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隋朝疆域圖

隋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短命王朝,僅存在了38年。這個王朝雖然短暫,但其歷史地位和功勳卻是不容忽視,它結束了中國兩晉、南北朝長達近300年戰亂分裂的局面,開創的“省生六部制”、“科舉制”、“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等多項制度對後世王朝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隋文帝楊堅

隋朝這些歷史功績的取得離不開其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楊堅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也是與佛教最有緣的一位皇帝。他出生在寺廟、並由一位來自山西的尼姑養大。關於楊堅的出生《隋書·高祖本紀》有這樣一段記載:高祖以大統七年(541)六月癸丑夜生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神光滿室。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這段記載中提到的尼姑,法名智仙,人稱神尼。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楊堅父親楊忠

楊堅怎麼會出生在寺廟呢?楊堅即將出生的時候,其父是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當時已經36歲的楊忠看到自己老婆呂苦桃即將分娩,是既興奮又擔心,高興地是人到中年終於有後了,擔心的是妻子能否順利生產,母子能否平安。楊忠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面對這種情況他就想到了佛祖,決定將妻子送到般若寺去生產,希望法力無邊的佛、菩薩能保佑母子平安。這樣楊堅541年7月21日(六月癸丑)就出生在般若寺。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般若寺

楊堅童年怎麼又是在寺廟裡度過的呢,為什麼是智仙神尼撫養了他呢?楊堅出生的時候正是夏天,天氣悶熱,呂苦桃就為楊堅扇扇子降溫,結果把楊堅給扇感冒了,情況還很嚴重,已經哭不出聲來了。這時候智仙尼姑出場了,在她的精心救治和細心照料下小楊堅竟然好了。智仙尼姑對楊忠夫婦說:“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並表示願代為撫養。作為虔誠佛教徒的楊忠,對神尼的話肯定是深信不疑,加之呂苦桃是高齡產婦產後身體虛弱,沒有太大的精力照顧孩子,所以就同意了。孩子那麼小,作為父母怎麼放心和捨得讓一個陌生的尼姑撫養呢?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楊忠就將自家的房子隔出一部分修了個尼姑庵,讓智仙尼姑做主持,這樣楊堅既不用離開父母,又解決了“不可於俗間處之”的問題。這樣楊堅就在這尼姑庵中,跟隨智仙尼姑吃齋唸佛,過了13年出家人的生活。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智仙尼姑

智仙尼姑是河東蒲坂,就是現在山西永濟一戶劉姓家的女兒。智仙生性沉靜寡言,自幼就在般若寺出家,在她7歲那年的一天,寺內的人發現小智仙不見了,人們怕她墮入井中,便到處尋找。最後發現她在佛堂上打坐,儼如禪者入定,從此她以禪定為專修功課,常言吉凶成敗之事,頗為靈驗吉,神尼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隋代古剎

在13年裡,智仙不只是照顧楊堅的生活,還對其進行教育,她為楊堅取一乳名叫“那羅延”,梵語含金剛不壞之意。她還曾對楊堅說“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也許正是這句話在楊堅幼小心靈裡埋下了當皇帝的種子。在寺廟的生活、學習的這13年,對楊堅人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莊嚴的佛像、玄奧的佛經、刻板的生活,使他少了兒童應有的童趣,但造就了了他深沉穩健的個性、善於獨立思考的能力。智仙把楊堅撫養到13歲,她在寺中住了四十餘年,從不走出寺門。

一位來自山西永濟的尼姑養大了一個開國皇帝

舍利塔

楊堅對這位亦母亦師的智仙尼姑感情很深,親暱地稱她為“阿闍犁”,梵語意思是導師。對智仙的養育之恩,楊堅刻骨銘心,念念不忘,他做了皇帝后,為了報答智仙的恩情,楊堅在她圓寂時修建了舍利塔,並大興佛法。後來,隋朝的崇佛、用佛都是受智仙尼姑和13年寺廟生活的影響,並自稱是大興城裡的“菩薩天子”。到了晚年,還為智仙鑄像,並讓畫師將智尼畫在自己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