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之後,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帝國首都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成為首都。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打通了絲綢之路,自此,開始與西部諸國開展密切的貿易往來。後來,漢武帝派張騫一行出使西域,而使團的副使則拜訪了安息地區,這是漢朝與安息的首次會晤。

其後,漢武帝又專門派遣特使前往安息,安息受寵若驚,派出大將軍帶著兩萬騎兵奔波千里抵達邊境迎接漢朝大使。當使者回國時,安息的使者一路追隨而來,帶著國家特產鴕鳥蛋以及一夥幻術師作為賀禮回敬漢朝。漢章帝登基後,安息王特派使者再次前往漢朝道賀,並千里迢迢的運來奇珍異獸:獅子與獨角獸。公元97年班超出使西域時仍不忘派人專門拜訪安息。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以上都是中原與波斯前身安息的重大外交事件,在公元224年時,薩珊王覆滅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新政,是為波斯。波斯人保留了安息人對漢朝的態度,始終與中原保持良好外交關係長達五年。根據史籍記載,波斯王也曾多次派遣使者造訪兩魏,還帶來大量特產寶貝。中原統治者們對這些波斯來使也是禮數週全,每次都安排隆重的接待儀式。

到了唐朝,中原與波斯的交往更加密切,不但,雙方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係,還經常進行工業技術的交流活動。波斯商人在長安、廣州等經濟區十分受歡迎,唐朝老百姓對這些異域商品十分買賬。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曾出土過這一時期的波斯錢幣,這也代表著波斯商人的貿易規模已經遍佈唐朝。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後來,阿拉伯半島上的大食國逐漸崛起,並在634年開始蠶食波斯,經過近二十年的戰爭後,最後一任波斯王死在戰場上,波斯成了阿拉伯人的囊中之物。波斯王族卑路斯希望組織力量推翻阿拉伯政權,並光復波斯,所以,來到唐朝請求支援。

唐高宗時期,皇帝派遣特使前往西域給予這位落魄王子支持,並在當地成立都督府震懾阿拉伯人,但最終,礙於卑路斯的實力太過薄弱,根本不是大食國的對手,此次援助也就不了了之了。公元672年,卑路斯帶著兒子流落到唐朝,暫住在長安城中,朝廷妥善安置了這對父子。五年後,卑路斯在長安離世,其子打算返回故土,朝廷派遣吏部侍郎負責護送小王子回家。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此時正趕上突厥作亂,一行人穿越突厥人的重重封鎖,成功抵達唐朝西北邊境。此時,因為大食國得軍隊已經打進吐火羅國(吐火羅,是原始印歐人的一支,發源於烏拉爾山和南西伯利亞,南下進入塔里木盆地,最東到達河西走廊。)所以,小王子無法繼續前行,重回故土的夢想就此破滅。公元708年,小王子重新回到長安城中,朝廷並未忘記這位波斯朋友,周全的招待了他。不久之後,思念成疾的波斯小王子也死在了長安城。

卑路斯父子輾轉兩地將近五十年,對於家園被侵略而陷入絕境的這對波斯父子,唐朝始終未曾失去禮數,並給予應有的關懷和支援。卑路斯去世後其子泥涅師承襲“波斯王”稱號。並被封為左威衛將軍。最終病死在長安,安史之亂髮生後唐帝國退出中亞。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除了貴族階層之間的交往外,唐朝百姓與波斯百姓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唐朝晚期詩人李珣,就是當年在長安經商的波斯商人的後人。在黃巢起義長安動亂之際,他的父親帶著全家遷往四川地區躲避戰亂。李珣從小就十分喜歡讀書,對詩詞歌賦也極為擅長,為後世留下五十四首詩詞,其中,有一首《南鄉子》的意境極為優美:

“雲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

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

纜卻扁舟篷底睡。”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這首詞既展現了李珣精湛的漢詞搭配水平,又體現了極為高雅的格調與意境,說明,李珣已經具備相當豐厚的漢文化素養。李珣的家族以販賣香藥發跡,所以,李珣又掌握著豐富的藥理知識,還曾寫過一本《海藥百草》。其中,記載了大量罕見的波斯藥材,甚至,連後世李時珍在編撰鉅著《本草綱目》時都引用了其中幾味。

李珣家族才人輩出,李珣的妹妹李舜弦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詩人。除了文采出眾外,對山水畫還格外擅長。加上,其本身姿色出眾,在五代十國時期被宣召入前蜀成了一名昭儀。李珣的弟弟李玹則精研藥學,除了掌握各種藥理知識,還善於煉丹製藥。這位李四郎生平喜好遊歷玩耍,對野生草藥有著近乎偏執的興趣,最終,將所有財產都投入到製藥事業中。

此國家亡國後,國王、王子都逃到中國求救,中國想盡一切辦法幫它

這三位享譽盛名的李氏兄妹,恰恰說明了中原文化與波斯文化的交融。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後期明教使者前來迎接小昭的故事更是將中原與波斯的文化交流生動的表現出來。

『《史記》、《舊唐書》、《劉迎勝·絲路文化·草原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