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啥意思?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新大风歌


农村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啥意思?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小雪节气刚刚过去,这不大雪节气马上就要到来,眼看着这个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农民而言准确预测冬天的气候,可以提前开展农事安排,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对于普通居民而言,提前了解冬天的冷暖与否,也可以对日常生活提前安排。对于未来天气的预测,有老道经验的农民,都深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农村俗语。有这么一句俗语,叫做“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什么意思呢?真的准确吗?


首先,这句俗语当中的两春,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节气。有的人可能觉得,24节气不是代表着一年的节气嘛,而立春则是节气的最开始节气。这主要是由于24节气的核算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来的,具体而言是太阳黄经的位置,来确定24节气的具体时间。但是,每年的整年核算,主要是农历核算时间,以月亮盈缺来计算。所以,24节气和整年的时间,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差距,这就造成一年会有两个立春的缘故。

具体而言,就是说如果一年有两个立春,那么今年的冬天就会是暖冬。对于居民而言,冬天暖和和的比较舒服,就连过年的时候都能少穿着衣服,不再是臃肿的状态。但是,对于农村种地、种菜的人来说,冬天不冷反而暖,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对于暖冬,最起码有这么几点不利:一是冬天温度高,容易造成害虫的泛滥,直接导致庄稼的减产、减质;二是容易造成庄稼旺长,影响后续的生长。

所以,如果按照这句俗语的说法,今年没有立春节气,那么可能就是冷冻了。就拿指尖这里为例,前段时间大多都是干旱少雨,可能冬天是寒冬的概率也较大。不过,所有的农村俗语都有其地域性,判断其适应性,还要具体看所在的地区,以及农村当地的环境。按照农村俗语的形成来看,大多已经历经了多少年、多少代的发展和检验,可以说准确性还是蛮高的。


但是,有些地方的气候预测正好是相反的。比如说有这么句话,“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这两句话表达的却是两春夹一冬,今年却是冷冬。由此可见,农村俗语还是有很大的地域性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何况,现在的气候变化,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突发天气也越来越多,原来农村俗语的气候预测准确性也逐渐降低。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我听到村里老人最新解释,解释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的意思。从去年就一直闹不明白,为啥说一年两个春会被说能出现暖冬,今年白天在家门口和两位邻居奶奶辈分老人说话时,才弄明白了。

上午去山里摘了松篓回来,在门口碰见两个奶奶级别老人,于是大家唠嗑有半个点,我告诉她们山里开始下雪了,在山里做直播时确实飘雪花了,三奶奶笑着说道:大雪封山,每年下雪都是先往山里下,所以下得比较早。

而四奶奶却说:也该下雪了,今年冬天应该比往年冬天要冷,再不下雪冷天的话就不对劲了。我赶紧问四奶奶为什么今年要比往年冷?四奶奶继续说道:去年大年三十立春,也就是说立春是在去年腊月底,而不是今年春,而今年腊月里也没有立春,立春又跑到明年正月十一,所以今年一整年里没有立春节气。

没有立春节气冬天就要很冷吗?我这样提问,四奶奶和三奶奶对于农村俗语的熟知度非常高,她们当时就说出来: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春是暖的代表,冬是冷的意思,两个温暖的春把冬的两头堵住了,所以,冷会变的比较轻,于是就成了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一年中两个立春节气的冬天肯定是暖冬了。

那么正常的冷冬就是最普遍的一年中有一个立春节气,一个立春节气伴着一个冬,自然就互不干涉,该冷冷,该暖和暖和,是比较正常的一年。


然而还有像今年这样的,一整年没有立春节气,据两位老人解释,今年既然没有立春节气了,冬季就是肆无忌惮,连最基本的约束都没有,最正常的冷可以变成肆无忌惮的冷了。所以今年应该天气很冷,比往年冬天都要冷。

所谓的一年两个春是怎样出现的呢?我们这里的一年是指阴历一年,就是春节那个年,而立春是按照阳历过的,一般是每年2月4日,阴历和阳历的每个月天数不一样,阴历月的日子总有少一天的时候,所以赶来赶去,就出现有时候一个阴历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

不过这些俗语说得有没有道理,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说确实会出现俗语中说的这些现象,也有人说:极端天气,什么老话、俗语,都不可靠了。


悠然见东山


两春不是指两个春节,而是指两个立春的节气。就是说在一年当中,如果赶上有两个立春,那么今年冬天将会是一个暖冬,到底有没有道理?我觉得只能说占一定的比例,毕竟是过去人们通过生活劳动总结出来的规律,或多或少的总有点儿道理。不过,随着整个地球变暖,即使不是两春夹一冬,现在的冬天也不再是三十年前,甚至不是十几年前那么寒冷。

