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关于伏龙桥,是听一个同乡好友介绍的。那日恰逢得空,便与好友共同驱车来到了伏龙桥的所在地,湖南郴州宜章县浆水乡大地岭村。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大地岭地处宜章县西南边陲,四面环岭,中间有一川良田,初访此地,便能感受到,此处乃是一个藏龙聚气之地。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据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大地岭村廖姓先祖受编任职于宜章五都四甲里,建居城西。大约到了永乐年间(约1403--1424),廖如真、如贵兄弟俩路经大地岭,见此地气象非凡,便决定徒于此地定居。不久后便开始了规划设计,奠基建村,因此成为大地岭的廖姓开基始祖,发展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大地岭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伏龙桥。伏龙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大地岭有古道穿村而过,南下可去广东,北上可去桂阳,每日过往行人川流不息。鉴于此情形,廖姓先祖便在村前的溪流上架设了一道木结构桥梁,名曰“过龙桥”,后来人们习惯称“伏龙桥”。

伏龙桥分上下两层,二重檐,全部为榫卯木质结构,整座桥没有用一棵铁钉。桥长15.8米,宽4.6米,两侧由24根槠木圆柱支撑上面梁架,桥边还设置两条长平木板作板凳,方便村民与路人歇憩。古时桥内还摆有茶水,供行人免费饮用,这样的善举,足以体现大地岭村廖氏族人的善良淳朴。大地岭村民舍茶与路人、行人与村民攀谈的画面在这里上演了数百年,如今行走在这座古桥上,踩着那斑驳的青石板,仿佛还能感受到,昔日那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大地岭的东南面还有宣统三年(1911)廖献玑建的“东源凉亭”,西面塘秋湾有民国元年(1912)廖献璪建的“欧家冲寿亭”,塘下坪还有民国七年(1918)廖德厚建的“益寿亭”,以及民国十五年(1926)廖文岂建的“九川岭凉亭”。这几座凉亭,分别在大地岭村的东南西北四面。每当赶集日,依然会有廖氏族人在这里免费施茶给过往行人,大地岭先人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这里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的最高追求。如何才能做到此三立?大地岭的廖氏先人同样也有着这样的无上最求,也为此付出了诸多行动。

“文昌阁”地处大地岭村左面的稻田之中,坐西朝东。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大地岭人称“八角楼”,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几次维修的清式楼阁。阁楼高四层,约四丈八尺,占地面积近180平方米,四层共约700余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大地岭廖氏先人建此文昌阁,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作私塾,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教授村里后辈知识文化,考取功名,让每一位族人都能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明清时期,官居州府以上的朝廷命官达十数人之多,可谓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新中国成立后,大地岭村重教之风不减,据目前统计,考取博士、硕士近二十人,大学生近两百人,真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见证了湖南郴州大地岭村数百年的历史人文


伏龙桥、文昌阁、以及那几座凉亭,仿佛就是大地岭先人,留给后人去了解数百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河流的窗口。数百年来,这里发生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渐渐地人们也许会遗忘,然而,那古桥、古树、古道都是见证者。当我们走在古桥上,流过的溪水会告诉我们;当我们坐在古树下,树上的知了会告诉我们;当我们漫步在那古道上,那斑驳的青石板会告诉我们......那些历史的过往,从不曾远去,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时空在重新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