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它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

世界稀有的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它是闽江干流上唯一的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它是“三纵一横”生态廊道体系中

最主要的栖息地节点之一

更是闽江下游

重要的生态屏障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黄楮林保护区的绵延群山

它就是位于闽清县西部的

福建雄江黄楮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黄楮林保护区”)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黄楮,学名为福建青冈,树干通直,木质坚硬,纹理细密,是我省珍贵树种之一。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黄楮林保护区景色优美

从闽清县城沿闽江西行至

戴云山脉与鹫峰山交接处

一路奇峰连绵、林海莽莽

群山环绕、满目青翠

麋鹿、凤头鹰……

众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呈现出一派

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景象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保护区内的小麋鹿 黄楮林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为守好这一难得的生态空间

围绕生境受损、棕地占用

设施欠缺、景观单一等短板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

和保护被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推进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除旧貌 守住区内好生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片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宝地,曾引进不少生产型企业、砂石场、施工营地等。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保护区内的凤头鹰 黄永辉/摄

去年8月,一场声势浩大的拆除清退行动在石潭溪口区域内展开。各种生产性企业如期停产,搬迁至保护区外;此前遗留的废弃厂房、生产设施、砂石场等被一一拆除……

“现在‘破旧’工作已经在收尾了,裸露边坡、溪流湿地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即将展开!”黄楮林保护区办公室主任黄永辉告诉记者,减少保护区内的生产活动,能从源头上直接减少所在区域野生动植物受到的直接干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保护区内生产性企业搬迁拆除工作收尾

重修复 呵护森林高颜值

“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黄永辉说,为了将绿色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的财富,闽清县以政府赎买的方式收归保护区内林权7600亩,计划分2年实施,力求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区自然资源调查 黄楮林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赎买完成只是第一步,今后这些林地都将因地制宜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并进行适度更新。林下会补植闽楠、红豆杉、红锥等乡土阔叶树和名贵阔叶树,促进其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有效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

在加快推进赎买工作的同时,为让黄楮林内绿意更显、绿质更佳、“新绿”不断,保护区及其外围东桥镇等的封山育林工作同步展开,总面积达2.25万亩。

抓核心 打造特色好景观

在聚焦保护区风貌整体提升的同时,为让沿线景观更具特色、更显生态,此次生态修复还计划对重要节点进行全方位景观升级,力求提升黄楮林的吸引力。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管理人员正进行保护区内本土动物标本建档工作

发源于白樟镇,属保护区四大溪流栖息地之一的石潭溪水系,便是一个核心节点,其覆盖范围12.6平方公里,最终自石潭溪口流入闽江水口电站库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石潭溪部分河段岸边场地开始被一些生产性产业项目“攻陷”。为让沿线生态环境有根本性的改善,石潭溪被列为生态修复示范重点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超46.6万平方米,规划有入口服务点、棕地修复园、生态科普廊、科技培育园等节点,在呵护好石潭溪沿线自然生态的同时,打造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示范区,力争年底前进场动建

亲历者讲述

14年守好一个“家”

黄楮林保护区办公室主任 黄永辉

自2005年开始在保护区工作,它的点滴“成长”我都参与其中。作为“国字号”的保护区,它的管护要求更高、内容更多,为守好这片“后花园”,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搬迁、封山育林、林权赎买、生态修复等工作不断推进。当然,在工作中,我们少不了和难题作斗争。为了保护区的持久美丽,不少村民、企业主也都能理解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先保护区里尘土飞扬的建设场景早已消失不见,绿量、绿质都有了显著提升,整体景观也更有层次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都渐趋稳定。

为了长久守好这块生态的金字招牌,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正如火如荼展开。虽然我们任务更多、更忙碌,但大家依旧坚守“阵地”,期待保护区的再飞跃。

保护区的“活地图”

黄楮林保护区雄江管理站负责人 林孝钗

我是一名有40年工龄的“老兵”,1985年开始在林业系统工作,从此和保护区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雄江管理站建起,我就一直在这里驻扎。

时间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了然于心,被大家称为“活地图”。我们管理站的管护“版图”挺大,涉及雄江镇和桔林乡12万亩的辖区范围,工作任务自然也不轻松,常常需要身兼数职。野生动植物巡护、清理垃圾、森林防火、制止非法采伐和盗猎等,都是我们的职责范围。因为常有突发情况,我们的工作都是24小时“在线”,每天要完成五六十公里的巡山任务,很多时候只能徒步前进。在微信朋友圈里,我们的步数可是长期“霸屏”。

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我见证了保护区里森林植被的恢复、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相信随着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这块宝地能被更多人知晓,共同呵护。

专家视角

落实顶层设计摸清生态“家底”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专家、生物多样性专家 李振基

黄楮林保护区有着全国范围内不可替代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和生态多样性特征,这是它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和生态资源。做好保护区内方方面面的保护修复工作,对闽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下游发电站运营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为做好保护区的顶层规划,我全程参与了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调查,并于2010年出版了《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不断拓展保护区内的栖息地范围,且划定了占地超30%的保护区核心区,为黄楮林的保护修复守好底线。随着“家底”摸清,保护区的功能定位、管理经营和事权划分上也已界定清晰。

在省、市政府的支持和管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些年,保护区建设成果斐然。当下最重要的是围绕顶层设计加快落实各项行动,加强保护区在自然保护、风景旅游和地域发展中的定位,也希望各部门和相关机构能在专项资金、专业人才配备上给予更多支持,让保护区更好发展。

留住绿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校对:方婷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全国最大、世界稀有!福州闽清竟藏着这么一处“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