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不要嫁,他有个7岁的弟弟":母亲的一句提醒,救了女儿的婚姻

在婚姻上失败的人,有时候可能不是因为选错了另一半,而是从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明白,他们在进入婚姻的同时,也进入了另一种生活模式。如果角色没有成功转换,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在结婚以前,你是父母的女儿,是别人的女朋友;但是结婚以后,父母成了你的娘家人,而你成了别人的妻子,以及别人的儿媳。尤其是婆媳问题,如果角色不能成功转换,很容易就会产生矛盾。你虽然喊婆婆一声"妈",但是却不能真的把她当成亲妈一样来看待,因为她不一定会把你当成女儿。

你的母亲会对你宠溺,会对你包容,但是在婆婆这里,哪怕你晚起一会,就成了懒惰;做饭不好吃,就成了不贤惠;甚至你不工作在家带孩子,她会觉得她儿子白养着你。不得不说,婆媳关系真的是世界上最难处的一种关系,原本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最后却因为同一个男人而成为一家人。这其中的微妙,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情商,才能成功化解。但是,女人嫁对了人跟嫁错了人,过得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能在结婚以前就分辨出,什么样的家庭值得嫁,什么样的家庭不能嫁,那么就不会有往后种种,让人如此后悔和悲痛的人生。

王菊就是一个这样幸运的女孩,她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个谈了2年多的男朋友,本来两个人准备结婚的,却因为母亲的一句提醒,直接退了婚。不过,王菊至今觉得很庆幸,好在有母亲的那句提醒,否则自己一旦嫁了,日子过得悲惨是注定的。原来,她当时的那位男朋友,有一个年仅7岁的弟弟。当时她只有二十多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想过"谁来抚养弟弟"这个问题。因为在她看来,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想,自然是谁生的谁来养,否则他的父母将来为什么要生他呢?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可是她错了,她的婆婆还真的有让她以后帮忙抚养的打算。

她的那位男友,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基本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礼物,并且自己的工资,一直都由母亲保管。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工资,供弟弟上学。所以在跟王菊恋爱的那段时间,他的手头总是不宽裕,有时出去约会,都是王菊买的单。王菊一开始并不介意,因为她觉得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也不能总让男人买单。但是时间久了她发现,如果他一直供养弟弟,工资一直由母亲保管,那结婚以后呢?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当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提醒她:"你去他家见他父母的时候,可以顺便提一下,为什么两个儿子的年龄会相差那么大?将来老了,小儿子怎么办呢。看看她会怎么回答。"

王菊照做了,答案令她很意外,因为准婆婆说:"当时家庭条件不好,大儿子出生以后,再要二胎的话养不起。现在好了,两个孩子隔了很多年,弟弟还小,哥哥已经工作了,可以帮忙抚养,一家人不就是要相互帮忙吗?"说完以后,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就补充道:"你应该不会介意的吧?都说长兄如父,你这个做嫂子的,理应帮着抚养小叔子。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什么两家话。"王菊将这些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并不意外,说:"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情况,不要嫁,他弟弟才7岁,嫁过去有你受罪的时候。"

王菊不甘心,因为她毕竟已经跟男友在一起两年了,特别舍不得,就想看一下他是什么态度。她问男友:"你现在都二十多岁了,为什么工资一直给你妈妈保管?"他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怎么想起问这个,我们家一直都是我妈管钱的呀,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我养家也是应该的,毕竟弟弟还小嘛。"王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觉得自己嫁了,可能真的会如母亲料到的那般。就继续追问:"那我们结婚以后呢?你还要继续把工资给你妈,然后继续抚养你的弟弟吗?"他说:"是的啊,你不介意这个吧?弟弟那么小,我不养谁养?"

听到他这样回答,王菊觉得已经没有问下去了,因为她基本可以想象两个人结婚以后的生活。可见在"谁来抚养弟弟"这个问题上,两个人产生了根本的分歧,可以说三观,根本不一致。

在王菊看来,孩子是谁生的,就应该谁养。如果大儿子结婚了,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应该以自己的家庭为主,帮衬家人为辅;但是他却觉得,都是一家人,抚养弟弟帮衬家人是理所应当的,没有分什么你家我家。

如此拎不清的男人,无法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他可能尚且停留在为人儿子和为人哥哥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自己结婚后,会成为别人的丈夫,以及将来孩子的父亲。王菊觉得,她的这位男友思想尚且不成熟,不适合结婚,就忍痛分了手。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听闻他依旧单身,因为他的母亲,一直没有找到那个帮她抚养小儿子的儿媳。王菊觉得很庆幸,还好母亲提醒了自己,否则嫁过去了,就后患无穷了。不得不说,命运真是奇妙。有时候因为一件事说不到一块去,就会牵扯出三观不同的问题,哪怕相爱也不得不选择错过。毕竟婚姻远比恋爱要现实得多,即使规避潜在的风险,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今日话题:你们觉得王菊的选择对吗?这样的家庭是否值得嫁?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