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產業深度:2019-2024年智能製造產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機遇展望報告

十三五以來中國智能製造取得明顯成效,進入高速成長期。中國智能製造進入成長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中國工業企業數字化能力素質提升,為未來製造系統的分析預測和自適應奠定基礎。第二、財務效益方面,智能製造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率明顯提升。第三、典型應用方面,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消費大國,需求增長強勁。報價6000元1498052617

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產值規模超2.2萬億元,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連續六年穩居全球第一。展望2019-2020年,我國智能製造發展將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轉變,智能製造供給能力繼續穩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大型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要著力點,企業智能化轉型將加速推進。

2014-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銷售收入

產業深度:2019-2024年智能製造產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機遇展望報告

在龐大市場需求的牽引,以及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製造專項等政策的支持下,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業務管理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等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和核心工業軟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例如,大族激光突破了三維五軸聯動光纖激光切割機床,秦川機床、蘇州綠的突破了高精密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寧夏共享研製出大尺寸高效砂型3D打印機,和利時、浙江中控研發的分佈式控制系統(DCS)在核電、軌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領域廣泛應用。同時,我國還培育形成石化盈科、瀋陽新松、上海寶信、北自所等一批能夠為行業企業提供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智能製造的發展需求。
2018年,作為智能製造關鍵基礎設施的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持續出臺,2018年2月工信部開展工業互聯網“323”行動,並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工作;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分別提出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製造2015”示範區和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政策頻出,反映了國家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為手段,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2018年,總體來看,通過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智能製造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智能製造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為智能製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供給;初步建成了208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覆蓋《中國製造2025》十大領域和80個行業;探索形成若干可複製推廣的智能製造模式;支持了163個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項目,初步建成了100個左右智能製造標準試驗驗證平臺,共制訂了國家、行業、企業等各類標準草案近600項;一批裝備企業、工業自動化供應商、軟件開發商、用戶企業等加速向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為了推動智能製造發展,國家層面批准國家級智能製造類試點項目共816個,地方層面則興建了一批智能製造類產業園區共537家,這些項目和園區承載了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也成為城市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晴雨表。智能製造產業園分佈呈現出兩條縱貫南北的產業帶,鏈接了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重要製造業城市。中部產業帶以“北京-天津-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廣州-佛山-深圳”為線,東南沿海產業帶則以“連雲港-鹽城-合肥-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寧波-莆田-廈門-汕頭-深圳”帶狀分佈。其中,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數量超過10家的城市達到15個,這些城市成為中國“智帶”的核心城市,也將成為未來中國智能製造領域的排頭兵。

正文目錄

第一章 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綜述 13

第一節 智能製造的定義及特點 13

一、智能製造的概述 13

二、DNC介紹 15

三、CIMS的分類及介紹 16

1、多智能體系統 16

2、整子系統 16

四、智能製造的基本原理分析 17

五、智能製造的主要特徵 18

1、自律能力 18

2、人機一體化 18

3、虛擬現實技術 19

4、自組織與超柔性 19

5、學習能力與自我維護能力 19

第二節 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定義 20

一、智能製造裝備行業概述 20

二、智能製造行業發展意義 20

三、智能製造行業裝備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22

第二章 智能製造行業環境及影響分析(PEST) 23

第一節 智能製造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23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23

