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柴瑞霁:“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退休老中医柴瑞霁

“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记者 陶登肖 通讯员 柴运新

柴瑞霁:“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柴瑞霁在隔离病房检查患者状况

  中医伟大!中医世家传承人柴院长在抗疫战中身先士卒,尽力尽为,太不容易,真不简单!他不仅为运城人民身体康健幸福,克服千难万苦,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医院,退休后仍奉献在中医一线。没想到,这次抗疫战又上战场,成果颇丰,不仅挽救了生命,更创造出中西医结合战胜病魔的成功范例!为祖国传统医学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敬佩,我点赞。

——岳民立

  大医精诚传佳话,悬壶济世非妄言。河东百姓当无恙,幸有柴门好儿男。

——王正选

  有凤来仪瑞气生,河东杏林战疫情。凭借赤胆报国志,倚仗神奇黄帝经。辨证施治真国手,救死扶伤大医诚。悬壶只为解民难,济世从不言己功。

——张孟全

  “今天情况怎么样?”“一切正常。”3月2日一大早,从市中心医院退休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柴瑞霁,与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包联县的医生进行电话联系,了解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

  作为中医专家治疗组成员,柴瑞霁在抗疫一线埋头苦干了29天。虽然目前已经结束了专家组工作,但心系疫情的他,仍然与在岗医生及护士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交流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

柴瑞霁:“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柴瑞霁,出身中医世家,已退休5年,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运城市中心医院原院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我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的副组长和核心专家,年过花甲的他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接电话,急速返乡

  “柴院长,听说您在外地,不忍打扰,可是咱们运城现在的疫情情况比较紧张,昨天出现了疑似病例,市卫健委组织成立了中医专家治疗组,想请您回来。”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正在外地过除夕的柴瑞霁接到市卫健委副主任王芳的电话后,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1月24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明确提出了“医护人员零感染、重型患者零死亡”的医疗救治目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指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的要求,市卫健委结合2003年抗击非典救治经验,决定组成由15位名老中医专家为依托的中医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中医介入,全程参与救治,并在定点救治医院——运城市第二医院设立中医专家治疗组,由柴瑞霁担任组长。

  在接到市卫健委电话之前的一段时间,柴瑞霁就时刻关注着全国疫情形势,当时他在手机便签留下这样的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心情沉重,夜不能寐。刚才又反复看了武汉同济医院制定的新冠肺炎诊疗快速指南,浏览了微信传播的许多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方药,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时运用中医中药防治过程出现的问题,再加上近几日不少朋友咨询能否服用有关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倍感忧心忡忡。”

  除此之外,他甚至萌生了驰援武汉的想法。“我打电话给省里医疗界的朋友,咨询医护人员援湖北的相关问题。被告知暂时还没有通知,即使有也是省里统一对接安排。”柴瑞霁说,他也没闲着,开始着手用中医的方法分析研究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和遣方用药,随时准备响应号召奔赴抗疫一线。

  接到市卫健委的电话后,他立即准备返程。第一时间网上购票,最早也只能订到1月29日的机票,但归心似箭,他又四处托人,想方设法把之前订的返程机票改签到最早的27日下午,连夜赶回运城,准备“参战”。

  28日一大早,他不顾辗转奔波的劳累之苦,立即赶赴市中医专家治疗组报到,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西开展的“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工作。根据分工,他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姚宏军、市二院中医科主任闫俊芳为一个小组,主要负责市二院和平陆、夏县的病例会诊治疗。

柴瑞霁:“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柴瑞霁(左)与医护人员在市二院隔离区

进病房,辨证施治

  “28日,中医专家治疗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中医治疗方案。29日,柴院长就走进污染区直接接触患者。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吃住都在二院附近的酒店,完全和家人隔离。”姚宏军说,“柴院长特别认真地了解病情,不厌其烦地询问患者症状,然后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开处方。”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制的一个治疗用方。然而,中医最大的亮点在于辨证施治。所谓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同病不同治,同治不同方”。具体到我市的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先是按照规定动作,让患者服用统一配方、统一煎煮、统一配送的“清肺排毒汤”,3天后进行评估并密切观察,适合者继续使用;需要调整者,再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开展治疗,真正做到“一病一策”“一人一方”。在专家组的精心治疗下,我市的确诊患者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治愈率超过了90%。

  “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详细了解病情细节,认真观察患者变化,敏锐提出临床质疑,重新解读相关脉象,再综合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治疗思路。”柴瑞霁不断总结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治疗经验,甚至制定“操作标准”。他与小组成员独辟蹊径,参考省里的问诊单,创制出一种表格,将发热时间、畏寒、口干、脸色等9项内容纳入日常问诊,每两天为患者调整一次药方。如此,实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彰显了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运用辨证施治,柴瑞霁不仅在市二院确诊患者治疗中大显身手,还深入到包联的两个县,指导疑似病例或者无症状患者的中医治疗,与12位患者互加微信,通过视频了解他们的每日病情,及时调整药方。同时,他还与我市驰援湖北仙桃市的医疗队队员沟通治疗方案,远程指导当地4例重症患者使用中医治疗。

  “柴院长所开处方,上可追溯经典理论支持,下有自己独到见解分析,最终表现在患者服药后症状立减。”姚宏军说。

  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时而在二院病区现场会诊,时而在手机上远程会诊,时而奔赴全市各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截至2月24日,中医专家治疗组共出诊60余次,对230余人次特殊人群进行把脉问诊,优化调整中药处方150个。我市治愈出院的17例新冠肺炎病例中,由柴瑞霁专家组治愈出院的达7例,尚余1例病情稳定,即将出院。

做记录,总结经验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解救苍生是医者的天职。”柴瑞霁说,“2003年非典时,我在一线参与救治工作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工作,能够让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是过去从来没有的。国家给中医提供了一次参与的平台,积极参与是一名中医人的使命和担当。在治疗中,我们不能单单只是治病,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站在中医角度分析疾病,引经据典,把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认识记录在案,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了解新冠肺炎。”

  每天等西医查完房后,与各县视频会诊研究处方,开出针对每名患者的药方……在救治一线的日子里,他随时处于工作状态,忙到凌晨两三点更是家常便饭。但无论多晚,他都会挤出点时间在手机便签写下当天的收获。

  这些来自不同个体实况辑录的临床病例,成为柴瑞霁学术研究最好的支撑。在经验感悟里,他深入思考中医寒湿条件下舌象、脉象的种种异常表现,甚至尝试着把新冠肺炎归类为中医药学的“湿毒伏邪”,并试图寻找病毒爆发诱因。

  “新的疾病都有一个在实践中被深化认识的过程。我既然参与治疗这次新冠肺炎,就要把所看到的都记录下来,然后用以往的经验,认识新冠病毒这一新的问题。”柴瑞霁说,目前,中医在整个疫情防控、救治中已经有了鼓舞人心的表现,也有不少中医人正在不断总结经验、规律,继续提高临床用方用药效率,争取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由于年龄的原因,他对手机的许多功能并不是很熟悉,这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打字速度慢不说,我老担心辛辛苦苦写的东西,一个不小心弄丢了。”柴瑞霁说,他每次写完,都会发到孩子的微信上,留作备份。

  截至目前,他共写了70余篇、近2万字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感悟。姚宏军说:“柴院长凡论及本次疾病的理法方药,无不溯古论今,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总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学有所得。在一起工作的近一个月时间,柴院长从工作和生活都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尽管很累、很辛苦,但柴院长只有一句‘作为大夫,无论何时,看病是我的天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