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河北趙州風味名吃鹹驢肉,產地在河北趙縣固城村。解放初,固城村一不靠大道、二沒有集市是個較為封閉的村子,村裡人賣鹹驢肉必須出外。如果進縣城必經瓜家莊村,須走一華里長的深道溝。然後走南北大道進入縣城的繁華商貿區。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大石橋村和固城村地界相連,去大石橋村做生意不過村、二不過店 ,比去縣城近一半兒,大石橋是水陸碼頭,集市比縣城還大,老字號商鋪很多。這在人推肩扛的年代,是生意人的首選之地。

過去,固城村賣鹹驢肉的常年在大石橋(趙州橋)南頭設肉車,銷售很好,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稱為大石橋鹹驢肉。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固城鹹驢肉,嫩香可口、油香不膩,肥而怡口,在周圍一帶享有盛名。最早開殺鍋的人家姓岳,岳家鹹驢肉傳承五代近二百年。從清末開始,固城嶽老壇,小名紅毛,小時就跟父親操起了鹹驢肉生意。

父子兩人在牲口市練就一觀(觀察)二摸(模驢的肉頭)的技巧,憑一技巧買回的驢殺出肉來賺錢不虧本。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嶽老壇的二兒子嶽黑旦繼承了祖輩的手藝,因為有一技之長,被大石橋鄉供銷社職工食堂聘用為廚師。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供銷社解散後,嶽黑旦回固城老家重操舊業,方圓幾十裡都知道嶽黑旦煮的鹹驢肉好吃,生意越來越紅火,年歲大了,就把這一祖傳手藝傳給侄兒嶽勝朝和孫輩嶽建忠。他去世後,家族中的侄孫們沒有丟下從祖輩傳承下來的驢肉美食,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固城村岳家鹹驢肉還上了《河北飲食大全》,嶽建忠的肉坊也已註冊了“趙州牌驢肉”商標,成為趙州岳家驢肉基地。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走進嶽建忠的肉坊,一口大鍋先聲奪人,園桌面大小的鍋口,焊接了一人多高的鋼板,形成兩米餘深的筒式大鍋,足足佔據了一間房。嶽建忠說,這一鍋能裝進四五頭驢的淨肉,出1000多斤的熟肉。鹹驢肉的好滋味除了輔以人人知道的“百年老湯”外,靠的是獨特的煮制方法。“都知道鹹驢肉的做法是“老湯燜肉”,一個燜字,傳承百年。驢肉入鍋前先將一層驢骨鋪到鍋底,防止粘鍋,再將清水泡好的驢肉分部位下鍋,每塊驢肉重達十四五斤,然後投入十餘斤的秘製佐料袋,用幾百斤重的鐵篦子將肉塊壓在湯下,急火猛攻四個小時,煮至六成熟時,撤掉大火,滷湯漿熟。整個過程並不加鍋蓋,全憑飄浮在湯上那四指厚的驢油形成自然的蓋子,既保溫又透氣,還能使驢肉中的腥味和水分散發。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趙州鹹驢肉煮制時間長。午飯後下料,次日晨出鍋,長達十五六個小時。嶽建忠說:“趙州驢肉不像其他地方切小塊、開湯煮,外層入味了,裡面沒滋沒味。而趙州鹹驢肉基本是靠長時間燜熟的,入味由表及裡,滋味充分醃漬進肉裡,裡外一樣入味。熟肉出鍋後,色澤紅潤,紋路清晰,綿軟鮮嫩,肉質細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是佐酒下飯的上乘佳餚。”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現在固城村已發展到四、五家驢肉作坊,全國各地的遊客不但要專門吃上一頓趙州全驢宴,走時還要買上幾斤美味鹹驢肉,饋贈親朋好友。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岳家鹹驢肉好吃,而岳家的驢肉“芡腸”更是別具一格。舊時,食客們買鹹驢肉時,總是多要些驢肉芡腸。固城岳家賣鹹驢肉時怕有的食客買不到芡腸,定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論誰買鹹驢肉一定給一半肉一半芡腸。要是隻買肉或只買芡腸那是不能成交的,當然芡腸與肉不能同價。這樣食客們都非常認可,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河北趙縣風味名吃固城鹹驢肉傳承五代人,擁有近二百年曆史

岳家驢肉芡腸好吃,與嚴格精細的配料密不可分。主要配料有優質綠豆或紅薯芡粉,每30斤至少香油1斤, 6斤老湯驢油,鮮姜2斤製成細末,吃薑不見姜,且掌握好水溫潑芡才能使芡腸色好,有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