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国民素质其实就藏在交通意识当中。任凭我们如何鼓吹过往千百年的礼仪文化传统,那些落后的东西依然会在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拥堵中显得无所遁形。

自私、逐利、暴躁等等像狗屎一样让人感到厌恶的特质,就这样集中爆发在无意识当中。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查看大图

在我为数不多的交通事故当中,事故原因都产生于这种素质的落后,没有一点能够让人谅解的意外因素。在这种交通环境之下,每个人都成了一座孤岛,学着防备、争抢,才能最终生存下去。

一个频繁出险的朋友对我说,只要对方违规,或者恶意加塞,就算发生碰撞也不会选择礼让。“撞上去就好,为什么就不能守点规矩?”

“限速120,为什么你要开80?”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查看大图

我当然不是指,每个人都必须在高速上顶着法定上限的速度驾驶。我所指的,是那些以慢车道速度行驶在快车道的人。他们彻底无视每条车道应当遵守的法定速度,任意地在按个人的想法行驶在优哉游哉行驶在快车道上。

实话说,我至今仍然无法想象他们的动机。我想不到他们会为此获得任何的得益。但他们造成的影响却是恶劣的。那些真正赶时间,需要快车道的人,只能够不断地在车流中频繁左穿右插,进一步影响着整条高速路上的交通效率。对于这些可恶的人,我们好像也无计可施。我所能做的,就只能在其车后一直鸣笛,以示不满。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那我就一直鸣笛,一直鸣笛,一直鸣笛。

“你变道,为什么就不能打灯?”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查看大图

前方车辆在变道时不打转向灯,是让我感到最奔溃的事,这是种完全无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没有人能够通过心灵感应获取前方车辆的想法,打转向灯是在整个复杂交通环境中仅能传达少数信息的唯一手段(没有之一)。可恨的是,这个唯一的手段也被人轻易地忽视。

这往往导致侧后方的车辆无可奈何地急刹车。如果后方的车辆正在急加速,一场交通事故很可能就此发生。也许在那些变道不打灯的人心中,侧后方的车辆理应承让自己,又或者有足够的刹车空间。但问题是,那些人连最简单的信息交流都不做,又怎么可能期望别人能够礼让。

对于这样的人,除了吓得被动急刹,你还可以选择赌一把,加速上前,将其逼回原来车道。又或者,无可避免地发生碰撞。我当然选择后者。

“拥堵的车流里,你加塞的意义是什么?”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查看大图

这个问题就像“这是一口屎,你为什么还要吃”一样无解。常规的逻辑已经无法理解这问题。

当车流已经足够缓慢、拥塞,有的人依然会像蚯蚓一样抓住每一个可以向旁边车道加塞的机会。这不可能让他能够比其他的车快上一分半秒,但这绝对能够让后方的车龙再缓慢上几分几十秒。我经常会遇到别去侧方车道,几分钟以后,又别回原来车道的人,他们精准狠地抓住侧后方车辆每一次起步时的犹豫。

或许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秀一把车技,展现他们机敏的操作意识。有人说自动跟车功能在中国是个鸡肋一般的存在,这个说法很正确,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查看大图

很诚实地袒露,开车玩微信是我过往一直存在的陋习。直到某次,因为沉浸于讨论组的消息而在交通灯前错过了整整半分钟的绿灯通行机会。自此,每逢上车,我都把强迫自己把手机放在后排座椅,防止我驾驶的途中忍不住去玩弄手机。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即使把手机放在中控台上,能够坚决拒绝去触碰。

微信里当然有许多紧要的事。可能是那个讨厌的上司发来了一段工作布置的文字,可能是你妈咨询你晚上是否回家吃饭,也可能是那个喜欢的女孩给你发来一张裸露的自拍。但,以上的这些都跟其他交通参与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当你在交通灯前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当你专注于微信中的文字而把车开出了蛇形走位,当你顾着聊语音而把活生生把车开出了自行车的速度,无数交通参与者正在为你的愉悦承担着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以及意外风险。

然而,当手机与人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近,很多人一度认为,开车玩微信也是一件无比正常而合理的事情。我蹲马桶的时候都能玩微信,开车为什么就不能?

如果把马路上的陋习汇编成册,这想必会成为一本与《西游记》《红楼梦》相当的鸿篇巨著。我们已经无力改变这种丑陋的现实,甚至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已经默许这种丑陋的现实。

当国民素质的落后如此堂而皇之地呈现于街头,那些礼仪之邦的信仰,衣着财富上的优越,都显得那么的空泛虚无。

惟愿,大家不要成为制造这种丑陋现实的一份子。

马路上,有最丑陋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