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你看好的这些“百倍”项目,可能要归零了

你看好的这些“百倍”项目,可能要归零了 | HOLD严选

本文选自链向财经

原文标题《你看好的这些项目,可能要归零了》

由于没有盈利,大部分项目注定要一路跟随熊市走下坡路,直至死亡!

一、狂欢:

2017年下半年是整个币圈的盛宴,比特币的价格突破2万美金。艾西欧兴起,市场上冒出成千上万的项目,不管是不是空气项目,均会有几倍甚至上百倍的涨幅。

张磊(化名)曾是A交易所的市场经理,由于持续亏损的原因,他就职的交易所在数月前破产清算,网站和APP均已下线,停止所有服务。笔者见到他时,他已变身成为一家本土信息服务平台的新媒体运营。

A交易所于2018年年初以700美金左右的价格私募了约7万枚ETH,价值4900万美元,不到10天时间ETH就上涨至1400多美元,7万多枚ETH市值接近1亿美元。“简直就跟做梦一样”,张磊回忆,“当时公司只有8名员工,什么东西都没做出来就融资了4900万美金,这在传统领域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时候闭着眼睛投都能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孙浩然(化名)回忆,“很多项目要托关系抢着买(找代投),因为额度不够。”

孙浩然是一个2017年5月入场的“老韭菜”,靠着2万元参加艾希欧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后来又迅速增长到800万。

二、寒冬:

然而,市场的狂欢并没有持续多久。2018年1月中旬起,市场骤然降温,比特币暴跌,山寨币更是惨不忍睹。ETH最低价格跌至81美金,较最高点跌幅近95%,A交易所私募价值4900万美元的ETH,若持有不动的话,最低将缩水至567万美元。

2019年12月,孙浩然的800万缩水至不到10万元。

“还是太贪心了,本以为能轻松突破1000万的,没想到熊市来得这么快。在下跌的过程还天真地认为会很快反弹,所以一直持有。”孙浩然叹了一口气,“虽然投的2万元还有接近5倍的收益,但还是不甘心,感觉自己亏了800万,相信未来还有机会赚回来。”孙浩然称并不是只有自己经历了大起大落,当初微信群百万满地走,千万多如狗,现在基本都回到解放前了。

2019年6月市场复苏,比特币重新站上1万美金,主流币也有一定的涨幅,但距离牛市的最高点仍有几十倍的距离。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行情并不是“普涨”行情,有很大一部山寨币没有跟涨,甚至在持续下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项目方没钱了呗,没钱就没法拉盘。”张磊认为,除了少部分项目方和头部交易所,大部分项目方都没什么钱了,要么已经倒闭,要么在即将倒闭的路上。

张磊的观点与另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周鹏(化名)很类似,周鹏是B公链项目的品牌总监,他认为市场上的大部分项目方活的很煎熬,甚至要为生计发愁,很少项目能继续撑超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都会在最近半年内倒闭。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9月至今,短短不到3个月内已经发生超过10起币圈项目跑路或破产事件,9月底最严重时,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交易所跑路的乱象。

9月29日,汇币网HB.top发布公告称,停止所有币种充值,用户须在20天内完成提币。

9月27日,比原链(bytom)创始人兼 CEO 段新星辞去职务,离开了他一直看好的公链舞台。

9月30日,GGBTC交易所用户无法提现,疑似跑路。

10月1日,Kikcoin交易所宣布因资金链断裂,将于11月3日停服倒闭。

11月7日,IOTA 联合创始人 Sergey Ivancheglo 宣称已经卖掉了他手里的币,并宣布退出加密货币这个圈子。

11月11日,芯链(HPB)全球商务业务拓展总经理 Danny Rowshandel 在电报群发布公开信,表示芯链项目将改为社区自治,他本人宣布辞去现有职务、三名联合创始人及一半全职员工也已决定离开项目。

11月29日,IDAX公告称,员工与平台的CEO失去了联系。用户无法从IDAX提取资产的状态已过去了一周……

三、项目方的困境

1、资金紧张,无法支撑长时间经营

市场上诞生了成千上万的项目,只有少量做到头部的项目实现盈利。而没有实现盈利的项目,经历了近2年的熊市的洗礼后,已没多少余粮,而盈利还遥遥无期,注定在熊市的推进下加速死亡。

张磊认为,资金紧张是绝大部分项目方当前最大的问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项目方有足够的时间去建立生态,推广宣传,然而情况不允许。

2、社区用户抱怨大

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下跌导致项目方的现金流急剧缩水,币价下跌也是必然。用户看到一直下跌的代币,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抱怨。

