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凉州八景剪纸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武威南城门

武威南城门楼,又名昭武楼;始建于隋代,完善于明代。城门楼有"夜雨打瓦"之传说,每在寂静晴朗之夜,楼内可闻雨打顶瓦之声;是为凉州著名内八景之一。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大什字北侧,始建于东晋南北朝(公元386~403年),后凉建国初年,太祖吕光为安顿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的身和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的寺院,建好后命名为鸠摩罗什寺,是其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内雄立的罗什寺塔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建,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最美的拾光

凉州白塔寺是公元1247年,西凉王阔端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班举行了“凉州会谈”的纪念地。其后,萨班在凉州讲经说法,宣传佛教。他先后改扩建了凉州四部寺(藏传佛教寺院),其中白塔寺是他主持扩建的最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大云寺

武威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宋、西夏时期称为护国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时的前凉张天锡所建造。明、清时期大云寺香火不断,游人众多,是凉州有名的游览胜地。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开凿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北京大学原考古系主任、中国著名石窟专家宿白教授喻为"石窟鼻祖"。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海藏寺

海藏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清又扩建翻修,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寺院。是古凉州梵宫之冠,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寺院之一。海藏寺周围林泉茂密,寺院建在水中小岛灵均台上,犹如海中藏寺,故取此名。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武威雷台汉墓

武威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另一种视角看武威

惠国平,男、汉族、1983年生。古浪县第六中学美术教师,武威市美协会员,古浪县美协秘书长。剪纸、工笔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各级展览并获奖。

2015年工笔画“仕女图”在古浪县“达华杯”书画摄影作品展中荣获青年组绘画“一等奖”。

2016年7月参加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7年6月剪纸作品《美丽民勤》荣获“美丽民勤”剪纸大赛暨展览“优秀奖”。

2018年剪纸作品“新凉州八景”荣获首届“天马故乡·丝路大观”武威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