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外形酷似枯木實則陶瓷——守“藝”通州之枯木陶,通州一位手藝人祖傳三代一直沿襲這門手藝,讓幾乎失傳的土生土長的通州手藝“枯木逢春”。 枯木陶是運河文化的“魂”,樣樣是孤品。那麼,這枯木陶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本期將為您揭秘。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相傳,一百多年前,通州的一位老手藝人將兩件形似枯木的陶藝作品贈送給一位外國友人,後被其帶到了萬國博覽會上,一經展出震驚世界。它那栩栩如生的枯木造型和高超的燒製技藝折服一眾老外,最後被賜予金獎。回國後震驚朝野,皇帝親自賜名“枯木陶”,並且將它作為國禮。但同時,也禁止民間一切個人燒製,使得枯木陶這門手藝幾乎就此失傳。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可惜?那就讓我們走進第13期,“雲遊通州”推送了守“藝”通州之枯木陶,讓宅在家的你一睹這門手藝的神韻。關注區文旅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州八大遊”後,通過一組圖片展示以及文字說明,就可欣賞、學習、體會神奇的枯木陶是如何做出來的。

通州一位手藝人華緒為先生祖傳三代一直沿襲了這門手藝,可以說幾乎失傳的手藝在他手上“枯木逢春”了。

看這枯木陶,外形的確太像枯木了,不論是色澤、形狀、質感都幾乎一樣。如果您不上手去摸,一定以為是哪裡的木雕或者根雕。上手一摸很硬、重量不輕,敲擊之下才恍然大悟,這是陶瓷!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華先生說這枯木陶有三大特點:一是原料講究,雖然是泥但是要用北京的澄漿泥,北京的膠泥幾乎都在運河中,所以這枯木陶本身就具有通州運河文化的“魂”;二來這造型全靠一雙手捏製,沒有模具,保證樣樣是孤品;第三就是他在祖父華定遠先生的技藝基礎上與時俱進,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技藝,除了傳統的筆筒造型外還有檯燈、鐘錶、小動物等具有現代特色的造型。

回想起小時候,就看著祖父在院子裡甩泥、燒窯……到後來自己親自去嘗試,這一干就把畢生的精力投入進去。現在,作為非遺傳人的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枯木陶是我們家留下的手藝,更是土生土長的通州手藝,一定要將它繼續傳下去。”

製作枯木陶:

1、取材

一定要用運河的膠泥,十足的通州味兒。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2、制泥

取回來的膠泥可不能直接使用,而是要風乾、擊打無數次再製成泥漿。

3、塑型

全憑一雙手,來塑造出無數種形態,且還有體現出枯木的質感和形體。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4、燒製

經華緒為先生改良後,在900—1100度左右,燒製成型。

5、著色

為了使枯木陶更具有枯木的質感,同時具有一層包漿感,要配合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看著簡單的幾步,其實每一步都是幾十年的功夫。比如:泥漿到什麼程度最好、捏製的本領和燒製時候控制溫度和火候……都是華緒為華先生半個世紀的錘鍊。


雲遊通州:通州本土手藝“枯木逢春”,運河文化“魂”樣樣是孤品

記者 代金光 通訊員 趙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