二、行業主要法規及標準 23

1、《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 23

2、《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31

三、行業相關發展規劃 39

1、《中國製造2025》 39

2、《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9

3、《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40

4、《高端智能再製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 44

5、《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44

6、 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45

四、政策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45

第二節 行業經濟環境分析(E) 46

一、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46

二、宏觀經濟環境對行業的影響分析 49

第三節 行業社會環境分析(S) 49

一、人口環境分析 49

二、文化環境分析 50

三、生態環境分析 51

四、社會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52

五、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53

第四節 行業技術環境分析(T) 54

一、智能製造技術分析 54

1、技術水平總體發展情況 54

2、我國智能製造行業新技術研究 55

二、智能製造技術發展水平 57

1、我國智能製造行業技術水平所處階段 57

2、與國外智能製造行業的技術差距 58

三、技術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59

第三章 國際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及經驗借鑑 60

第一節 全球智能製造市場總體情況分析 60

一、全球智能製造行業的發展特點 60

二、2015-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市場發展特點 61

三、2015-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62

四、2015-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行業競爭格局 63

五、2015-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市場區域分佈 63

第二節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市場分析 66

一、美國 66

二、德國 69

三、日本 69

第四章 我國智能製造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70

第一節 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70

一、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階段 70

二、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71

三、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71

第二節 2012-2016年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現狀 72

一、我國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分析 72

二、我國智能製造市場主要問題 72

第三節 2015-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73

一、加速佈局製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 73

二、3D打印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佈局加速 73

三、智能製造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產業迭代與創新 74

第四節 2015-2018年智能製造相關市場分析 75

一、2015-2018年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規模及增長 75

二、2015-2018年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PLC市場規模分析 78

三、2015-2018年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DCS市場規模分析 80

四、2015-2018年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分析 82

第五節 中國智能製造行業試點項目發展情況 84

第五章 智能製造模式分析 86

第一節 典型模式 86

第二節 應用案例 87

一、西飛公司網絡化協同製造模式 87

二、三一重工: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標杆樣板 92

三、海爾建成全球首個智能互聯工廠 95

四、伊利奶品追溯系統 實現全程可追溯 97

五、金風科技遠程運維服務模式典範 98

1、遠程運維服務模式的內涵 98

2、遠程運維模式的實踐分析—以金風科技為例 100

3、推進遠程運維服務模式策略 101

六、中國石化:用信息技術推動石化能源管理全過程優化 102

七、上汽大通C2B戰略落地 103

八、紅領的“互聯網工業”新模式 105

第六章 機器人行業發展分析 112

第一節 機器人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12

一、機器人行業發展歷程及階段 112

二、機器人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113

三、機器人行業對智能製造產業的影響分析 114

第二節 機器人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115

一、機器人產銷量分析 115

二、機器人市場格局分析 116

三、機器人市場結構分析 117

第三節 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 118

一、機器人行業區域潛力 118

二、機器人細分行業發展前景 118

三、機器人發展趨勢預測 119

1、語言交流功能更強 119

2、動作完美化 119

3、外形類人化 120

4、復原功能更強 120

5、能量儲存更大 120

6、邏輯性更強 121

7、功能多樣化 121

8、價格大眾化 121

第七章 傳感器行業發展分析 123

第一節 傳感器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23

一、傳感器行業發展歷程 123

二、傳感器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24

三、傳感器行業在智能製造中的作用分析 124

第二節 傳感器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125

一、傳感器市場規模分析 125

二、傳感器產品狀況分析 125

三、傳感器市場產品結構分析 126

第三節 傳感器主要應用領域分析 127

一、工業控制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27

二、物聯網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28

三、汽車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31

四、安防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34

第四節 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135

一、傳感器行業發展方向分析 135

二、傳感器產品創新能力分析 136

三、傳感器市場發展空間分析 137

第八章 工業軟件行業發展分析 138

第一節 工業軟件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38

一、工業軟件行業概述 138

二、工業軟件應用分析 139

三、工業軟件行業在智能製造中的作用分析 139

第二節 工業軟件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140

一、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分析 140

二、工業軟件市場結構分析 141

第三節 工業軟件行業主要品種分析 142

一、企業管理軟件發展分析 142

二、MES 系統:工業軟件核心 144

第四節 工業軟件主要應用領域分析 148

一、軌道交通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48

二、航空航天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48

三、能源電力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50

四、裝備製造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50

第五節 工業軟件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151

一、工業軟件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51

二、工業軟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51

1、產品集成,應用創新將成為發展主流 151

2、本土化、個性化需求愈加突出 151

3、圍繞工業軟件的國內外企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152

4、新技術應用為工業軟件帶來新機遇 152

第九章 3D 打印行業發展分析 154

第一節 3D打印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54

一、3D打印行業定義及發展概況 154

二、3D打印行業優勢分析 155

三、3D打印行業在智能製造中的作用分析 157

第二節 3D打印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157

一、3D打印機銷量分析 157

二、3D打印產業銷售收入分析 158

三、3D打印區域結構分析 159

第三節 3D打印技術發展分析 160

一、3D打印技術發展概況 160

二、3D打印支撐技術分析 161

三、3D打印技術發展趨勢 162

第四節 3D打印主要應用領域分析 162

一、汽車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62

二、航空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64

三、家電行業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65

四、醫學領域的應用及需求分析 166

第五節 3D打印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167

一、3D打印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67

二、3D打印產品發展空間分析 170

第十章 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分析 171

第一節 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71

一、行業發展定義及特點 171

二、行業發展歷程概述 171

三、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172

四、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體系分析 173

第二節 人工智能行業市場運行分析 173

一、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73

二、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融資狀況分析 174

三、人工智能行業對智能製造的影響 175

第三節 人工智能產品市場分析 175

