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2011年3月28日,走遍淄博南部山脊第十五次活動,由淄川區磁村鎮車峪口村出發,經瑚山-牛記庵村-暖石塢村-車峪口村環行,全程14公里,至此走遍淄博南部山脊系列活動,自去年11月27日開始,利用15個週末,前後近四個月時間,行程270餘公里,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愛淄博,倡環保,健身體的目的,唯一的遺憾是自己由於其他原因錯過了兩次。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由於此次行程較短,很早就下山了,大家遊興未盡,返程時順帶著參觀了華嚴寺、王家大院等古蹟。

瑚山,又名虎山,位於博山域城鎮、淄川區磁村鎮交界處,603米。山上“山神堂” 、“玉皇寶殿”已殘破,殿後建有“佛爺塔”(又名石塔)。玉皇寶殿,佛爺塔建於何年代己無考,玉皇寶殿整個建築全用雕琢灰巖砌成,現完好無損,並整修一新。佛爺塔相傳高達十六層,塔基方圓二十四米,現僅殘留塔座一層。東側是“石鍾亭”,古鐘已失,現掛大鐘,系2000年桃月重鑄,口徑1米,高1米,重800斤。山巔建築群間均可見到碑碣、石刻,由於保護不善,大部頹毀壞。據傳“瑚山四至”碑系光緒廿年四月初三日淄川知縣黃華所立。又稱“封禁碑記”。此碑高一百七十釐米,寬六十五釐米,厚三十五釐米。正面是“封禁告示”,反面上半部記載著瑚山四至界限。現存最早碑碣是大元至治二年季夏中旬所立重修碑,此碑已殘斷,現砌在佛爺塔的塔基左側,風化雨蝕,字跡不清。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牛記庵村:屬淄川區磁村鎮,於淄川與博山的交界處的群山中,始建於清代中葉,地勢三面環山,以斷崖為障,民房沿山崖環行、上下建築,從溝底上看,整個山崖全是石屋,猶如一處巨大的太師椅,村莊就端坐其中,不愧是風水寶地。因村前有一巨石似牛鼻,旁邊有一小灣,初名牛鼻灣。民國年間,村中建尼姑庵,改稱牛鼻庵。後又因村口有一錐形巨石,名牛心村,東邊有一石似人形,取名放生牧童,登高望遠之群山環村相抱,形似臥牛,故建國前以牛為記改稱為牛記庵。現山中村落早已遷空,只留下些石頭房子和有些倒塌的院落在靜靜的依戀著這片故土和看護著這滿山的酸棗、花椒、香椿……。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王家大院:座落在磁村鎮張李莊村,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人說:王家大院,過去是大地主的房子。解放後至七十年代有糧局在此租用,此後無人管理便破敗了。推門進院,青磚灰瓦,高牆聳立。院內竟有涼亭,亭下石桌。據傳大院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佔地10餘畝。分南北兩個部分,由20多個小院組成,典型的清代風格在北方民居中十分罕見。據村中老人講,大院西邊的院落因隔著街,上邊有過街樓相連,可通過此樓來往。大院四角建有炮樓,3面有炮眼或槍眼,可順街射擊。院內建有地道,地道口在村外莊稼地裡,非常隱蔽,遇有特殊情況,如遭到土匪襲擊,可通過地道悄悄轉移。現在南邊和西邊的院落以及2處花園已經蕩然無存,只有北邊的部分和二層小樓保存得比較完好,好在從高大的房子,僅存的涼亭,依稀看出當年建築的輝煌。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華嚴寺:位於磁村鎮小范村,建於隋朝,每逢三月二十廟會,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寺不同於桓臺縣田莊鎮高樓村西北角的華嚴寺,寺中還有華巖寺一碑刻。據考證,此寺媽建於隋,後經各代重修,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解放後,華嚴寺曾先後被用作學校、醫院和廠房,但還是保存下了玉皇閣、文昌閣、魁星樓等建築。最值得一觀的是建寺時種下的一棵側柏、一棵檜柏依然高大粗壯,枝葉繁茂。另有一棵銀杏樹也有800餘年的歷史,因其樹形像個壽字,而被當地百姓稱之為“壽樹”。

淄博六哥88看淄博 戶外足跡48 走遍淄博活動之十五 車峪口-暖石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