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獎勵孩子卻適得其反?到底還能不能獎勵孩子?

糗事百科榜


為什麼獎勵孩子卻適得其反?到底還能不能獎勵孩子?

  有的家長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每次獎勵孩子都覺得不去作用,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到底能不能獎勵孩子呢?應該如何正確獎勵孩子呢?

  首先,獎勵孩子是必要的,獎勵能為孩子帶來自信心、成就感、滿足感等,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獎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必要的。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獎勵孩子呢?

  1. 明確、正確評價孩子的對與錯。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後,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打上標籤,要仔細詢問其中的細節,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非常完美,更何況是個孩子。因此要先從孩子的描述中獲知細節,家長針對細節對孩子在該事件中表現優秀的地方明確提出並作出判斷,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明確提出並作出判斷,還要適當給予引導,讓孩子明白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應該如何正確地去處理;

  2. 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獎勵的時候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我們就獎勵什麼,但是千萬不能獎勵太多。比如孩子都愛看電視,看動畫片或玩手機,玩抖音,玩遊戲,這就是孩子的興趣點,針對類獎勵歸類為時間獎勵,既做這件事情的時長。比如每天規定孩子能看電視或玩手機的總時長為30分鐘,但這並不是固定的,會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獎懲,如果孩子做了什麼值得獎勵的事情,則可以獎勵孩子看電視時間加10分鐘,如果孩子做了應該懲罰的事情,則可以懲罰孩子看電視時間減10分鐘。這樣在孩子的興趣範圍內,他就會避免犯錯,積極表現;

  3. 獎勵和懲罰並用。在每次對孩子進行獎勵或懲罰的時候,要學會運用欲抑先揚和欲揚先抑,既想表揚孩子則先批評孩子,想批評孩子則先表揚孩子。這樣在表揚孩子時可以對孩子犯錯的地方起到警醒作用,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4. 少用金錢獎勵。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獎勵還停留在金錢上,什麼考雙百分獎勵200元,這樣會讓孩子對金錢的認知產生錯誤。並且孩子一下子拿到這麼多錢會任性揮霍,但如果家長說為孩子保存好,又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因此金錢獎勵不是一個獎勵的好手段。

  獎勵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不可缺少,對於獎勵讓孩子適得其反的情況是因為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方法。相信家長掌握了以上方法,您的獎勵對孩子一定特別有吸引力,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您針對獎勵孩子有什麼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嗎?請在下方留言評論。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多樂幼教


這是怎麼回事,以後還獎勵不獎勵孩子了?

我們來看三個例子:

(1)做家務。家人想鼓勵孩子幫忙做家務,每次都給孩子5毛錢,1元錢不等。孩子每次都來幫忙。有一次家裡來很多人做客。家長讓孩子幫忙收拾屋子,孩子說給5元,否則就不幹。

(2)孩子在學校學習,父母給孩子說,你要是考95分,我給你10元。考100分,給50元。到了期末考試,孩子給父母說:我考100分你要給我200元,否則我就不學習。

(3)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剋制玩的時間,如果30分鐘結束遊戲,就獎勵5元,否則罰款5元。後來,發現孩子繼續玩遊戲,孩子丟給家長10元說,我要玩2小時,這個罰款。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以上這些問題的時候,就開始懷疑獎勵的意義了。其實,這是家長錯誤理解獎勵孩子的意義。獎勵制度運用出了問題。

家庭教育的獎勵制度是指:

(1)孩子做了有意義的事件,這種行為和目的是值得表揚的。在執行過程中的態度是值得嘉獎的,所以我們家長用“金錢”來鼓勵孩子。而不是說,孩子你幫我幹家務,給你多少錢,這是僱傭關係。

(2)獎勵孩子的錢,也不是用來對付他應該做而沒有做的罰款。

(3)家長給孩子的獎勵,不是用來討價還價的工具。

(4)對年齡小的孩子儘量獎勵實物:如文具,小吃等。他們沒有明顯喜歡錢的概念。

在生活中怎麼做?推薦家長們可以參考:

