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事业单位中那些不遵守纪律的职工怎么管?

驫尛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多数工作无法量化考核。而事业单位的管理条例,也对形式上遵守工作纪律,实际却消极抵抗的工作人员,是没有办法给予恰当的惩戒的。比如一名老职工,他就是不干工作,分配什么工作要么说不会,要么先接手,然后就是一直拖,拖到最后单位没办法,只好让别人接手完成。每天上班打卡很准时,上班就是喝茶聊天串单位,不干正事,还影响别人工作,影响单位管理,对这种人,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可处理。

事业单位改革之后,领导职数减少,晋升机会减少,而且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不一样,有职级并行,对于老职工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都有相应有级别优待。这让一些老职工感觉提拔无望,工资反正每月按时打到卡里面,职务工资两年一涨,级别工资五年一提,你努力工作了,也是这样,不会比别人提前涨;你不工作,也不会比别人迟涨。

管理型事业单位,不实行职称待遇,级别提升有岗位限制基本上八级就是一堵墙,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突破不了。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岗位、职称都有名额限制,中级职称也是一堵墙。一般的事业单位又没有奖金、绩效这种说法,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拿的死工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产生了一批混日子、混工资、等退休的工作人员。

一些老职工,工作他会干,经验也十分丰富,政策也清楚,毕竟十几二十多年工龄了,该懂的都懂。聊天说到工作,不管是解说政策、传授方法技巧,总能说得新手和外单位的人一愣一愣的。但真要分配个工作,他能拖到你下次绝对不考虑他。平日里考勤最积极,有事就请假,单位要忙了,马上就说家里面有事,还都是特别重要的事,请两天假,把安排任务的阶段躲过去,剩下的事也和自己无关了。这种人因为资格老,认识的人多,往往在单位还有好人缘。

《事业单位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六项可以处分、甚至开除的情形,人家一条不犯,或者只是轻犯,你能拿他怎么样?单位批评、领导谈话,回应都是非常及时而且有道理。让纪委或者人事部门处理,又够不上。这种情形,你能怎么办,还真没有有效的措施能奈他何!

只有什么时间,体制内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退出机制,那些不干活的人,偷懒、不遵守纪律的人,才会吃到苦果,自觉遵守工作条例,积极主动工作。


职言管语


1、要看看自己有没有一定权力,比如决定奖金、津贴额度,晋级提升,或者能够将人送交hr部门?

2、如果没有,请参考4;

3、如果有,请参考5;

4、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动用手中权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淘汰人渣,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科普新视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业单位有财政全额拨款的,有差额拨款的,有财政不拨款自行创收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分门别类制定管理制度,奖惩分明,一视同仁,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