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她是守護了幾代人健康的“媽媽”,她是人們眼中醫術高明的白衣天使,她是同事口中堅不可摧的“陳鐵人”……可如今,生命對於她來說,已經開始倒計時。

9月6日,記者在大慶油田總醫院住院三部19病區見到了她——大慶市中醫醫院社區醫生陳蘭芬。

飽受病痛折磨的她瘦骨嶙峋,與原來的照片相比判若兩人。

因乳腺癌多發轉移,現在,癌細胞已擴散至她的全身。

生命對於她來說,已經開始倒計時……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據其主治醫師介紹,乳腺癌如果早期得到發現和治療,臨床治癒率遠遠高於其他癌症,可達到90%—95%。

可為什麼,命運卻偏偏沒有給她喘息的機會?

“媽媽乳腺癌復發,完全是累的!”兒子張磊哽咽著說。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病床上的陳蘭芬。

兒子發燒40℃

她卻回到工作崗位上

1986年,陳蘭芬開始從事預防接種工作。

那一年,她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姑娘。

懷著對醫生這份職業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憧憬,陳蘭芬走上了接種醫生之路。

1988年,陳蘭芬所在的社區醫院開展強化免疫,她每天都在轄區走訪,挨家挨戶宣傳防病知識,採集兒童信息,建立兒童父母資料庫。

那個年代,很多家長的預防接種意識不強,漏打疫苗的情況時有發生,陳蘭芬總是勸完媽媽勸爸爸,勸完爺爺勸奶奶……

1994年,為響應國家號召,降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發病率,陳蘭芬揹著藥箱挨家挨戶給適齡兒童發“糖丸”。

時間緊任務重,陳蘭芬下班到家還沒顧上吃飯,就發現7歲的小兒子發燒了,躺在床上直說胡話。

一邊是高燒的兒子,一邊是手頭未完成的工作,陳蘭芬咬了咬牙,含著眼淚把孩子送到鄰居家,就起身上路了。

等她發完糖丸,已經是深夜了。

她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都燒到40℃了!怎麼拖了這麼久才送來,虧你還是一名醫生呢!”當天值班的大夫劈頭蓋臉地教訓了陳蘭芬。

望著懷中兒子稚嫩的小臉,她的心裡裝著滿滿的愧疚,卻放不下轄區內的每一個孩子。於是,陳蘭芬讓愛人在醫院照顧兒子,而她回到工作崗位上,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出院後,兒子仰起小臉問:“媽媽,我生病了,你都不陪我,你真的是我的媽媽嗎?”

陳蘭芬對記者說,這些年,自己總覺得對兒子充滿愧疚,但每到兒子與其他孩子都需要她陪在身邊時,她總是把兒子留給爸爸,依然選擇她所管理的孩子們。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

因忙於工作,忽略了家庭,陳蘭芬經常深夜才回家,夫妻兩人聚少離多,總是因為一些事情爆發爭執,最終,愛人跟她提出了離婚。

“其實,我真的很愛他!可是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我為什麼要為了工作這麼拼……”回憶起這一段往事,病榻上的陳蘭芬偷偷地抹起了眼淚。

雖然對家人心存愧疚,但是陳蘭芬知道,這是她作為一名醫生的堅守和職責。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工作中的陳蘭芬。

 乳腺癌術後第5天

帶著引流管補種疫苗

2009年12月,陳蘭芬被確診為乳腺癌。

從醫20餘年,她第一次休假了。

當她得知自己患乳腺癌那一刻,沒有掉一滴眼淚,連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先問的是手術後幾天能出院,說手頭還有好多工作沒做完。

“醫生問我是幹什麼的,以為我搞什麼學術研究呢!”陳蘭芬說,不是自己起什麼高調,當時心裡就是放不下工作。

那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全省範圍內要對1994年至2001年出生兒童的未免人群實施乙肝疫苗補種工作,這是她的活兒,她怕別人應付不了。

那些日子,陳蘭芬往返於學校和社區之間,每天都要做大量記錄和報表工作,常常連喝水的時間也沒有。上完一個班下來,累得汗流浹背,筋疲力盡。

最初她發高燒,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幾片藥繼續工作。然而,高燒始終不退,這才讓她意識到不是感冒那麼簡單。

當年12月25日,陳蘭芬做了腫瘤切除手術。28日,她就去求醫生讓她出院。家人都知道她急著去上班的心思,只能每天輪流看著她。

可是,術後第5天,她還是不顧家人的阻攔出院了。回家的第二天,她就上班了。

“她是帶著引流管來的,還發著高燒,當時那種情景一輩子都不會忘。”市中醫醫院東湖第四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楊麗傑說到這兒的時候,聲音哽咽了。

“由於剛做完手術,身體非常虛弱,她當時走幾步就大汗淋漓。而且正常情況下,是要接著做化療的。等元旦後她再返回醫院做化療時,引流管在體內時間太長,裡面的液體都變成綠色的了。”楊麗傑說,當時陳蘭芬還開玩笑似的給她打電話說,醫生把她訓了,那一刻,楊麗傑哭了。