(1)獎勵過程。不重視結果。獎勵孩子在做事中的表現,一邊表揚,一邊才有獎勵。雖然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問題家長要及時提出,只獎勵過程。

(2)獎勵和懲罰要分開。有獎有罰。懲罰時儘量不要罰款,懲罰他去幹點什麼,體罰為主,或減少他喜歡的東西供應。獎勵要告訴他原因,懲罰也要告訴孩子願意,讓他自願受罰。

(3)要事先立規矩,公平合理的處理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不服氣。

(4)家長自己也要遵守規矩,做榜樣。讓孩子跟著學。

(5)儘量不要使用金錢來鼓勵。你可以答應給孩子相等的實物。多用精神獎勵,有擁抱,貼小紅旗,送孩子書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你的點贊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北京積極人生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獎勵是對孩子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獎勵孩子卻適得其反,是因為有的家長獎勵方式和方法不對。

首先,精神獎勵大於物質獎勵。每個人都喜歡受到表揚,大人如此,孩子更是這樣,記得去年期末大班的一個孩子得到了一張生活小達人的獎狀,孩子回家足足興奮了好幾天,而且讓家長把獎狀貼到了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第二,可以物資獎勵,但最好不要用金錢獎勵,可以給孩子買學習用品、賣玩具,如果給孩子錢,孩子最想花的是買食物或者是無節制的揮霍掉,這樣做一定是適得其反的。

第三,要把握獎勵的尺度,不要隨意許願,獎勵的條件應是循序漸進,不要輕易失信。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有進步了,就大把大把的獎勵,稍有欠缺就是打罵或詆譭孩子,如果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差。


第四,家庭獎勵也應該有長效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其實誇也是獎勵的一種方式,讓孩子經常感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獎勵一定是最有效的鼓勵方式,用好了,孩子與家長都會受益無窮。


燭之光jy


現在的家庭管教過程中,很多家長為了能夠鼓勵和管教好,甚至想約束好自己的孩子,會採取一種刺激性的教育方法,就是以獎勵的方式進行管教,這也是社會有目共睹的家庭教育手段,值得大家分享和研究。

行為和心理研究也表明,對人的突然獎勵,的確在短期時間內能夠讓人感到開心,幸福和滿足。可見,獎勵是會對人的行為和心理有刺激和激勵作用的,同樣,也適應與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可前提是孩子對這份獎勵是“滿意的和喜歡的”。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獎勵的方式在鼓勵和促進孩子自我發展,約束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是有其積極的一面的。但長期的獎勵對孩子身心發展會有哪些影響?對管教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有多大的幫助?多久影響呢?要看獎勵的方式,人對所獎勵的東西的理解和渴望。基於我們在現實生活的案例中觀察,獎勵的效果還得因人而異和所獎勵的物品是不是“需要的東西”。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談談對孩子獎勵這個行為管教的話題。

適當和得當的獎勵是可以的,但要考慮目的和方式

大量的觀察發現,適當的和得當的獎勵,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行為約束是有一定的正面幫助的;但弄得不好,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物質意識和行為習慣。可見,獎勵還需要考慮孩子的身心健康,獎勵的方式和目的。如果是出於約束孩子不良行為,有些人是約法三章後去獎勵,如果是出於肯定孩子進步的,有些人是在潛移默化中給予驚喜式的獎勵。兩者都能對孩子取得一定的激勵效果,但兩者的獎勵方式是有區別的。

怎樣獎勵孩子,有哪些原則 ?