那时候才叫真正的冬天。我记得那时候,北方只要进了农历10月的门,就开始飘清雪花了。立冬节气到山里收萝卜的时候,是一定要穿着妈妈缝制的大棉袄。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也会冻得瑟瑟发抖,那时候的人们特别期盼着冬天能够暖和一些。因为那时候的经济条件有限,农村的保暖措施特别差,出门自然也没有什么羽绒服和棉大衣。记得那时候上学,每天冻得脚尖儿疼,很多孩子的手脚都冻烂了,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从心底里特别期盼冬天有一个暖冬。

现在别说南方的冬天,就是北方的冬天也很难见到雪花,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冬天的感觉。现在北方人期盼一场大雪,就像当年人们期盼暖冬一样。然而过去那时候很少有暖冬,即使两春夹一冬,冬天也照样是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瘤子。屋内的水缸也会结了厚厚的冰,做饭的时候都需要把冰砸开舀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太害怕冬天的寒冷,偏偏现在冬天已不像冬天,融融的冬天倒有几分像春天。


北方人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现在像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其实暖冬对于农作物以及动物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冬天过于暖和,很多细菌就会泛滥,越是暖冬,人们越容易感冒生病。土壤下面有一些对农作物有危害的虫子,本来可以借助冬天的寒冷,将害虫冻死在土壤里。可如果温度达不到,这些害虫就有可能成活,第2年春天暖和了以后,又会祸害农作物。冬天过于暖和,对小麦生长也不利,麦子在冬天的时候,本来是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冬天气温高的话,就会导致麦苗旺长。


入冬以来,我们胶东地区的气温一直是居高不下,前几天最高温度达到零上17度,丝毫没有冬天的感觉。也就最近这几天的时间,晚上才开始有冰冻。

每年立春的时间一般是2月3号或者2月4号,看了一下日历,2019年是2月4号立春,也是农历大年三十。而2020年的立春,还是在2月4号,但农历是正月十一。这样也就是说,今年不算是两春夹一冬,那么今年会不会是暖冬呢?根据冬至尾冻死鬼这句老话来推测,今年冬天有可能不是暖冬,因为今年冬至是在农历11月27,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冬至在月尾。


灵子


两春夹一冬,是指一年有两个立春,按农历年头一个,年尾一个。最近的2017年是两春年,2017年立春在3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2018年立春在2月4日(农历腊月十九),正好符合两春夹一冬的说法。根据日历查询可知,下一个两春年是2020年。

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是农村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我国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安排生产。年头已经立春了,第二年的立春又在今年的年尾,这样节气就已经提前了,冬天就会提前结束,开年就会暖得早。俗语说“春打6九,河边看柳”,意思是立春在6九头,天气变暖和了。

所谓冷冬和暖冬,怎么定义呢?其实暖冬一词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名词。

一,气温常以五天平均气温小于1C氏度作为冬季标准。

二,在习惯上把当年12月至来年2月作为冬季。

三,这三个月平均气温和历史同期多年平均值相比较,如果高于0.5C氏度即可认为这年是暖冬,如果低于0.5C氏度则冷冬。

四,这三个月平均气温和历史同期比较,如果在一0.5至0.5C氏度之间为正常冬季。

那么,2017年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我国气温普遍高。2017年我国属于暖冬的。

今年的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呢?从目前消息来看,今年冬天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在现的一年。厄尔尼诺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某一大片海域水温持续升高的现象。它的形成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大气环流,主要是风的驱动。第二种是海洋、海水自身的调节。一旦出现,往往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将会使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减少,增远,加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一般冬天是暖冬,夏天南方容易连续暴雨,也容易出现高温。从目前情况来看,厄尔尼诺的强度没有那么强,因为现在气温暖化明显,今年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出现,暖冬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气象上观测的冬天长达三个月,这三个月偏暖还是偏冷,是取决于气温的平均值,而不是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有专家说,对于今年是暖冷还是冷冬下结论还早。不过,也有专家预测,今年冬季是冷冬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究竟是冷冬还是暖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我们只要随着气温的变化即时应对就行了。


大山之林


农村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哄哄,啥意思,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小雪过去,大雪马上就要来临了,而大雪过后就是冰冻的开始。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寒冷的冬天是人们不愿意过的,相比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更愿意过温暖的冬天。那么今年的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呢?我们首先看一下农村俗语是怎么说的。根据农村谚语说:“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那么今年的天气是不是“两春夹一冬呢”?今年的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呢?李子来回答。

“两春夹一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古人们发明了太阴历和太阳历,而太阴历和太阳历指的就是我们正在用的阴历和阳历。按照正常的年份来说,一年只有一个立春,但是在一年12个月中,阳历和阴历的天数不同就形成了时间差,比如说阳历有31天,而阴历有大月小月。而正是这时间差,才出现了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而有的一年之中一个立春也没有。所以才有了“两春夹一冬”的说法。



今年的情况如何呢?按照农村俗语:今年是不是“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的一年呢?