“目前B公链对于ETH破发了3倍左右,为了维持经营,我们按照规定时间解锁的代币卖掉了一部分,加上有部分用户割肉,所以币价一直下跌。”周鹏表示,“用户主要抱怨的还不是这个,因为熊市的原因,很多项目的币价表现都不好,大部分用户能够理解。但有少部分用户觉得团队在最高点套现了所有ETH,现在手中拿着大量的现金去潇洒了,不顾及项目死活。”

在行情预测方面,没有人能做到精准“逃顶”,像矿霸这种大佬也因为没有预知到熊市的到来,导致比特大陆因为币价下跌亏损了一大笔钱,而市场上绝大部分项目方也避免不了被熊市洗礼的命运。

“不排除有些项目借着区块链的名义诈骗马上跑路的,他们是真得到一大笔钱了,绝大部分项目方都没赚到钱。进入熊市后破发,每天被用户骂,且资金大幅缩水,担心继续下跌导致活不长久,这是就是大部分项目方生活状态。”张磊苦笑道:“很多用户说我们本来就没打算做事、只会圈钱、会所嫩模、择机跑路,每个人都分到一大笔钱。而事实上项目方也不是神,没有在高位抛掉ETH,都因熊市在低价卖掉了,每天过的都是节衣缩食的日子,比进币圈前还惨。”

“你以为团队在买醉,实际团队在卖身。这句话来形容币圈的项目方再合适不过了。”周鹏透露,“由于资金紧张,有些项目方已经开始寻求外包项目来维持运转。但不能对外宣称资金紧张,还需要安抚用户情绪,担心恐慌情绪蔓延。”

3、进不可进,退不可退

张磊认为,市场上交易所众多,要做到一二线才有机会盈利,在没资金的情况下,要做大是很困难的。而公链更不用说,公链根本就没有盈利模式,很多项目已经开始做外包来支撑,但是外包也项目也是僧多粥少,不足以糊口。

经营项目快2年了,既然进不可进,那退呢?也不行。毕竟钱烧的差不多了,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回购流通中的筹码,只能在煎熬中等待牛市。

四、为什么项目方没钱了

“大部分项目倒闭、停止运转、核心成员出走的原因都是因为没钱。”张磊表示,很多人都认为项目方在牛市顶部私募了几个亿的资金,即使一年花几千万,也能支撑8~10年。然而真实情况就是,大部分项目方都资金吃紧,不是拿去开销了,而是被市场收割了。

1、没有高位套现

周鹏表示,不管是新晋交易所还是项目方,绝大部分都不会选择一次性卖出所有的ETH,而是每个月根据法币的工资金额折算ETH发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无脑看好区块链行业,担心错过牛市。另一方面是担心卖出后市场持续大涨,若竞争对手没有卖出而继续大涨,对比起来也就没有优势。另外,如果项目经营不好,而早早卖出的ETH持续大涨,用户要退币的话,无法购买足够的ETH退还给用户。

“那时候兑换法币的渠道少,且USDT使用范围没有现在广泛,大部分项目代币都只开通了ETH交易对。对项目方而言,直接利用ETH进行做市商和回购都比较方便,因此很多项目也就没有变现ETH。”张磊补充道。

2、运营成本高

日常运营开支:要维持一个项目的运转,最少也得30~50人,在牛市的时候超过100人的团队也不少,有些团队为了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各地还开了多个办公点。周鹏表示,按照一个团队40人计算,加上服务器、税费、办公场所等支出,一个月支出至少100万人民币。

推广费:项目方在前期需要做各种推广活动包装自己,要想获得较高的人气,需要花钱路演,在各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一场路演活动至少几十万的开销,就算只是在某媒体发一条快讯,也得0.15 BTC,而其他软文推广、广告费用,也是非常高昂的。

“很难想象,相对于互联网行业,币圈媒体的用户量小,覆盖面窄,但广告收费比新浪、搜狐等全国性的门户网站或财经网站还要高,张口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周鹏告诉笔者。

上币费:项目发币后的代币,若需要在一流交易所交易,则需要支付上币费,根据公开数据,火币HADAX投票上币的成本高达4000万元,而其他二三线交易所收费,也是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若一个项目融资了2亿后在HADAX投票上币,将直接就被抽走了20%的资金,这个比例是非常可怕的。

除此之外,项目方上线交易所后,为了提升交易所的人气和代币交易活跃度,交易所还会要求项目方做各种活动,如:充值送币、交易排位赛等,不管是送代币还是送实物,都是百万级别,这些都得由项目方自己买单。

你看好的这些“百倍”项目,可能要归零了 | HOLD严选

3、牛短熊长,加速死亡

张磊表示,由于项目方是用ETH结算工资的,这个项目能撑多久,完全取决于ETH的市场价格,支出速度由最低价决定,有点类似木桶效应。

假设一年中,ETH有6个月的价格是9980万元,6个月的价格是20元,则这一年的平均价格是5000元,按照每月支出100万元计算,今年支出=100万÷5000×12=2400 ETH?