通過觀察日常家庭對孩子的獎勵發現,“不貴不重,實用適用,發展階段,神物結合,適可而止”五個原則給予孩子獎勵。不貴不重是指獎勵的東西不能太過貴重高端;實用適用指獎勵的物品可以考慮孩子生活和學習需要,對他有幫助適合使用的物品為主為好;發展階段是指獎勵孩子的物品要考慮到她的心理年齡和成長需要;神物結合是指在獎勵孩子的時候要注意精神上的鼓勵,物質上的砥礪,兩者要結合;適可而止是指在獎勵孩子前注意規則和溝通,不能讓孩子心理覺得獎勵是始終應該的,也會有的,避免孩子日後形成沒獎勵就不幹活的思想認識;承諾守信不言而喻,父母必須要兌現。

什麼情況下不去獎勵孩子

我們觀察過部分家庭對這個獎勵的考慮,歸納總結以下幾點,希望能引發大家對獎勵行為的思考。

第一,什麼情況下可以給孩子獎勵?

因人而已,目的不同,建議主要從孩子在某些行為表現方面取得很大進步或突破的時候給予獎勵,或者孩子對他人,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行為的時候也可以考慮獎勵。孩子有不良行為習慣時,如做事拖拉,沉迷遊戲,學習表現差等的時候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進行管教約束。

第二,什麼情況下不去給予獎勵?

1.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獎勵,避免讓其養成不好的條件反射性行為習慣;

2.不要在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獎勵,會打擾孩子的注意力養成,特別是6歲以下的孩子;

3.不要在孩子有同伴的面前獎勵,避免讓別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有對比心理;

第三,什麼情況不能給予獎勵?

不合理的需求不可當做獎勵,超過獎勵原則的不可獎勵;

第三,應該獎勵什麼?

建議以實用適用為原則,平時可以觀察孩子喜歡和有需要的東西,但要注意尺度,同時還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溝通。

第五,誰去獎勵更合適?

爸爸的獎勵更給力,媽媽的獎勵更溫馨,同時的獎勵更幸福!

為什麼獎勵會適得其反

最後分析一下為什麼獎勵會適得其反?原因可能是,孩子對獎勵開始有了獨立的自我認識和理解,讓其對獎勵的行為感到不適從。又或者是孩子對長期以來的獎勵已經習以為然,獎勵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孩子後期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獎勵行為感到不滿,如父母不守信。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情緒或牴觸的心理。此種情況,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爭取改變,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家長教育社會觀察


獎勵孩子應該是有方法的,不能盲目獎勵!

比如:一年級孩子不寫作業,可以跟他說,如果半小時之內能夠寫夠指定的數量,將會得到一袋零食!或者一個小玩具!

如果孩子能夠達到應該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給孩子兌現承諾!並且一定要告訴他,“這是你通過努力賺來的!”

千萬不要“言而無信!”願賭服輸!

通過這樣的約定,可以刺激孩子為了得到喜歡的零食,或者喜歡的玩具而努力造成當前應該做的,兌現之後他會明白,付出就會有回報!

不知道你是怎樣獎勵的,孩子適得其反?


親子教育文化


不能全用物質獎勵,那樣就成了交換了,應該以口頭表揚為主。獎勵方式也可多樣化。


師範小王子


在此為您送去簡短的一段話(不當不妥,敬請多多見諒):那是因為您對孩子的獎勵過了頭,凡事總是想著獎勵(總是想著刺激)。也正是您對孩子的泛濫的獎勵(或超標的獎勵),漸漸讓孩子一切習以為常,慢慢也就沒有了什麼動力。適可的、適時的獎勵,才是最好的獎勵。孩子不是“獎勵”出來的,而是“教”出來的。


促成教育


適當地獎勵。孩子的學習是很辛苦的。考了好的成績,獎勵一本書,一個益智玩具等等,即可以調節學習緊張氣氛,又可以增加課外知識。何樂而不為。


FF凡凡


當然需要獎勵孩子,凡事都有一個度。正確的方式獎勵孩子,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和進取心,積極面對往後餘生。但是如果過量或者是過度,會適得其反,所以一個度需要把握。


家庭根本教育


物質獎勵容易讓孩子對一件本來覺得有趣的事情變成了為了獲得某種現實利益

一旦利益縮減或者停滯不動,就會喪失動力

而且孩子一旦養成了任何事情必須有獎勵才幹,對未來的發展是極為有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