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寿宁斜滩:“茶码古镇”再秀魅力新图景

龚键荣/文 卓世尉/图

寿宁斜滩:“茶码古镇”再秀魅力新图景

斜滩镇区全景鸟瞰

一溪穿镇过、车岭车到天、百余古民居、 万亩茶园翠……位于寿宁县南部的斜滩镇是闽东四大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深厚 的文化底蕴赋予其独特的古朴气质。

历史上,地处赛江上游的斜滩镇因水而 兴,随着水运优势被取代,加之城市化进程 的冲击,昔日繁华渐渐落寞。进入新时代, 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复兴古镇成为全 镇上下的共识。尤其近两年来,斜滩镇党 委、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将主题教育、乡村振 兴、古镇发展有机融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推进镇区环境建设,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初 现“茶码古镇、诗画斜滩”风采。

连日来,斜滩溪河道上呈现一派繁忙景 象,只见挖掘机、渣土车来回穿梭,清理河道 中的淤泥、砂石、杂草枯枝以及沿岸垃圾。斜滩公益协会及镇区各村也纷纷加入河道 清淤队伍,助力母亲河实现“水清,河畅,岸 绿,景美”。

斜滩溪穿镇而过,对于斜滩有着极为特 殊的意义。在寿宁还未通公路之前,斜滩镇 独具的水路交通优势,成为当时闽东北与浙 西南的物资集散地,有着“闽东小上海”的美 誉。因此,斜滩溪不仅寄托着斜滩人民厚重 的历史情怀,也关系到镇区面貌与文化品 位。

“前些年,随着镇区规模不断扩大,群众 沿斜滩溪建新房、养殖畜禽,产生大量垃圾、 污水,导致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斜滩镇镇 长刘志勇说,为了让母亲河重焕生机,党委 政府积极作为,在源头管控、整治提升等方 面下足功夫,如今的斜滩溪生态环境已经有 了可喜的变化。

为了巩固提升河道治理成效,斜滩镇将 斜滩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列入 2019 年 重点民生工程,通过挖掘斜滩溪的生态价 值、亲水体验等功能,以保护河流生态为宗 旨,以亲水性设计为切入点,对项目区河段 功能进行细分,构建“一河二区一节点”的总 体布局。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 1600 万元, 治理河道总长 12.318公里,目前已完成江心 公园护岸及步道段开挖,计划今年内完工。

清淤、绿化、拆违、治污,斜滩镇党委、政 府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遗余力推进镇区 环境建设,一个个项目事关民生福祉、发展 大计,处处都能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全镇目前已基本完成 16 个村(社区)污 水管网和旱厕改造工作,有效提升了城镇生 活污水处理能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面 貌;

结合“两违两乱”治理,在镇区和元潭、 楼下等村集中整治违建、占道经营、乱搭盖 等破坏镇容镇貌、村容村貌等现象,让路面 更加整洁、交通更加顺畅、店面更加整齐;

通过实施“两村一社区”协同管理,乡镇 自筹资金,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对镇区环卫 管护实行市场化运作,打造干净整洁的美丽 城镇;

镇区街道路面改造及地下管网工程预 计投资1000万元,计划在斜滩酒厂至斜滩大 桥、车站至镇政府门口路段,进行街道路面 整治及人行道建设、强弱电落地、雨污分离 管网建设。

文旅融合 激活历史人文

寿宁斜滩:“茶码古镇”再秀魅力新图景

斜滩古镇民居

寿宁民谣——“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 年”,其中的“车岭”即位于斜滩。

寿宁山多岭多,车岭之所以能在历史留 名,因其高且陡,恰似一条天梯直上云霄。车岭古道建于明中叶(公元 1450-1465 年), 是寿宁通往福宁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 海拔 105米的斜滩坂头到海拔 769米的小车 岭村,高低落差 664 米,全长 7000 多米,有 12900多级台阶,沿途分布多处路亭、摩崖石 刻、关隘。

去年,车岭古道被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名单。斜滩镇抢抓机遇,着手对车 岭古道进行修缮保护,划定古道保护区范 围,投入专项经费绿化古道两侧,设立森林 防火宣传牌。目前已成功打造车岭起点节 点,建设了古道入口迎宾门,制作并安装了 龙凤亭、去思碑、平氛关、荆棘寨遗址等简介 牌,油坊节点、车岭碇步节点正在实施中。

除了车岭古道,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商贸 还为斜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斜滩镇党委、政府以打造“茶码古镇、诗画 斜滩”为目标,积极挖掘、保护历史文化旅游 资源,促进古镇的复兴和繁荣发展。