2010年,開展麻疹、脊灰強化免疫工作時,正是陳蘭芬的化療週期。

那時候正值盛夏,化療讓她掉光了頭髮,為了不讓小朋友害怕,她每天都戴著假髮套,因此捂出了一層層溼疹。

一名孩子家長看到了,當時眼圈就紅了,回家後連夜織出一頂帶網的帽子,第二天給陳蘭芬送了過來。

這頂黑色的網帽,陳蘭芬至今留著。

好在,經過治療,陳蘭芬的病情暫時穩定了。

 被家長扇耳光

受了委屈仍堅持工作

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這樣寫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

陳蘭芬以白求恩為榜樣,以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踐行了一個醫者的仁心。

2012年,一個外地來大慶的孩子沒有接種3週歲A+C流腦疫苗。

經過多次溝通勸說,家長最終同意。

可是,在接種完疫苗後,孩子卻出現了發熱的反應。

孩子的父親打電話,氣憤地質問發熱的原因。

陳蘭芬耐心解釋。

然而,孩子的父親情緒激動,根本聽不進去。

於是,陳蘭芬馬上到孩子家裡去解釋和講解接種疫苗後會出現的各種反應。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開門的一剎那,孩子父親重重地給了陳蘭芬一個耳光。

臉腫了,嘴角出血。

陳蘭芬當時哭了!

鄰居看到這一幕報了警,陳蘭芬怕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一再和警察說,只是誤會,沒讓警察把孩子父親帶回分局。

當晚,家裡人知道後,不同意陳蘭芬再幹這項工作。

雖然委屈,但她沒有選擇放棄。

第二天,她照常走上工作崗位。

委屈、不理解,對陳蘭芬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

陳蘭芬臉上有一道很深的疤,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

那是2015年夏天。

中午的太陽正熱,一孩子家長找到陳蘭芬。

“孩子漏種的疫苗沒時間來補,你在補種通知單上給我蓋個章。”

陳蘭芬拒絕了家長的請求,氣憤的家長當場把接種證撕爛,摔門而去。

陳蘭芬含著眼淚,撿起碎片,拼湊好,拿著去了這個孩子的學校。

經過溝通,最後,家長同意帶孩子補種漏種疫苗。

“不是我較真,是得對孩子負責。每種疫苗都是預防相應疾病的,漏打了會給孩子埋下未知的隱患。” 陳蘭芬如是說。

怎樣才能讓家長意識到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怎樣才能不讓每個孩子漏種疫苗?

從學校返回單位的路上,陳蘭芬一直想著這些問題。

思考,卻在一瞬間停止了!

正午太陽炙熱,做過乳腺癌手術,年過五旬,忙碌得連水都沒喝……

走到東湖七區大門時,陳蘭芬眼前一黑摔倒了。

圍觀的群眾裡有人認出了她,把她扶起來,見地上有血,要送她去醫院。

陳蘭芬卻說:“沒事,就破點皮,不要緊,我回去處理。”

連陳蘭芬自己也不知道,她出了多少血,回到單位時白大褂上沾滿了泥和血。

主任讓陳蘭芬回家休息,看著未整理完的資料,她拒絕了,簡單處理完傷口,又開始了“戰鬥”。

從此,那道疤深深地刻在了陳蘭芬的臉上。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頒獎晚會現場。

被評“十佳”感動全國

2016年,陳蘭芬從二十幾萬名接種醫生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十佳最美接種醫生”,也是黑龍江省惟一一名獲此殊榮的醫生,她的事蹟感動了全國億萬人,人們因此記住了她的名字,記住了她來自——大慶市。

在頒獎晚會上,當年打了她一巴掌的那位家長特意製作了一個視頻,在現場播放。“2012年,給孩子打預防針,孩子高燒。我們做家長的也不懂,誤會了陳大夫,給了陳大夫一巴掌。但是,陳大夫對我的孩子卻非常關心。要是所有的保健大夫都像陳大夫這樣,我們家長就非常放心了。”

看到這段視頻,陳蘭芬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我總覺得,我給孩子接種疫苗,預防相應的疾病,將來家長會理解。”陳蘭芬哭著說,這件事這些年一直是她的心結,她不願意去觸及。

當她看到視頻那一刻,心裡所有的委屈頃刻間煙消雲散。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陳蘭芬看到視頻流下了眼淚。

 首創《接種知情單》

近兩年,市中醫醫院乘風街道東湖第四社區衛生服務站,開設了全科診室、中醫按摩、預防保健等科室,為所轄東湖六區、七區、十區、東湖上城A區等社區的近兩萬名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管理轄區內1000餘名0至6歲的兒童預防保健是陳蘭芬的工作,最高峰的時候,陳蘭芬和兩名接種護士一上午為500多個孩子接種。

