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前的十三爺號稱“俠王”,助人為樂,性格豪爽,行俠仗義,相比於其他的皇子,他更是難得的有情有義。這是康熙皇帝常常對他稱道的地方,甚至在太子胤礽即將被廢的時候,也毫不避嫌,拉太子一把。
可是雍正登基之後呢,我們少見了十三爺允祥的豪情仗義,更多的是唯唯諾諾,謙恭卑微的形象,害得雍正皇帝大為光火,說:那個拼命十三郎到哪裡去了?雍正要的拼命十三郎,不是豪俠義氣,而是努力為雍正辦差,共度雍正朝的難關。
可是,正如鄔思道所說:與平民交,共患難難,共享樂易;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因為天子一人是皇帝,其他任何人都臣民,古有三綱五常,國有王法規矩,不可越雷池半步。雍正皇帝當王爺的時候,和十三爺是兄弟,地位平等,故沒有那麼多束縛,反而顯得自在。
鄔思道是看透了這一點,鑑於前若干年允祥為人的表現,於是臨行之際,讓允祥辭掉鐵帽子王,究其原因,還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看法。鄔思道以雍王府秘密辦差之人一夜消失為例,警醒十三爺。
但是,鄔思道很快又說:只要十三爺隱藏鋒芒,低調行事,皇上是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大意)。這句話才是問題的重點。鄔思道的意思很明白,要是你像以前一樣行事,那麼最好辭去鐵帽子王,雍正鑑於兄弟之情,也不會把你怎麼樣。如果你行事低調,謹慎處之,那麼就算是接受鐵帽子王,也不用擔心。關鍵的關鍵,還是要收斂鋒芒,謹慎行事。
除此之外,鄔思道實際上還有另外的意思沒有表明。
一是雍正皇帝沒有可信之人,十三爺是他唯一的依靠。從胤禛登基的過程來看,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是為最大的保障,要是沒有十三爺,很可能就會產生一場血戰,因為老八胤禩已經佈置妥當,就等京城大亂。老十三向來和胤禛關係最為要好,胤禛雖然兄弟多,但都是虎狼之輩,在雍正登基後,還有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虎視眈眈,雍正不可能自斷手臂,他還需要十三爺為他“清理路障”。
二是雍正需要十三爺作為表率。要是雍正真正對兄弟一網打盡,那麼從皇室到民間,雍正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本來在登基的問題上就含糊不清,再來一個全戮兄弟,那豈不是無道暴君在世,很可能就演化成亂子,為老八胤禩所用。所以,雍正需要樹立一個兄弟模範君臣的榜樣,讓那些說雍正不顧兄弟之情的人閉嘴。
三是雍正需要心腹。雍正登基之後,老八胤禩是最大的政敵,隆科多是先帝康熙手裡提拔的重臣,馬齊是貴族勢力的代表,張廷玉是漢臣。在各有心思的內閣,雍正不敢掉以輕心,如果他不依靠允祥如何實現內閣的制衡?內閣中五個重臣中,雍正起碼也要佔兩票才能擺平,這兩票當屬允祥和張廷玉。所以,沒有允祥,雍正也很難。
在上述情況下,鄔思道算是看透了雍正,故他才說只要十三爺謹慎行事,接受鐵帽子王也未嘗不可。只是,後來的允祥身上,在也沒有“俠王”的風範了,除了為劉墨林與蘇舜卿出過兩次頭之後,就只剩下一個唯唯諾諾的十三爺了。
自然,這個唯唯諾諾的十三爺接受了鐵帽子王,也沒什麼事。
閱讀更多 青燈問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