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分析 175

二、人工智能細分產品市場分析 176

1、語音識別市場規模分析 176

2、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分析 177

第四節 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分析 178

一、汽車駕駛行業應用分析 178

二、金融行業應用分析 179

三、服務行業應用分析 180

四、醫療行業應用分析 180

第五節 人工智能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及前景 181

一、人工智能產業趨勢 181

二、人工智能產業空間預測 182

第十一章 虛擬現實行業發展分析 184

第一節 虛擬現實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84

一、虛擬現實行業定義及構成 184

二、虛擬現實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185

三、我國虛擬現實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186

第二節 虛擬現實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187

一、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87

二、虛擬現實行業產品市場結構分析 187

三、虛擬現實行業應用分析 187

第三節 虛擬現實行業主要技術分析 190

一、實時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 190

二、廣角(寬視野)立體顯示技術 190

三、網絡傳輸技術 191

四、語音輸入輸出技術 191

五、感覺反饋技術 191

第四節 虛擬現實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91

一、優化空間很大 191

二、移動為先 192

三、開發工具有待提高 192

四、虛擬現實內容有待發掘 192

五、應用市場有待開發 193

六、配套設備逐步完善 193

七、虛擬空間逐步形成 193

第十二章 智能製造區域市場分析 194

第一節 中國智能製造產業集群發展特色分析 194

一、行業總體區域結徵分析 194

二、行業區域發展趨勢分析 194

第二節 主要地區智能製造發展分析 195

一、遼寧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195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95

2、行業發展規劃 197

二、北京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198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98

2、行業發展規劃 199

三、廣東地區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200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0

2、行業發展規劃 201

四、上海地區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215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15

2、行業發展規劃 216

五、江蘇地區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224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24

2、行業發展規劃 225

六、重慶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231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31

2、行業發展規劃 232

七、福建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分析 233

1、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33

2、行業發展規劃 234

第十三章 智能製造行業競爭形勢分析 235

第一節 行業總體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235

一、現有企業間競爭 235

二、潛在進入者分析 235

三、替代品威脅分析 236

四、供應商議價能力 236

五、客戶議價能力 237

第二節 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237

一、智能製造行業競爭概況 237

1、中國智能製造行業品牌競爭格局 237

2、智能製造市場進入及競爭對手分析 238

二、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競爭力分析 240

1、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競爭力剖析 240

2、我國智能製造企業市場競爭的優勢 242

3、國內智能製造企業競爭能力提升途徑 242

三、中國智能製造產品競爭力優勢分析 243

1、整體產品競爭力評價 243

2、產品競爭力評價結果分析 243

3、競爭優勢評價及構建建議 244

第三節 智能製造行業併購重組分析 245

一、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兼併與重組分析 245

二、本土企業投資兼併與重組分析 246

三、行業投資兼併與重組趨勢分析 248

第十四章 智能製造領先企業經營形勢分析 249

第一節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 249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49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49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50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53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成果分析 255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56

第二節 上海沃迪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257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57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60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60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60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成果分析 261

六、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261

第三節 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 263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63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63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64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68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成果分析 268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69

第四節 大連智雲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269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69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71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73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76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成果分析 277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78

第五節 江蘇恆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280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80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80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81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84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285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85

第六節 深圳萬訊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286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86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87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88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91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291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91

第七節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93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293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294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94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297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298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298

第八節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300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01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01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304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304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305

第九節 常州快克錫焊股份有限公司 308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308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09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09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312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成果分析 312

