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新春佳节,病毒添堵!今年拜年最好的祝福是“健健康康,百毒不侵”,最真诚的交际是“别聚了,感情不差这一次”,而最令人心酸的代沟是“你不愿放下手机,爸妈不愿戴起口罩”。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这两天,朋友圈流传着一句话:没想到躺在家里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看起来这是一句百无聊赖自我调侃的玩笑话,但这确实是贡献,真贡献!

且不说减少人口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在防御物资方面,就能为社会真材实料地挤出不少。

拿目前需求量最大地口罩来说吧。工信部的数据,在现有的企业规模下,我国口罩产能上限为每天2000万只,赶上春节休假停产,尽管有些匆忙复工的厂家,当前每天口罩的产量大概是800万只。加上爱心同胞、企业和国际友人在海外采购的援助,现在每天口罩的供给量也只能维持在1000万只左右。

这,还是在一切都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尽管各大口罩厂家都开出三倍五倍的工资,行政后勤齐上流水线,24小时加班加点,但是多家企业出现了上游原料供给不足和物流调配不够畅通的情况,面临停产威胁。

这有可能导致供给量进一步下降。

我们都知道,平均每只口罩可以使用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也就是说,每人平均每天可以消耗1-2只口罩。

按照官方公布的即时感染覆盖的区域来看,只有西藏地区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其他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皆有疫情。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有好几亿人甚至上十亿人都有口罩需求,换言之,全国范围如果全部满足需求,一天需要口罩的数量需要好几亿只。

如此看来,真实供给和潜在需求之间的数字差距还是挺明显的。不过,真实需求是可以从潜在需求中脱离的。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如果大伙都不出去,情况又会完全不同。相信只要不是附近出现了确诊疫情,很多人在家是不会戴口罩的,毕竟没太大必要,不舒服难买还花钱,搞好卫生勤洗手多消毒也能换得安心。

如果有一亿个人这样做了,每天能省出一两亿只口罩,如果两亿人躺在家里,每天能省出两三亿只口罩。

所以,如非十分必要,大家还是趁这个时间,呆着家里,好好陪陪家人吧!当然,要出去公共场合,一定要带好口罩。这两种行为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力所能及的贡献,为自己,为家人,也为社会。

另一方面,这一公共事件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那就是关键时刻还得看实体。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新型肺炎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加上财政的专款资金,在财力上我们的资源是足够的。但是特殊时刻,财力资源的充足并不等于物资资源的充足,毕竟物资资源的购买是基于生产的供给,而很多物资(特别是医疗产品这种特殊物资)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凭空出现的,它需要有企业数量储备,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从医疗检查设备,到防护服到相应药品到普通的防御口罩和消毒产品,从药物研发到原材料到包装到物流运输系统,没有一个相关产品,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实体的支持。

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更赚钱又轻松让不少中小老板做出了“卖厂买房”的举动。一时间,社会资金的投入从实体转向了楼市。查了一下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到2017年,房地产贷款的资金远远超过企业信贷,特别是2016年上半年,4636亿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房屋贷款达4575亿,占当中99%,企业信贷则为负增长。近两年,这种情况得到较大改变。

抗肺炎 I 躺在家里真贡献,关键时刻看实体

回到此刻,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医疗实体企业,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所以说,关键时刻,还得看实体。

不然呢?难道靠空置房?

当然,任何产业都有它的市场需求容量,更多的平常时期,是要服从市场条件的需求的,医疗实体也不例外。但是,多些居安思危总是好的,别让太多实体因“非市场供求因素”而“知难而退”,不然,“书到用时方恨少”就不仅仅能以“尴尬”二次就可以一笑置之了。

最后,诚心为武汉祈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