走进斜滩镇区的古民居群落,只见何家巷、周家巷、郭家里等以姓氏命名的小巷别 具人文气息;郭公木故居、卢家“进士第”、周 家“朝议第”等百余栋木构民居大多具有典 型的明清时期风格。为了留住乡愁记忆,斜 滩镇有序推进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工作,完成 主要古民居简介牌上墙,周边环境美化、消 防设施配备同步推进。

旧时,寿宁规模最大的复兴商号曾拥有 上百艘“斜滩槽”,往来运货的木船都停在楼 下渡口(复兴码头)装卸货,蔚为壮观。在老 一代斜滩人的心目中,“斜滩槽”是古镇历史 活的见证。去年端午,首届“斜滩槽文化节” 在楼下村举行,数千游客慕名而来,观看“斜 滩槽”赛,赏文艺演出,尝斜滩美食,令斜滩 群众重拾久违的文化自信。

斜滩境内曾完整保留 10 余座古廊桥, 后因洪水或年久失修而荡然无存。为了恢复古镇曾经的人文盛景,斜滩社会公益协会 以众筹方式汇聚民间力量修建木拱廊桥。经过 3 年多建设,镇区虎口滩上架起一座双 孔木拱廊桥,桥长106米,双拱跨度86米,是目前全国较长的双拱木拱廊桥。

“斜滩地灵人杰,文化深厚,实现古镇复 兴的关键抓手之一就是推进文旅融合。”斜 滩镇党委书记刘在翔说。

据了解,斜滩正在积极对接寿宁全域旅 游规划,深入挖掘古镇茶文化、古渡码头文 化、古道古关隘文化、吊脚楼古民居文化,认 真谋划实施斜滩秀溪峡谷生态旅游项目、大 溪头兰花园项目,开辟车岭古道、滨溪走廊、 三关胜境和印潭传统古村落旅游线路,带动 斜滩、楼下、青垅、元潭、厝基等村休闲旅游, 打造斜滩生态旅游新高地。

产业引领 发展更添动力

寿宁斜滩:“茶码古镇”再秀魅力新图景

村巷环境整治

9 月 28 日,斜滩镇江心公园热闹非凡, 首届斜滩猕猴桃采摘旅游节在这里举行。6000多名游客云集古镇,品美食、观演出、游 古民居、登车岭古道、采摘寨上猕猴桃,尽享 一场文旅盛会。

猕猴桃产业是斜滩镇近年来加快培育 特色农业结出的硕果之一。寨顶岗猕猴桃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巫家福介绍,猕猴桃 深受市场欢迎,亩产值达 2.4 万元至 4 万元, 种植效益较高,合作社今年投放到市场的鲜 果供不应求。

2016 年至今,寨顶岗猕猴桃基地历经 几次扩产,目前种植红心、金艳、黄金果等 猕猴桃品种 600亩,同时套种互叶白千层 80 亩,成为寿宁县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 地之一。

该基地还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 电商”的发展模式,吸收党员、贫困户和残 疾人进入合作社抱团发展,一期投资收益 达 300 多万元,形成党建引领助残扶贫的寨 顶岗模式。

为了进一步强化猕猴桃产业龙头引领 作用,斜滩镇党委、政府紧抓寿宁猕猴桃 产业协会刚刚成立的机遇,全力支持寨顶 岗猕猴桃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引导奖禄、 水北等村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群众 增收。

斜滩镇山地资源丰富,土壤富含硒锌元 素,气候条件优越,十分适于发展特色农 业。近几年,该镇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巩固 斜滩产茶大镇地位,同时围绕发展特色富民 产业,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产 业做大做强,呈现出以寨顶岗猕猴桃为主 导,山田畲柚、石井脐橙、下佬油茶、山田蓝 孔雀等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

在山田村茂密的山林中,“藏”着一家 宁德地区规模最大的孔雀养殖场,通过带 动周边村民及贫困户参与养殖孔雀,全年 孔雀出栏量达到一万多只,销量位居全省 前列。

而在山田村天凤自然村,天凤畲族红心 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300亩蜜柚产 业种植示范基地,年培育果苗3万株,形成较 为完整的“种植—苗木培育—推广—销售” 蜜柚产业链。

福建御茶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 户印潭村下佬自然村,建成 1000 余亩的基 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向农 户推广油茶种植技术,吸引贫困户入股获得 分红。

去年 9 月,斜滩镇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 站,对接县里“下乡的味道”三农综合服务平 台,融合线上线下销售,宣传推介当地农特 产品,同时将产品资源直接对接爱心企业, 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斜滩镇迎来了难 得的发展机遇。”刘在翔表示,全镇上下将紧 盯目标任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扬 实干作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产业培优、乡 村振兴、文旅融合四大中心任务,努力开创 斜滩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