我们首先查一下日历:我们先查一下2019年的日历,在2019年的2月4日时会出现立春,而2019年2月4日按照农历来说,就是农历狗年的除夕节,因此按照农历来算,立春节气还属于2018年。而农历的2018有两个立春节气,因此来说2018年则是“两春夹一冬”的一年,也是“必定暖烘烘的一年”。

我们再来看2020年2月4日立春的节气是农历2020年的正月十一日,因此来说在农历2019年是没有立春节气的。所以按照农村的俗语来说,在2019年没有“两春夹一冬”的情况下,今年是非常寒冷的一年。



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如果按照今年的节日来看,在“春打六九头”的农村俗语下,立春节气在明年的正月十一日,而立春就意味着温暖的开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是来说2019年的立春相比于2018年来的稍晚了一些,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今年的冬天正处于“三九四九冰上走”的阶段,因此来说今年的冬天是非常的寒冷的。

可是根据2018年的天气情况来看,在2018年的冬天,天气却是异常的寒冷,就我们这里,2018年的冬天甚至比2017年的冬天还要冷,我们这里零下20摄氏度也是很常见的。而这就和“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的农村说法产生了矛盾。

所以来说,这句农村俗语说的也不一定准确。而在今年没有立春的情况下,今年的冬天会不会冷我们也是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

根据上述所说,农村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的含义我们大致了解了。而今年的冬天没有出现“两春夹一冬”的情况,而且今年也没有立春的节气。所以说今年的冬天是比较寒冷的。但是事实也有例外,这冬天的天气是否寒冷也是根据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活跃量来决定的,并不是按照一些农村俗语来判断的。因此来说,这个冬天冷不冷,还要靠一些气象专家来判定。


李子说农


这些俗语虽然都是农民们 自古以来总结出来的,可是这每个地方的天气条件不一样,这俗语是否在每个地方都行得通?又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有一位种植庄稼已经六十年的老农,虽然年龄很大但是他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不过最近有很多人跟这位大爷一样都在担心一件事,大爷说是“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今年立春在年三十,天气会非常寒冷,棚里的蔬菜会受不了的。这下一个念过书的大学生站出来了,告诉大爷他不要担心,因为今年冬天根据风和一些其他因素来看今年的冬天不会很冷,所以棚里的蔬菜不会冻坏。 一开始大爷没有相信他,但冬天过去了,发现这个冬天不是很冷,这下才觉得大学生说的对。

就像大学生说的这些俗语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为什么老人还是很喜欢信这些俗语呢?尽管这些也算是他们迷信,但是毕竟他们都上了年纪,没有年轻人接触手机信息的习惯,而且这些俗语也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毕竟算我们国家一个特殊文化,也是有传承的。


作为当下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以科学为基础。遇到这些俗语一定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要一概而论。


大不同人生


在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有很多,这些关于节气的俗语多是判断未来的天气变化。现在已经过了小雪节气有几天的时间,人们对于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特别的关心,早在很多年前农村人就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有一句俗语,那就是“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两春指的是什么呢?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呢?

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中的两春指的是立春节气,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便是如果一年之中会有两个立春的话,那么今年是暖冬的概率会很大。

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有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节气的时候呢?之所以会在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节气,是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和农历的计算方法不同导致。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对农事安排的影响总结出来的,而农历则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气之间相差的时间为15天左右,二十四节气的周期和我们现在记录日期常用的公历基本吻合,每年的天数为365天或366天。农历则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的天数为354天,闰年的天数为384天。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农历的一年之中的天数不同,所以才会出现有些年份中会有两个立春,有的年份有一个立春,而有的年份则没有立春,比如今年就是没有立春。

在知道为什么会在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后,我们在来看一下“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中的道理。虽然我们经常会根据月份来判断一年四季的变化,但是四季更替却是和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中代表四季更替的节气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立春节气意味着冬季的结束,春季的开始。如果一年之中包含两个立春的话,那么便代表着今年冬季结束的时间要比往年早一些,有可能刚到了腊月中旬天气就已经变暖,寒冷冬季便意味着结束,所以这个冬天便是暖冬。

今年因为是无春年,从这句俗语中可以判断出,今年并不是暖冬,而是冷冬。但是近几年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尤其是今年冬天会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是冷冬的概率几乎是0,所以今年并不是冷冬,而是暖冬。