事实上,前6个月仅支出不到600个ETH,而第七个月开始,一个月就得支出5 万 ETH,按照大多数项目融资3~5万枚ETH的量来计算,不够一个月的支出。

上述的例子是夸张了点,ETH并没有跌到20元,最近两年ETH的最低价格是500元,最高价格是1万元。按照一个月支出100万计算,牛市每月仅支出100 ETH,而熊市每月需支出2000 ETH。熊市一个月支出ETH的数量,可以在牛市维持20个月。

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市场的行情是“牛短熊长”,币圈也不例外。项目方每个月都需要卖出ETH发工资,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熊市,所以大部分ETH都在低价卖掉了。

张磊告诉笔者:

“你5000买的ETH,项目方500就把它卖了。这不是项目方乐意低价卖出ETH,而是为了项目撑下去的无奈之举。在某种程度上看,项目方是熊市最大的韭菜。”

4、币价反弹,币的数量不会反弹

张磊认为,由于项目方持有的ETH都是在熊市的时候低价卖掉的,消耗ETH的速度比较快,手中的ETH已经不多了。即使有一天ETH的价格因牛市回到1万元,也仅能缓解项目方短期的生存压力。项目方持有的ETH数量也不会增加,已严重缩水,再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拉盘,其代币价格要回到顶峰再无可能。

“举个例子,某项目用3亿枚代币私募了3万枚ETH。若每月支出100万元,平均卖出价格800元,经营20个月花费了2.5万枚ETH,此时项目方仅持有0.5万枚ETH。0.5万枚ETH要回购3亿枚代币,ETH本位就已经破发了83%,还指望赚钱?”张磊发出了疑问。

从K线来看,ETH站上1万元只是昙花一现,绝大部分时间都在500~1200元的区间波动,按照每月支出100万计算,每月需支出833~2000枚ETH。按照平均数量1416.5枚ETH计算,经营20个月需28330枚ETH。

张磊继续补充道,如果无法盈利,项目方每月因运营支出导致持有的ETH越来越少,就ETH本位而言,价格肯定是一直是往下走的,这个月破发83%,下个月87%,逐渐趋向于归零。如果真要投资,还不如直接买ETH,别碰山寨币。即使牛市来了大部分山寨币涨幅不会大于ETH,甚至大部分熬不到牛市就倒闭了。

5、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市场上的项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链项目,另一种是交易所项目。周鹏认为,在艾西欧结束后,公链项目是没有一分钱收入的,只能通过不断卖币的方式来维持开发。而交易所项目,要实现盈利也不容易,毕竟有头部的交易所在,在技术、产品、资金实力、资源、人才、品牌影响力各方面都不如一线交易所的情况下,要从中抢到用户实现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张磊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交易所超过1000家,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超过20家。由于马太效应,头部交易所的品牌优势会进一步放大,流量不断往头部交易所继续聚集,未来可能只有5家交易所能盈利。小交易所要么被并购,要么倒闭。

总的来说交易所要赚钱难,需要寻找突破口来获取用户,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而公链只能建立起开发者和用户的生态,做到业内知名的品牌,让项目值钱起来,项目方才能持续稳定经营下去。根据二八法则,大部分项目注定要死去,一直不盈利的项目,100%都会消失。

6、回购代币

在市场逐步进入熊市的时候,币价会持续下跌,为了维持用户的信任,每个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在二级市场回购代币。

“在最高点20多倍逐步回落时,开始有用户抱怨,质疑项目发展。”张磊透露,出于维护稳定的态度,价格回落10多倍时,A交易所第一次参与了市场交易,老板拿了5000枚ETH去市场上回购,不到2个小时就消耗完了。由于回购价格比艾西欧价格高10多倍,相当于A交易所用5000枚ETH向用户兑换了500枚ETH,直接亏损4500枚ETH。

自此之后,A交易所再也没有在这么高的价格去二级市场回购过,只会在小于私募价×130%的价格去适当回购。由于市场持续低迷,迫于资金压力,A交易所的平台币很快就破发了。

“市场的低迷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ETH竟然能从1万元跌到500元,99%以上的项目都破发了,包括OKEX和火币这种一流交易所的平台币,其他的更不用说。”张磊表示,“为了维持价格,在长达20个月的时间里,A交易所回购了总流通量52%的代币,花费了4万多枚ETH,占了私募ETH总量的57%。”