七、企業競爭力分析 313

第十節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314

一、企業發展概況分析 314

二、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15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15

四、企業智能製造產業佈局分析 319

五、企業智能製造發展模式分析 319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319

第十六章 智能製造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範 320

第一節 智能製造行業發展趨勢 320

一、2019-2024年智能製造行業發展趨勢 320

1、製造業重點領域加速推進智能轉型 320

2、智能製造裝備(系統)發展迅速 321

3、智能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322

4、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初步形成 322

5、智能製造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323

二、2019-2024年智能製造市場規模預測 323

三、2019-2024年細分領域發展趨勢預測 324

第二節 2019-2024年智能製造行業投資機會 325

一、產業鏈投資機會 325

二、行業發展策略建議 326

三、行業投資方向建議 327

四、行業投資方向 331

五、細分市場投資機會 332

六、智能製造行業四大階段循序漸進 334

第三節 2019-2024年智能製造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335

一、政策風險及防範 335

二、技術風險及防範 335

三、供求風險及防範 335

四、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及防範 336

五、競爭加劇風險及防範 336

第十七章 智能製造行業發展戰略研究 337

第一節 智能製造行業發展戰略研究 337

一、戰略綜合規劃 337

二、技術開發戰略 337

三、業務組合戰略 339

四、區域戰略規劃 339

五、產業戰略規劃 340

六、營銷品牌戰略 340

第二節 對我國智能製造品牌的戰略思考 341

一、實施重點客戶戰略的必要性 341

二、合理確立重點客戶 342

三、對重點客戶的營銷策略 343

四、強化重點客戶的管理 343

五、實施重點客戶戰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44

第三節 智能製造經營策略分析 345

一、智能製造市場細分策略 345

二、智能製造市場創新策略 346

三、智能製造品牌定位與品類規劃 346

四、智能製造新產品差異化戰略 347

圖表目錄

圖表 1 智能製造是自動化與信息化的融合 13

圖表 2 主要製造業國家智能製造內涵對比表 14

圖表 3 各個國家不同的智能製造轉型路徑 14

圖表 4 提升生產效率是重要方向 20

圖表 5 智能製造系統架構 25

圖表 6 PLC 在智能製造系統架構中的位置 27

圖表 7 工業機器人在智能製造系統架構中的位置 27

圖表 8 工業互聯網在智能製造系統架構中的位置 28

圖表 9 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結構圖 30

圖表 10 智能製造標準體系框架 31

圖表 112014-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速 46

圖表 122014-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8

圖表 13 2018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49

圖表 14 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分佈 50

圖表 15 2018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 50

圖表 162012-2018年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51

圖表 17 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發展歷程 57

圖表 182014-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產值 60

圖表 19 全球製造業競爭新時代 61

圖表 202014-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單位:萬億元,%) 71

圖表 212014-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產值 72

圖表 222011-2018年我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行業市場規模 76

圖表 23 2011-2018年我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行業利潤總額 76

圖表 24 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產品分類 76

圖表 25 機械自動化升級路徑 77

圖表 26 2018年我國 PLC 市場構成(I/O 數量) 78

圖表 27 2018年我國 PLC 市場構成(下游應用) 78

圖表 282015-2018年我國 PLC 市場規模 78

圖表 29 2018年亞洲成為全球最大的 PLC 市場 79

圖表 30 2015 年我國大型 PLC 市場競爭格局 79

圖表 31 2015 年我國中型 PLC 市場競爭格局 80

圖表 322015-2018年我國 DCS 市場規模 81

圖表 33 2018年國內 DCS 產品下游應用領域佔比 81

圖表 34 2018年我國 DCS 市場競爭格局 82

圖表 351990-2018年國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 82

圖表 361990-2018年國內金屬切削機床數控化率 83

圖表 372015-2020年全球手機金屬精密結構件CNC 設備需求測算(存量市場) 83

圖表 382015-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 85

圖表 39 智能製造專項政府補助金額(億元) 85

圖表 40 智能製造新模式 86

圖表 41 網絡協同聯動機制 91

