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尷尬!上市次日坐實破發,浙商銀行“反向”計提貸款減值為哪般?

作為一家資產規模逾萬億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上市首日便出現了股價的“破發”現象。北青金融發現,2019年上半年,該行在不良貸款率持續上行的情況下,計提的貸款減值損失卻同比下降了22.08%;近年來,該行內控端風險頻發,年內已累計被罰近400萬元。浙商銀行A股之路前景幾何?

發行次日再度跌破發行價

棄購金額創歷史新高

就浙商銀行上市兩日的表現來看,11月26日上市首日,該行股價走勢便如同過山車一般。先是開盤上漲0.2%報4.95元/股,而後快速下行,跌破發行價;隨後,股價回升,漲幅一度超過10%,最高報5.58元/股,觸及臨時停牌;復牌後又現跳水。截至收盤,浙商銀行股價報收於4.97元/股,較發行價(4.94元/股)僅上漲0.61%,首日收市可謂勉強守住發行價。

次日,上市僅第二天的浙商銀行徹底跌破發行價。11月27日早盤,浙商銀行股價低開4.81元/股。截至收盤,該行股價持續探底,為4.74元/股。這也意味著,打新中籤的投資者如果沒有在首日售出該行股票,將有被套牢的風險。

浙商銀行上市兩日股價走勢圖

尷尬!上市次日坐實破發,浙商銀行“反向”計提貸款減值為哪般?

事實上,浙商銀行上市伊始的疲軟表現,之前便有端倪可尋。11月19日,浙商銀行新股棄購金額創下2016年信用申購制度實施以來的最高紀錄。Wind數據顯示,在近年來A股上市的銀行中,浙商銀行、重慶農商行、江蘇銀行、貴陽銀行等均出現了一定規模的棄購。其中,重慶農商行棄購金額3585.22萬元,上海銀行棄購金額3031.76萬元,浙商銀行棄購金額合計達到約6628萬元,成為了近年來A股上市新股的“棄購王”。

不良貸款率連續上行

貸款減值同比少計提22.08%?

浙商銀行近期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半年末、2018年年末、2019年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20%、1.37%,一年時間上行了15bps。作為淨利潤的抵減項,2019年上半年,浙商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77.65億元,同比增長52.90%。

記者瞭解到,根據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金融資產(如貸款、債券投資等)減值的計提較以往更加嚴格。一位審計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往金融資產減值採用‘已發生損失’模型,相關減值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新準則項下金融資產減值採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相關減值計入‘信用減值損失’科目。”他表示,“已發生損失”模型只有當存在客觀證據表明資產已經發生減值時,才需要進行減值測試並確認減值損失;而“預期信用損失”模型需要在後續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都需要對資產進行預期信用損失的重新評估並將損失變動作為減值損失或利得計入當期益。

對浙商銀行信用減值損失進一步細分,記者發現,2019年上半年,浙商銀行計提的與“客戶貸款與墊款”相關的信用減值為38.61億元,同比下降22.08%。在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浙商銀行何以減少了對相關減值損失的計提呢?記者就此詢問了該行有關負責人,未獲對方回應。

年內被罰近400萬

“假理財”事件廣受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內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2004年6月30日,浙商銀行由原浙江商業銀行重組設立而成。2016年3月,浙商銀行登陸香港聯交所;2019年11月,浙商銀行登陸上交所,成為一家“A+H”兩地上市的銀行。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該行總資產為1.72萬億元。

記者發現,近年來,浙商銀行內控端風險頻發。根據今年上半年裁判文書網公佈的判決書,浙商銀行曾於2015年購買了一款金額高達8億元的理財產品,但直至2017年銀監會上門核查,才發現這是一份無備案、無編號、無真實投向的“三無”理財產品。原來,這是一份以理財為幌子,以套取銀行資金為真實目的的詐騙活動。而活動的策劃者,正是浙商銀行員工張某。一份無備案、無編號和無真實投向,且金額高達8億元的理財合同,是如何騙過層層審核,最終獲得浙商銀行總行批准的?又是如何在2年之內,浙商銀行上下竟對詐騙事實一無所知的?記者就此詢問了浙商銀行有關負責人,對方未予回應。

實際上,因風控缺失導致的風險事件,在浙商銀行並非個例。此前,由於風控缺位,浙商銀行已連續踩中輝山乳業、樂視網、中城建和盾安控股等多個大“雷”。通過查詢企業預警通App,記者發現,2019年至今,浙商銀行已累計被監管處罰約393.88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