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有很强的地域性,并不适合全国所有地区,这句“一年夹两栋,必定暖烘烘”是北方地区的俗语。你们那里关于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时有什么俗语呢?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在农村里有这样的说法,五里以外的习俗,他就不一样了,而十里以外,连规矩都不一样了。,地域的不一样导致文化习俗也差得很多。在以前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人们的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但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他们也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也从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想法,慢慢的大家都认可的话,就会流传下来,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俗语。农民们大多靠耕作为生,在他们管理农田的时候,也会留心天气的变化,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说法,霜降之后便是立冬了,立冬这个节气代表着冬天的正式开始。在冬天里,树木花草慢慢枯萎凋零,动物也进入了休眠期,可是对于农村来说,他们可不能闲着,立冬这一节气有很多的重要意义。
根据我查阅资料发现,立冬这一天,他能够预计整个冬季的冷暖。有一句民间俗话:“冬冷看立冬,立冬晴,一冬凌”,表示说冬天冷不冷的话要看立冬这一天的天气怎么样了,如果立冬这一天的天气十分晴朗了,这个冬天的天气就很有可能十分寒冷了。
在农村其实关于立冬的俗语除了上面这一句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俗语。“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说的就是重阳有没有雨和立冬这一天有很大关系,如果立冬这天没有下雨的话,那么这一个冬天就不会怎么下雨了。虽然这些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科学依据,但是他都是农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得来的,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立冬这一天的天气,除了能够预测冬季的冷暖情况,还可以预测时令的收成。一些俗语其实说的是不同的农作物它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收获。不同的农作物,它的成熟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一句俗语:“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就告诉我们,白露的时候应该摘核桃了,霜降的时候应该下柿子,立冬的话软枣就熟了。
接下来我们就说立冬它比较重要的一个意义,它是还可以预测来年的收成。其实在农村的一些老人眼里,俗语是非常有道理的,他们也深信其中的道理。按着一些总结下来的俗语规律和自己对耕作知识的掌握,往往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收成。

那么就这样一句话,“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按照老农的说法看来,今年大年三十立春,那就不可能会出现暖烘烘。但是除了听俗语的话之外,我们还要相信我们的科学呀,我们的气象台也会预报一些天气预报。

立冬节气一到,对于立冬后,冬季的冷暖讨论情况也十分的多。 虽然说很多谚语,它具有一定的经验性,能够起到参考价值,但是也不能全信,除了关于立冬的俗语之外,我们还应该相信科学。


IT小七


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我给家里的爷爷奶奶一说, 他们有一堆话要说,看来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以前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通过24节气的真实变化,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还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

“两春夹一冬”的两春,可能有的朋友会理解成春节的意思,其实指的是立春节气。正常情况下,一年四季只有一个立春节气,但是随着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变化,从阴历月份的变化来看,极少数因素环境巧合的情况下,在冬天出现2个立春节气,俗称重月份,这样的现象出现不常见。但由于本身冬天是比较寒冷的,而这样的情况下属于早立春,意味着春天万物复苏的开始,所以冬天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

“必定暖烘烘”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带来的直接变化了,冬天不冷而且是很温暖,这只是大家通过表面的现象总结出来。实际上冬天的冷暖,是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不频繁有些关联的,比如今年目前为止,北方或者南方地区的天气还算正常,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寒潮降温,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暖冬。过了冬至进入小寒的时候, 天气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那时候的变化情况才是比较直观的反应,也是很实际的。

所以,俗语我们要辅助性的去看待, 真正有用的还是科学,多听一些天气预报,及时的根据最新变化,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准备,保证我们来年在农村里面有个很好的收成。

希望以上的看法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关注天义,也可以点赞分享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到更多的三农知识。

天义说


农村俗语:“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了,这天气冷暖是要有大数据来支撑的,并且也是大概率事件,也会有出现偏差的。

“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意思来说很简单,但是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春”,这个“春”字怎么理解。我们当地也是这样的说法,老人总喜欢用这些俗语来给我们教诲。在我们当地的理解“春”,是特指立春节气。“两春”就是指两个立春节气。然后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就是说:“在两个立春之间夹一个冬季,那么天气很暖和,必定是暖冬”。字面好理解,具体怎么分析呢。



我们来看今年2019年的立春是在2月4号,也是农历大年三十日,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而2020年的立春节气也是2月4号,农历的正月十一。这样看来,两个立春,一个年尾,一个年头,刚好中间有个冬天。像这样的情况是属于两春夹一冬的说法。那到底是不是像俗语说的那样是暖冬呢。这个还真难说。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也是说明,这样的天气,是暖冬,暖冬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为温度会高些,阳光充足些。但是暖冬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并且暖冬造成的冬旱、春旱,来年各类害虫泛滥,都会影响庄稼的收成。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