圖表 42 遠程運維服務模式 100

圖表 43 工業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112

圖表 44 機器人歷史發展階段 113

圖表 452015-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萬臺) 115

圖表 462015-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千臺) 115

圖表 47 國內市場外資品牌工業機器人競爭格局 116

圖表 48 主要國家工業機器人密度 116

圖表 49 《中國製造 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機器人相關發展目標 117

圖表 50 我國工業機器人區域分佈 118

圖表 51 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歷程 123

圖表 522015-201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 125

圖表 53 20152018年我國傳感器主要細分市場 單位:億元 126

圖表 54 工業智能機器人組成 127

圖表 55 汽車傳感器示意圖 132

圖表 56 汽車主要傳感器類型 133

圖表 57 傳感器未來發展方向 135

圖表 582014-201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預測 137

圖表 59 工業軟件應用分類及主要供應商 138

圖表 60 2015-2018年全球企業級軟件市場規模 140

圖表 612015-2018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 140

圖表 62 2016年工業軟件市場結構 141

圖表 632015-2018年中國管理軟件市場規模與增速 142

圖表 64 傳統管理軟件與下一代管理軟件發展趨勢 142

圖表 65 2018年我國管理軟件市場產品結構 143

圖表 66 2015 年我國管理軟件市場下游應用 143

圖表 67 20158年我國管理軟件市場競爭格局 144

圖表 682010-2020年全球 MES 市場規模測算值(億美元) 144

圖表 692009-2018年我國 MES 市場規模測算值(億元) 145

圖表 70 國內 MES 系統應用普及率 145

圖表 71 國內MES 系統的應用需求結構 146

圖表 72 基於 RFID 的MES 系統價值 146

圖表 73 我國 MES 系統主要供應商 146

圖表 74 3D 打印概念界定 154

圖表 75 3D打印發展史 155

圖表 762015-2018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 158

圖表 77 我國3D打印區域結構 159

圖表 78 3D打印主要應用技術 160

圖表 79 3D 打印汽車行業應用情況 163

圖表 80 3D 打印在航空航天的應用 164

圖表 81 3D 打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166

圖表 82 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171

圖表 83 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體系 173

圖表 84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當前融資輪次分佈 174

圖表 85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175

圖表 862016-2018年全球語音識別市場規模 176

圖表 872016-2018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 177

圖表 88 無人駕駛系統邏輯結構 178

圖表 89 人工智能金融應用 180

圖表 90 人工智能醫療應用 181

圖表 91 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規劃 182

圖表 92 虛擬現實/VR的基本構成 184

圖表 93 北京十三五智能製造發展 199

圖表 942016-2018年廣東智能製造產值 201

圖表 95 建設智能製造自主創新示範區 206

圖表 96 建設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208

圖表 97 重點發展通用高端智能裝備 227

圖表 98 重點發展專用高端智能裝備 227

圖表 99 智能製造現有企業的競爭分析 235

圖表 100 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 235

圖表 101 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236

圖表 102 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237

圖表 103 公司主要產品及2017年半年度新產品情況 250

圖表 1042017-2019年機器人財務指標 251

圖表 105 公司產品應用案例 257

圖表 1062017-2019年沃迪智能盈利指標 260

圖表 1072017-2019年華中數控財務指標 265

圖表 108 公司產業園區 270

圖表 109 公司成長規劃 271

圖表 110 自動檢測設備 272

圖表 111 自動搬運設備 272

圖表 1122017-2019年智雲股份財務指標 273

圖表 1132017-2019年恆立液壓財務指標 282

圖表 1142017-2019年萬訊自控財務指標 288

圖表 1152017-2019年匯川技術財務指標 295

圖表 1162017-2019年大豪科技財務指標 302

圖表 1172017-2019年快克股份財務指標 309

圖表 118 公司產品 312

圖表 1192017-2019年濰柴動力財務指標 316

圖表 120 2019-2024年我國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市場規模(億元) 323

圖表 121 2020 年和 2025 年製造業主要指標 324

圖表 122 互聯網化智能製造的核心構成 325

圖表 123 製造業微笑曲線 326

圖表 124 中國傳統制造業困境 326

圖表 125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建設領域 332

圖表 126智能工廠架構 334

圖表 127 技術戰略與通用企業戰略的關係 3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