長時間重複幾個姿勢,到最後手回不了彎,拔藥瓶蓋都拔不掉。

然而,比這更費時間的,是相關信息的登記和錄入工作。

經過摸索,陳蘭芳憑藉積累多年的工作經驗,獨創《接種知情單》及信息化管理系統,孩子打了什麼疫苗、什麼時間打的,相關的記錄都能追溯查詢。

2018年1月,陳蘭芳被任命為防疫專幹,從管理一個科室到全站,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為了捋順工作流程,那段時間,陳蘭芬基本上天天都“泡”在醫院。

“自從她接管以來,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有2000多人和我們醫院簽約了家庭醫生,這個數字相較於之前增加了一倍。而且現在,所有的工作都有記錄可查,非常方便。”市中醫醫院東湖第四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秦緒傑對記者說。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陳蘭芬的付出和所獲得的成就感到欣喜的時候,噩夢再一次降臨在她身上。

2018年春天,陳蘭芬在工作中不慎摔傷,腰部基本無法動彈。然而,她卻依然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開例會,做報表,經常半夜才回家。

“你不要命了!快休息吧!”同事們都勸她回家,可她卻倔強地堅持了一天又一天。

2018年7月18日,陳蘭芬倒下了。

大家以為她是腰傷,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她被確診為乳腺癌多發轉移,癌細胞擴散至肝、淋巴、骨頭等多個部位,已不具備手術條件。

得知這一消息,陳蘭芬的一雙兒女在醫院的走廊裡,抱頭痛哭。

“媽媽9年前的手術很成功,如果遵守醫囑,不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按時複查,是不會輕易復發的……”談起母親的病情,兒子張磊數次哽咽。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陳蘭芬的檢查報告單。

讓他想不通的是,即便是如今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媽媽還是放不下她的工作,放不下那些孩子們。

“前段時間,她還能勉強下床,上午打完點滴,下午也要坐著輪椅去醫院裡看看。這幾天不能下地了,躺在病床上,她還在不停地打電話,指導同事工作。”張磊對記者說。

“編外”天使的滾燙人生:癌細胞已擴散全身 病榻上仍心繫工作

陳蘭芬獲得的部分榮譽證書。

1987年獲天然氣總公司“三八紅旗手”稱號;1989年至1992年,連續4年獲天然氣總公司“雙文明先進生產者”稱號;1990年獲大慶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被石油管理局評為崗位優秀工作者;1999年獲得石油管理局“三八紅旗手”稱號;2010年至2012年,連續3年獲讓胡路區“先進個人”稱號;2017年,獲得“大慶市免疫規劃先進個人”稱號……

病床上,紅彤彤的榮譽證書映亮了陳蘭芳蒼白的面龐,在病房裡顯得格外耀眼。

“我不在意這些榮譽,不求名次,第一批接種的孩子現已為人父母,他們都健康長大,沒有因為我的疏漏得什麼病,我這輩子就滿足了。”陳蘭芬虛弱地說。

這一刻,時間似乎靜止了,病房裡,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9月12日,記者再一次到醫院探望時,陳蘭芬已陷入淺度昏迷。

彌留之際,她緊緊握著讓胡路區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負責人張所珍的手,已經說不出來話。

“我知道,她是放不下工作!我們一定會把她的精神傳遞下去!”病床前的張所珍潸然淚下。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陳蘭芬只是社區編外聘用的一名醫生,月工資只有3000多元,而在今年以前,她的工資只有2000多元。

如果不是懷著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和敬意,怎會有一次又一次不眠的守護?

如果不是對孩子們愛得深沉,怎會有一天十幾小時路上的奔波輾轉?

32年歲月崢嶸,默默無聞又錚錚作響。

兩代人的健康、40萬餘人次的接種,95%以上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數字背後,是陳蘭芬作為一名接種醫生滾燙的人生誓言——一次選擇,就終身不悔;使命在肩,便信念如磐。

32年,她蹣跚于山間樹蔭,田間巷陌,肩挑冷箱,丈量著大地的蒼茫。

當山間的風呼嘯著,雨露也共舞,當清冷的月從湖面上溢出,那彎曲背影的脊樑,那針痕遍佈的臂膀,曾將天花埋葬,讓麻痺的雙腳,成昨日流霜……

這就是陳蘭芬,她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醫生”這個有著英雄色彩的名稱。

無怨無悔,俠骨柔情,陳蘭芬用自己的肩膀,擔起責任與道義,訴說著對這份職業的敬意和最深沉的熱愛。

她的愛,凝成水,是大河,擺渡著孩子們童年的快樂;聚成光,是篝火,溫暖著一群稚子的心窩;變成鳥,是飛鷹,馱起一個身強體健的少年中國。

寫進歲月的承諾不會褪色,用生命堅守的承諾永不凋零。

記者手記

預防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也是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

早在1978年,我國就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開始實施計劃免疫。

40年來,國家免疫規劃中,公民免費接種的疫苗已經從最初4種擴大到14種,可預防的傳染病從6種擴大到15種,以鄉為單位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已經高達90%,兒童乙肝、乙腦、百日咳、麻疹等曾經流行的傳染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這些成果離不開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特別是基層接種醫生辛勤的工作。

他們在最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向和陳蘭芬一樣不改初心無私奉獻的接種醫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