏僻的农村,正常生活成本是很低的,都花不了什么钱,菜是自己种的,米是自己种的,油是自己家猪杀的,唯一需要买的就是盐巴,我们农村人真的没有吃酱油,醋这些。不要笑话,这是事实。所以在农村没有钱最起码不会饿死,在镇上那就不一样了,没有钱真的会饿死。你不能只住房子不要吃饭吧,对吧。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就留下老小守着政府给的房子。老人家住不习惯。回老家农村吧,房子已经被政府挖了,没有办法住人,地也是政府的你不能种(他们的地不是承包地是自己开荒的那种,不一样。),因为已经种上树了,归国有林。当然政府也是好心。确实他们村特别偏僻,说是不适合居住危险。

第二就生活习惯问题,你变成城里人以后,刚刚开始左邻右舍都不认识。感觉很陌生,不像农村,大家都很熟。毕竟不是所有的村子都搬的,有的村就那么几家。就像我们村就两家。在镇上没有认识的,在农村干完活还要回镇上,真的很不方便。没有车,是不可能。可本来就是贫困户那里来的车。这就是很矛盾。所有他们也只是尔尔的去住一下,还是在农村时间比较多。

所以,在农村的事是很复杂的,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千丝万缕,都连着呢。自然想不通的农民就想退房的也情有可原的。当然,这只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他们也会安居乐业的在新家过上好日子的。他们会理解政府的初衷。一切都是为我们贫困户好。


光头老沙


我就我们这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谈谈一些我的所见所闻。先说明一点,本人因某些特殊情况也是精准扶贫户,但是不在易地扶贫搬迁之列,至于原因就不必细说。

这里因为是山区贫困山区,所以有很多易地搬迁的名额,也就有很多人搬迁到了县城,住上了搬迁安置房。我也找过那些搬迁的邻居谈过,问过他们搬迁后的好处和坏处。

先来说说好处吧,由于地处山区,道路是山路,每逢下雨都是泥泞难行。搬到县城后,周围都是硬化路,就算下雨也不用担心会泥泞难走,晚上也有路灯,不会再像在乡下时摸黑走路了。还有就是乡镇的一些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医院学校甚至是购物,没搬迁前都得往县城跑,来去车费不说,还浪费大量时间,搬迁到县城后就方便多了,几块钱公交车费或是自己骑电动车几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

再来说说坏处,原来在农村,吃菜吃粮食自己种的,吃的放心还不花钱,就是吃的猪肉也是自己喂的,煮饭是烧柴火,有空时山里随便弄弄就可以,不用花钱。一句话总结就是开销上比原来大了好多。什么煤气费物业费水费,买米买菜买肉都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的开销。还有一个习惯问题也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适应不了,在乡下,一家有事众邻相帮。就算没事在邻家坐坐,主人也会热情的留你吃饭再走,这是一种人情味。而城市的生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鸡犬之声相间老死不相往来。

搬迁到县城后,由于距离问题,再回乡下去种地,近乎不可能。而每个月每一天的开销又少不了。在我们这个贫困山区的县,没有任何支柱产业,平时只能打零工,有的去捡破烂,因为一下子涌入的人口过多,就算工地上搬砖的工作都难找到。收入太少,不足以支付开销,暂时性可依靠国家补助渡日,担心的是万一那天国家取消补助了怎么办。

基于以上的这些情况,有些搬迁了的人就开始动摇了,想回到农村去。但是你真让他退了房,回原来的乡下去不一定会同意的。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政府能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一些无须技术学历的工作岗位。