张磊回忆,即使回收了这么多的筹码,且没有解锁出售过代币的情况下,A交易所的平台币兑换ETH的比例仍长期处于破发状态。虽长期处于破发状态,但价格低卖的人少,绝大部分筹码是溢价回购的。用57%的筹码回购了52%的代币,总体的回购成本仅溢价了9.61%,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即使在熊市最灰暗的时候,很多山寨币对ETH破发了90%+,A交易所的平台币兑ETH只破发20%左右,但也因回购消耗了大量资金。”张磊补充道。

由于每个月用ETH发放工资,加上熊市的低迷期,A交易所经历20个月的时间,日常运营支出2.5万枚ETH,回购花了4万多枚ETH,加上各种品牌推广、广告营销等费用,A交易所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现在项目方手里还有5000枚ETH就算不错了,按照现在900元人民币的价格算,价值450万人民币,最多还能撑5个月,且从此不回购一分钱代币的情况下。”周鹏表示,“现在大部分山寨币都没多少买盘了,而且兑ETH的价格破发严重,把手里的全部代币卖掉也换不到100万元,靠出售代币来维持运转根本不可能。”

五、教训:

1、必须抑制币价虚高

1)防止新进场的用户以较高的价格接盘

“代币上线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采用的是让市场决定价格的策略,即:项目方不参与交易,让用户自由在市场交易。由于那时候行情疯狂,很多人没有抢到额度,开盘第一天就涨了3倍,随后5天的时间累计涨幅超过20倍。”

“刚融资完成后估值6亿,那时候已经觉得不可思议了,毕竟没产品没用户。 后来涨了20多倍,也就是120亿的市值,整个人都是懵的。群里的用户都在喊100倍甚至是1000倍,那时候有很多的空气币的估值更高,我才渐渐觉得合理了一些。”张磊调侃道,“有一种被用户洗脑了的感觉。”

持续暴涨的狂热,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高价出货的用户走了,却留下一批高价接盘的用户。张磊表示,私募价格1元,平台没有参与交易的情况下,却被炒到了20元,若价格回落到10元,20元接盘的用户则亏损了50%,他们会持续散发出负能量,影响项目的运营。

2)防止用户有过高的期望

有些用户在1元私募了8万个代币,因为最高价20元没卖,跌回3元的价格清仓了,算起来也赚了200%,然而他却说自己亏了(20-3)×8万=136万。然而,不是只有一个用户有这种想法,很多用户都在为没有在最高价格卖出而后悔,尽管那时候市场价格依然高于私募价格,他们依然认为自己亏了,这种逻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2、适当套现成法币,为过冬准备

在私募成功后,一定要套现一部分ETH,至少留够维持5年的资金用来维持日常运营。因为币圈熊短牛长,牛市卖1万个ETH可以支撑几年,熊市卖1万个ETH只能撑几个月。

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掘机会,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3、不在高位回购

由于没有经验,最初一段时间花费了5000 ETH,以10多倍的价格回购代币,在成本控制方面是不小的失误。好在及时反应过来,后面在市场回购的价格略低,才慢慢磨平这个亏损。

一个项目涨10倍,回购10%的筹码就得消耗所有资金。项目方在经营项目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过高的价格回购,防止资金链断裂。

六、后续

如今的张磊已回到互联网行业,在退出币圈之前,他将所有的山寨币都换成了比特币。

最近,他把比特币也卖掉了。用他的话说,割了认输。

“如果你投资项目没有盈利,且盈利的希望不大,能卖掉就卖掉,不要抱有幻想。”张磊无奈表示,如果一个项目不盈利还能撑到现在,不要认为他很牛,其实他们支撑的很煎熬,或许你下个月就看不到这个项目了。就算还能撑一年半载的,项目方手中的资金也不多了,要涨回巅峰的价格肯定不可能了。

“有钱的话我也想只买比特币,但我现在的资金太少了,就算比特币再涨10倍也赚不了多少钱,只能在山寨币上赌一把。”孙浩然仍在继续投资山寨币,期望有一天能赚回800万。

而周鹏,依旧在社区给用户充值信仰,也在为了维持项目而发愁。为了找到更多的外包项目,赚取外快来维持项目运转,他这个品牌总监,也被拉去做业务了。

不管是张磊、周鹏还是孙浩然,他们的真实经历都映射出大部分区块链参与者的缩影。不仅是区块链,传统的项目创业也是一样,少部分投资者赚钱,少部分创业公司才能活下来,大部分人和公司注定会失败。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真正应用到各行各业,那时候也许周鹏所在的B公链在引领行业的发展,又或许B公链倒闭在黎明前,站在顶峰的是一批后来者。

区块链注定是要发展的,死了大批项目,仍会有大批的新项目会顶上来,一切都会照常运转,前面倒下的项目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