只要能解决日常开支问题,每天有事做,每月有薪水可以拿。我想没几个人会真正的想回到原来的山区乡村吧。

本文仅代表本人观点。谢谢评论,谢谢关注。


无证农民禹二孤独子


我是一个农民,我们这里也很多异地搬迁的,其实我觉得异地搬迁对于农村人来说真的不合适,身体好的能打工挣钱的都自己起的有房子不需要这种房子,需要这种房子的一般都是生活能力比较差的比如老人,身体上有残疾的,他们都不能出门打工挣钱只有在家,虽说给他们分了房子什么都搞好了,可是搬离到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第一会很不舍,第二农民一辈子都靠种地为生,搬去那么远的地方地也没有得种了,又不能出门打工,想吃颗葱蒜都要买钱从哪来,第三农村老人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家里放,你给他分那么小个房子哪有地方放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像我们这里冬天喜欢烤火炕腊肉,冬天在山上捡点柴火回家烧点火烤炕点肉,搬到那种房子都不行了,反正不方便的地方很多


爱06525


首先明确一点,贫困户退扶贫房的情况我还不清楚,至于这种信息是不是真的还需要再考证。

现在,国家的扶贫力度非常大,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好生活,又是产业扶持又是医疗扶持,有的给搞教育扶持,有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了给帮忙卖,真的是想尽办法。这其中,针对一些住房有困难的或者说住房不安全的贫困户,国家还给修建了统一住房,可以说政策非常的好了。

国家修的移民安置点(叫法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个别地区可能会让贫困户出一点钱,但不会太多。这么好的政策难道还会有人不愿意?

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但是贫困户搬迁之后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搬迁后就业成问题,挣不到钱。以前在老家有一亩三分地,就算不出去打工在家种种地也可以啊。现在搬进了安置点,离老家地近一点的还好说,可以回去种种地。但是离地远的就不好弄了。

而且,很多农民想着要是搬到新房肯定能有地方打工挣钱,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农民并不能如愿,最终生计还是问题。

第二,住这种房花钱。集中修建的安置点房屋几乎是和城里的单元房差不多的。什么生活费、水电费都是要交钱的。对于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农民,这样的房子敢住吗?而且,个别地区的这种房子并不是全部免费的,还需要农民交一部分钱。除此之外,大多数地方的这种房子都是毛坯,农民住进去还要进行装修,装修也要花好多钱呢!

第三,房子住着不习惯。移民安置的房屋大多数都和单元房差不多的,除了楼道里能有点地方外,基本上是没地方放农具的,更别提堆粮食了。所以很多农民对这样的房子并不是很向往。

第四,老家宅基地会被拆除。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绝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搬入新居后老房子都要被拆除的,但很多农民对此是反对的,因为老房子就是自己的根,就是不住安置点也不会愿意自己的老宅被拆掉。

个人认为,虽然农民住进安置点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进行解决,这么好的政策如果退掉了真的很可惜!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关注村官小焦吧!!!


村官小焦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们家的一亲戚,他们家是农村里面不算贫穷的那种,在农村里面有一个2层楼的砖房,因为很吃苦耐劳,在外拼搏多年后带着不少的积蓄回家,回家来后经常来我家串门(因为经常进城里买东西,有时候晚上就在我家住),我的爸妈就劝他们在城里买套房子,当时的房价也就一两千左右,他们积蓄有20万左右,可是根本就劝不动,小两口非要回去修房子,女的说呢这城里啊待不住,回家大家都把门关上了说个话都没有人,我一点都不习惯,这样下去我怕是会关出病来。

我可以和大家说一下他们家的现状:大的孩子已经去上大学了,小的一个在读书,一个辍学了,现在一家人在城里面租着房子。为什么会想到说这个事情呢,首先我家的亲戚并不是那种需要扶贫房的贫困户,他们比贫苦户好多了,但是当他们有能力去城市生活的时候他们自己舍弃了这个机会,我认为这和贫苦户放弃扶贫房的性质是一样的

一个人的思想往往是被环境和自我所束缚的,贫困户不想要扶贫房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不习惯生活环境,害怕自己不能被环境所适应

2. 对未来的收入来源感到惶恐,自我否定,在农村能够自给自足,认为踏出农村自己就一无是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担忧

既然扶贫就是希望能够解决贫困的现状,至少能缓解一下你的贫困对不对,给你扶贫房就接着对不对,人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是过,还怕饿死么?穷不是病啊,穷还不知道走出去就有点傻了

最后说一句,我也穷 穷人厚着脸皮想要求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